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

2021-02-09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科技目标研究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原党组

书记、院长

科技创新是关乎国家命运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谁能成功把握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就有可能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快速跃升,这为后发国家赶超和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战略机遇。

新时代大科学装置建设和运用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的自主创新事业大有可为,科技工作者们正在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研工作能够做得好,需要一种奉献精神,不能够仅仅把它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完成这种职业上的任务,没有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恐怕还是很难取得成果。科研人员,也包括承担科研任务的学生,基本上每日工作时间都超过了8个小时,绝大部分科研人员压力还是很大的。但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国家对科技高度重视,对科技投入很多。目前中国的研发投入,在过去20年有了快速增长,这一点在科技界我们体会特别深,我们能够干很多以前想干而不能干的事情。每个人应该说有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很好的舞台,跟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年轻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发挥好聪明才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蔡荣根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國科学院理论物理

研究所所长

基础研究需分类。它有纯粹理论型、目标导向型、自由探索型等,针对不同类型,需明确定位,实施相应的科研组织模式、经费管理和评价方式。

对于纯粹基础理论研究,例如基础数学、理论物理等,其重大突破具有不可预测性。有时候我们只知道需要研究某个问题,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但是无法预期这个问题什么时候能突破,在哪个方向上能突破,有时候甚至研究者并不完全能够理解一些问题的重大意义,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体现出来。所以很难有明确的指标对其进行短期考核。

对于目标导向型的研究,例如基础研究的大科学工程。这类研究往往有重大科学目标为牵引,需要组织团队攻关,适合以项目驱动的科研组织模式,其优点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例如研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重大工程,进行合理的项目规划、资源统筹、配备团队等对高质量完成任务目标至关重要。

还有一些自由探索型的基础研究,完全由好奇心驱动而产生奇思妙想,发现超出当下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基础研究的不可预期性有时也体现在预期的科学目标与产出的重大突破完全不一致。宇宙微波背景、脉冲星的发现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完善科研组织模式,关键是对基础研究进行分类组织、分类评估,建设良好的科研文化和价值导向。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个创新团队,最重要的是要有强国报国、为国献身的精神,这是中国科学家身上特别鲜明的精神品质,也是创新团队最应当具备的精神内核。

“爱我中华”,这是我曾祖父留下的家训里的第一句,深深影响了我一生。我们是中国人,要为中国的富强作贡献。我们不能依赖、迷信外国的技术,应当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开展自主创新研究。

现在的科学研究早已不是一个人的活动。创新团队的培养,还应该重视团队精神,要既能服从团队的科研创新目标,又能在团队中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2020年,我的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一成果背后有百余人参与攻关。我国的一些大科学工程,比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探月工程、载人航天等,都是由上万人、多个团队完成的协作创新成果。

创新团队的培养,还要鼓励更多年轻学者勇于探索。年轻人身上蕴藏着创新的原动力,只有他们自主自立,实现从0到1的突破,才能引领整个社会进步。还应该认识到,科学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成功在于坚持不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科学研究要开展大量实验,有成功有失败,不能只选成功的部分急于发表文章下结论,更要总结失败,把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都分析好,实验的结论才经得起考验。这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要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郭华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

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17项SDG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由涵盖食物、饮水、城市、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领域的230多项指标组合而成,旨在以综合方式全面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的发展问题,从而使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这一议程通过之后的6年时间里,一些SDGs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数据缺失问题依然存在。参照2021年发布的SDGs指标分类标准,有97个指标仍处于有评估方法无数据状态。指标数据的严重不足成为监测和评估SDGs的主要挑战之一。

针对SDGs的数据缺失、发展不平衡、目标间关联且相互制约等问题,地球大数据以其特有的宏观动态多尺度监测能力,为SDGs指标评价和目标实现提供支持。

人类社会活动加剧致使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为了更有效地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演变过程的影响,我们提出一个新概念:地球大数据科学。

地球大数据由具有空间属性的、与地球科学相关联的大数据构成,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及人类活动数据,不仅具有体量大、来源广、时相多、价值高等大数据的一般特性,同时也具有高瞬时性、任意空间性、物理相关性等特点。

通过地球大数据可以构建SDGs评价指标体系和决策支持平台,对经济、社会、环境3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有助于产生更相关、更丰富的信息用于决策支持。

猜你喜欢

科技目标研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