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六)

2021-02-09靳国君

新青年 2021年11期
关键词:沈园秦桧陆游

靳国君

山光水色,湖山可爱;书香墨韵,舒畅心怀。 陆游进入弱冠之年,憧憬未来,盼望美好。谁知岁月不如人意,人生之路,有風有雨,他平静的读书生活,接连遇到了意外之变。

他21岁时娶妻。其妻天生丽质,顾盼生辉,“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薄衫短襦,长裙曳地,脚步轻盈,亭亭玉立,宛若玉树临风,气度优雅。

她知书习礼,遵妇道。鸡鸣即起,洒扫庭除。厨中摘葵,黄昏具飱。陆游夜读,红袖添香。宋时,熏香是风习,读书、听琴,闲逸时,必焚香悦意,融入生活情境。

闲时,与陆游相语,柔情似水,凡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常有己见。伉俪相得,琴瑟和谐,感情至笃。怎奈其母看两人如胶似漆,担心陆游堕于学,误失功名,数遭谴之。其妻暗自垂泪,愁肠九转,云容憔悴。陆游好言劝慰,后虽谴之,但陆游“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之”。其母发现,遂至仳离。

陆游泪洒青衫,其妻殊不忍别,涕泣失声。这是两人的婚姻悲剧,在他们的感情世界里,留下了终生不可磨灭的创伤和痛苦,恰如“孔雀东南飞”,“举手常劳劳,二情同依依”。后来,其妻另嫁同郡文士赵士程,陆游后娶王氏。24岁时,父陆宰病逝,享年61岁。同年,长子子虡生。

事有巧合。1155年春,陆游31岁,他一日去城南,游沈园,思往事,踽踽独行,徘徊于石桥水畔。不经意间,竟巧遇前妻与其后夫一家游园。陆游回避。意外的是,赵士程听闻,遣仆人送来酒肴,以尽礼节。陆游谢过,百感交集,想起当年被迫离异,离情别绪涌上心头。眼见绿柳红墙,春色如旧,桃花落尽,池阁空寂,山盟虽在,人已非昨,陆游不胜唏嘘。树下伫立,良久,人去后,挥笔粉壁,写下了《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状物写情,委婉缠绵,陆游把他怀有百年之期,却一朝被迫离异的痛苦,和“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一腔忧思与愤懑,挥洒壁间。

陆游诗意图局部 (单柏钦)

陆游万万没有想到,与前妻沈园一别,竟成永诀。他前妻离开沈园,终日寡欢,后郁郁而亡,香消玉殒。

陆游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十分震惊,仰思俯叹,痛感人生无常,又对沈园意外之会追悔不及,他想那日他若不去沈园,也许不会有今日噩耗,真是阴差阳错竟成巧合。往日的夫妻恩爱、老母的不容决绝……一幕一幕掀动心扉。陆游痛不欲生,折断笔,撕碎纸,弃读书,不思饮食。王夫人见他这般情景,不知个中原由,问他病否?陆游说无病也。王夫人百思不得其解。几十日后,陆游渐似以往,恢复常态,王夫人也自放下心来。

陆游从这场精神打击中走过来,把它埋藏在心底,成为他无法挽回也永远抹不去的人生遗憾。这般生骨情思,恰如苏轼自我抒怀所写:“不思量,自难忘。”

陆游晚年乡居,时有往事之思,多次去沈园。五十年间,沈园已三易其主。旧地重游,俯视莲花池,走过葫芦池上的青石板小桥,缓步而行,时而驻足,抚今追昔,陆游不胜感慨:“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他80岁后,体衰,虽不能再去沈园,但他“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这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怎样的一往情深!83岁时,他夜梦重游沈园。晨起写诗两首,诗中写道:“路尽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暗伤情”,“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白发苍苍忆当年,伤悼往事,深情喟叹,哀婉沉痛,从肺腑流出,真个是天荒地老情未老,后有诗人曰“人生只有情难死”,信焉。

沈园因陆游这段悲欢离合的故事,渐名于世。后有好事者无名氏,假托其妻,以唐婉为名,写词一首和之: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的词《钗头凤》,以爱、恨、悔交织的心情,抒写了凄怆酸楚的内心世界,这首和词,则写得低回婉转,如泣如诉,幽怨绵绵,词语纤细又深沉,思悠悠,想悠悠,与陆游的词呼应交融,珠联璧合,是心灵的剖白:“此时我心,君知之否?”

究竟这首和词是何人所写,窃以为,是唐婉也罢,非唐婉也罢,学术界自可探赜索隐,不过这倒增加了陆游婚变悲剧的故事性、戏剧性,也使沈园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凭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陆游苦读,德才俱进,名动江南。

1153年,陆游参加浙漕锁厅试。主考官是两浙转运使陈之茂,他是忠直耿介之士,“心术正而无邪,文章简而有法”。他审阅到一份试卷,内心十分赞赏。文章论说言简意赅,论据服人,学识丰厚,德在其中,是难得之才。全部阅卷完毕,排出名次,此卷序号名列第一。拆糊名时,方知此生是山阴人陆游。看其原卷,楷书堪称一流,用笔和笔势,颇有颜真卿笔意。宋时,为防考官与考生通同作弊,皆由誊录院誊录试卷,糊名(封名),屏蔽考生姓名、笔迹,及籍贯等信息,交考官阅判誊录卷,原卷另存。陆游名列第一,名实相副。秦桧时任太宰,想以权势胁迫陈之茂,将其孙秦埙擢为第一名。陈之茂正义堂堂,不畏权势,坚持按考试成绩擢置陆游第一。秦桧怒斥陈之茂,下令要追查考官的责任。

一天,几位挚友为避秦桧耳目,夤夜暗访陈之茂,告诉他秦桧下令要严惩、严办他。陈之茂率尔言道:“我是为国选材,他是毁才误国。其灭我、罪我,任由他去。哪有只可言和,不可言战之理?士可杀不可辱!”他二十二年前考中进士,仕途走来,关护人才,不计得失。

次年,陆游参加省试,既全国礼部考试。

这次主考官和参详官等,皆由秦桧策划提名,由其亲信出任,高宗照准。参详官(监试,负责初拟名次)、監察卸史董德元,他从誊录院动手脚得知秦埙之卷号,喜不自胜,自言自语:“吾曹可以富贵矣!”考毕,他遂定秦埙卷号为第一。参详官、吏部郎中、权太常寺卿沈虚中,没等揭榜,便派吏,夜里逾墙,向其父秦熺偷报消息,攀附秦桧,不择手段。

陆游成绩优异,秦桧却令礼部以“喜论恢复”、鼓动抗金为说辞,下文黜免,考卷无效,除名,取消了陆游参加殿试资格。

殿试,秦桧奏准,由其心腹汤思退统筹。秦桧舞弊无所顾忌,秦桧门生、姻亲,皆名列前茅。殿试时,高宗细读秦埙策论,觉其文章多秦桧、秦熺套语,查验原列第七名张孝祥试卷,策论言简意深,笔墨精妙,文采飞扬,足见饱读六经,遂进张孝祥为第一名,秦埙为第三名。高宗殿上,见张孝祥,知时年二十二岁,出身寒微,应答如流,资质超人,过目成诵,潇洒倜傥,高宗喜而言:“天纵英才。”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亦平步青云,为同榜进士。

陆游三次赴试,秦桧如影随形。这次竟遭黜免,从隋朝承汉之源,开始实行科考制度,至北宋五百余年,从未有过黜免出类拔萃者之事,而陆游竟成为史无前例的第一人,这引起朝野议论,有文献载:“天下为之切齿”。对陆游来说,这是晴天霹雳,轰顶之击,陷其绝境,意味前程黯淡,有在乡间了此一生之虞。他感叹:“性嗜古文,不通于世俗”。他也深感辜负了周围亲人的期望,在《谢解启》一文中,他写道:“内负初心,外愧旧友。”陆游五内俱焚,内心的巨大痛苦,无可言状。而今读其“内负初心,外愧旧友”,尤知少年陆游志向,确如鸿鹄凌云。

回到山阴,兄弟们和族人与乡贤、乡邻,接踵慰问。乡邻吴兄,生于耕读之家,与陆游年龄相仿,虽是务农,亦通文墨,热情好义,乐于助人,村人皆称其为吴兄,他素与陆游交好。他嘱陆游慢慢想来,要有越人的“隐忍”,能伸能屈,以待来日,世事无不变者,何况阴云蔽日,岂能久长?

劝人者心明,受劝者意乱。陆游心绪纷烦,徘徊于斗室,踟蹰于庭院。他为考官陈之茂仗义执言遭厄运,忧而激愤,从此敬佩终生,奉之为师。念己处境,他愁思百结,四顾茫茫,不知欲何之。日久,渐自隐忍,秉持初心,继之发愤苦钻学业。他在《夜读兵书》一诗中,抒写此时的心境与志向:“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马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于守妻孥……”

魂牵梦萦是沈园

1155年秋,一日,旭日临窗,晨风和煦,陆游临帖习字。

他自幼承家训,九岁学书,苦练楷书二十年,出类拔萃。间习草书,喜学怀素、张旭,也学杨凝式行书,兼学苏轼、黄庭坚。宋代兴草书,书家蜂起,是中国书法的一座高峰。陆游草书三分真、七分草,独辟蹊径,清新流丽,疏放飘逸,卓然超群。他把挥洒草书的狂放与快意,写进了《草书歌》:“倾家酿酒三千石,闲愁万斛酒不敌”,“ 此时驱尽胸中愁,捶床大叫狂堕帻。吴笺蜀素不快人,付与高堂三丈壁”。

正在他乘兴挥洒时,乡邻吴兄兴冲冲推门而入,对陆游说道:“新闻,新闻,好消息,好消息!”

陆游问道:“什么好消息?”

吴兄一拳砸在案上,一句一字地说道:“秦-桧-死-了!”

“啊?”陆游十分惊讶,将信将疑。陆游问道:“当真?”

吴兄说道:“当真。邸报、小报上都登了。”

邸报,行于官府,形似公文,宋时已公开发行,称朝报;小报是民办,消息灵通,“始自都下,传之四方”,流于民间,大小只几寸,自唐始,人称“新闻”,小商贩兼售。小报比邸报多了些三言两语的媚俗文字,诸如名流绯闻、离婚纳妾、神医名药、卜卦算命、歌伎私奔之类的里谈巷议之类,亦有杜撰诏令、伪造奏章、妄传事端,摇动众情,编者常有德缺学浅无良文人。

陆游听闻邸报、小报都已发表,立即收住笔,出口道:“阜卿(陈之茂字)可得脱矣!”他连拍案几,抚着吴兄肩膀,连声说“社稷有幸,社稷有幸!”陆游推窗而立,清风徐来,漫卷诗书,一扫郁闷之气。吴兄说道:“今天,我共你饮酒。”陆游摆手说道:“不,不,我设酒,俱饮!”邻人也无不奔走相告,言奸贼已死,是国之幸,民之福也。吴兄说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原来,早在1150年1月,秦桧在回相府的望仙桥上,忽然斜刺里窜出一大汉,大吼一声,手挥大刀,向秦桧砍去,只听咔嚓一声,情急之中,却只砍断了轿杆,众卫士蜂拥而上,把大汉扑倒在地。连夜审讯,知大汉名叫施全,是为国除害而来。次日,秦桧命施行残酷的磔刑,在市上五马分尸,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此野蛮残酷之刑,早在唐朝已废止,秦桧独行之。是日深夜,有人收尸而去,不知其名,不知其所之,人言:“烈士入土,英名在天!自有义士相助。”

秦桧逃过一死,却由惊而惧,增护卫五十人。以有病为由,坐轿上朝,不拜。其初,精神恍惚,夜多噩梦,年复一年,病情益重。1155年,他竟一病不起,遍请名医,百方用尽,皆束手无策。死前,他全身疼痛难忍,嚼乱舌根而死。临安百姓闻之,皆曰“恶贯满盈”,无不称快,街巷有人放鞭炮,西湖晚上有人放烟花。

高宗为稳定“和议”之局,追谥秦桧美名为“忠献”,在朝中他却在无意间说漏一句话:“我现在用不着再在靴里暗藏匕首了。”高宗深知秦桧阴险歹毒,自身早有防范,只是为“求和”,才独依秦桧。

陆游从科考重挫中挺过来,他看到了希望,晨起练剑,闻鸡起舞;伏案读书,更深漏残。有时,登会稽山,啸傲烟霞;乘舟游鉴湖,扣舷而歌;闲步古纤道,发思古之幽情;临池习字,笔墨纵横,痛快淋漓。

猜你喜欢

沈园秦桧陆游
因为爱情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梦栖沈园
铁铸的秦桧跪像
油炸“秦桧”
沈园情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初夏绝句
缘字诀·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