锻铜金属装饰艺术的工艺制作及艺术特征
2021-02-10李东伟LiDongwei
李东伟/Li Dongwei
锻铜是利用铜的延展性而兴起来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技艺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本文着重从锻铜的錾刻锻打工艺和艺术情感特征方面来揭示其独特魅力和特有价值。
錾刻所需要的材料是铜板。铜板分为紫铜、黄铜和白铜三种。目前市场上的铜板厚度一般在0.5到1.0毫米之间。紫铜是锻打的首选材料,因为其质感温润,色泽沉稳,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和耐蚀性。其延展性可以达到錾刻所需要的深浮雕效果,耐蚀性又可以使铜板历经岁月侵蚀而不变形色。每一次操作之前,都要对铜板进行加热退火。退火是金属的热处理工艺,目的是使铜板变软。紫铜被细化,重组了不规则晶粒,更加具有延展性。冷却后,其硬度便大大降低,可避免因材料过脆而出现裂纹。
錾子和锤子是锻铜手艺人最基本的工具。錾刻工艺的核心行话叫“錾活”,錾裂跑形是手艺人最忌讳的事。錾头太钝或太锋利都不利于铜板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将铜板錾漏、錾裂,影响作品的最终效果。錾刻时使用的各式各样的成套錾子都是自制的,由钢材打制而成。钢料过火后先锤打成长约七八厘米,中间粗、两头细的枣核形坯子,之后将其前端锤打、用错磨削出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再经淬火处理,并在砂纸上反复打磨、调试,使之适用。最常用的錾子有大小不等的勾錾、直口錾、踩錾、拓錾、方踩錾、半圆踩錾、鱼鳞錾、鱼眼錾、豆粒錾、沙地錾、尖錾、脱錾、抢錾等十多种。另外,还要根据加工对象不同,随手打制一些其他种类的錾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制作好每一把錾子是手艺人的基本技能。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錾子:
1.平錾。在锻打中要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平錾起形(也叫走线),用錾子在铜板的正面把图纸上的线条和造型准确錾刻出来,就像素描中的找轮廓。通常将勾錾作平錾之用。勾錾的錾头基本上是弧形的,可以根据图案纹饰的基本轮廓选用不同大小的勾錾錾刻出不同弧度的线条。錾线时,錾子与铜板平面基本保持垂直,沿图案轮廓边锤打边移动,在坚硬的铜板上就会显露出一根柔软而流畅的线条,而且这根线条从铜板的正反面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錾线的过程中,要协调腰力、腕力、指力来实现准确錾刻。如果錾刻的纹饰以长线条为主,那么腰力就发挥主要作用。相反,如果纹饰线条以短小居多,那么腕力和指力就起主要作用。在经过平錾起形之后,铜板上就有了图形的大体轮廓。[1]
2.拓錾。拓錾錾头呈直线且錾刃较钝。它主要用来对上一步用勾錾刻出的锐利线条进行轮廓的加深。这一遍用力要有节制,防止将铜板錾裂、錾漏。
3.踩錾。顾名思义,踩錾就如同人的脚底板,可以增大錾头与铜板的接触面积。使用拓錾可以很好地在铜板的背面沿着图形的大致形状向下加深,拓展出一定的高度和空间,即按照拓錾拓展后的轮廓,进一步把背面凹陷下去的空余腹地加深摊平。
4.豆粒錾。它的錾头呈椭圆形,可以从正面压出图形准确的体块。每位手艺人都有上百把各式各样的錾子,在创作时会根据不同的图形、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应的錾子。
除了錾子以外,錾刻还需要一种特殊的材料——胶板。錾刻时,必须将退过火的铜板固定在胶板上,方可进行操作。胶板一般是用松香、滑石粉和机油按一定比例进行调和,通过加热熬成粥状,待冷却后而形成。胶板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太硬不易吸附铜板,容易脆裂;太软又容易变形,无法錾刻。所以,胶板软硬适中非常重要。锻打完成需要取出胶板时,只需将铜板加热,二者便能自行脱开。
如果说錾刻还是属于平面的描图走线,那么锻打则属于对图案作进一步的立体浮雕状处理,难度加大。它采用的是冲凸和踏凹压平工艺。这也是锻铜浮雕不同于木雕、石雕、泥塑等工艺的地方。在锻铜造型的过程中,既不添加也不削减,而是利用金属自身的延展性,按照设计图案来进行拉伸和制造起伏,最终将平面设计图案转化为半立体浮雕样式,呈现出空间感和进深感。
锻打所需要的錾子是踩錾和拓錾。需要根据设计图稿从正反两面同时进行,正面需要凸起的从反面敲,正面需要凹陷的从正面敲。这里有一种不同于其他雕塑的技法,叫作“盲錾”。我们知道,锻铜需要从正反两面同时造型。在正面操作时,因可以直观地看到图形的起伏,所以敲打的力度比较容易控制;而在反面操作时,因无法看到正面的效果,所以行话叫作“盲錾”。用右手锤打之时,左手拇指、食指捏紧錾子的上端,以中指、无名指使錾头与铜板紧密连接,此时是无法看到錾头所在位置的,仅以指尖的触觉感受两者之间的空间与位置关系,同时判断出锻打的力度、深度以及錾头游走的角度。所以说盲錾是一项全凭感悟、记忆和手感的绝技,难度极大,需要不断地练习、实践才能掌握。这也是锻铜工艺区别于使用模具制作的铸铜工艺的一大特征。[2]
综上所述,锻铜的工艺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退火。将裁好的铜板放置火中加热,整张铜板发红后取出,等待自然冷却。
第二步,走线。将设计好的稿子粘贴在已经退过火的铜板上,用平錾将线条走出,要做到尽量准确。
第三步,大起伏。用拓錾从反面加深形体的外轮廓线,然后用踩錾开始錾出雕塑的体积,就是逐步将形体最高点和最低点敲出,再用勾錾将轮廓勾勒清晰。
第四步,灌胶找细。大起伏完成后,在铜板的反面填入胶板,再从正面用勾錾、踩錾、豆粒錾将形体进一步精雕细琢,使浮雕的形象逐步明确。此时用力不宜过大,否则极易造成铜板的破裂。
第五步,除胶。锻制完成后,通过加热铜板将胶板去除,开始准备作品的效果处理。
第六步,清洗。将盐酸用1∶50比例稀释后清洗铜板表面的污垢,并用砂纸或铜刷进一步将铜板打磨光亮。
第七步,做旧上色。将硫化钠按1∶100比例稀释后刷于作品表面,按照自己对画面色彩的要求处理颜色的深浅。
第八步,喷蜡。为防止铜板氧化,在完成的作品表面喷蜡,以便保护铜板。
作为一种以铜材质为媒介的工艺形式,锻铜金属装饰作品以其特有的金属光泽和古朴之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锻铜的工艺手段多种多样,其艺术表现更是丰富多彩。下面从题材、材料、色彩和空间等方面加以分析。
1.题材。锻铜作品的题材十分广泛,从传统到现代、从本土到异域都在其表现范畴之内。比较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植根于本土传统文化、具有民族风情的表现题材,剪纸、刺绣、皮影、泥塑、戏曲这些具有生活气息的姊妹艺术成为其创作灵感的源泉。如《年年有鱼》(图1),其题材来源于民间刺绣工艺,寓意吉祥富裕、年年有余。另一种是融合现代艺术设计流派理念,充满意象、抒发个人情感的主观性题材,比如受立体派、野兽派、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影响而出现的锻铜作品。如《闲适》(图2),通过局部夸张的人形与点线面的组合构图传达出一种休闲、慵懒的氛围。
图1 李东伟 年年有鱼
图2 张春仁 闲适
2.材料。锻铜工艺可以采用传统的、单一的紫铜材质,还可以将紫铜与白铜、黄铜或与石材、木材、棉麻等多种材料混合。比如大面积的背景使用紫铜,而小面积的主体物使用黄铜,既整体统一,又富于变化,从而满足现代人对创新、创意的审美追求。如《二维空间的艺术思考》(图3),作者采用大面积紫铜与局部黄铜镶嵌的手法,两种材料既互相对比又彼此协调,令人印象深刻。
图3 高天博 二维空间的艺术思考
3.色彩。锻铜金属装饰艺术大多追求古朴、沉稳的色彩表达,常使用硫化钠等将色彩做旧。但在加工过程中,也会留意通过锤打或煅烧而产生的偶发效果。而这些偶发效果的捕捉往往来自锻铜手艺人平素艺术修养的积累和瞬间灵感的激发。如《拥抱你》(图4)有意保留了在煅烧中留下的黑色斑迹,使其与古铜的褐色形成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视觉效果,从而创造了一种古朴、沧桑而又温情的艺术氛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图4 朱晓萌 拥抱你
4.空间。锻铜工艺往往采用平面线刻、肌理制作、浅浮雕、深浮雕、镂空相结合的方法来丰富作品的层次和节奏。层次感和体积感的塑造有利于真实感的表达和光感的再现。如《手势》(图5),主体物手采用凸起阳刻手法,而影子采用凹陷阴刻手法,表达出手势所带来的空间转换。[3]
图5 崔宏生 手势
总之,锻铜以其操作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而对制作者形成了一种挑战。它要求制作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既要有绘画、雕塑的基础,又要掌握钳工、锻工、钣金、焊接等多种技术,对传统文化还要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而且, 这种技艺非经长期刻苦学习和钻研而不能很好地掌握。一件优美的铜雕作品不仅能够体现制作者扎实的工艺基础和高超的技术水平,而且能够反映出其艺术涵养、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所以说锻铜工艺又是技术与艺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可以说,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性格、气质。在一般人看来,金属是冷硬的;但是錾刻手艺人知道,它们也有着柔软、生动的一面。耐心的一錾一刻间,从平面到立体,从生硬到圆润,从无神到有神,奇迹诞生。所谓工艺制作,也许就是慧眼识物。真正的手艺人是物的知己,他们懂得发掘蕴藏在物料中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