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蟹味

2021-02-09鲍安顺

新青年 2021年11期
关键词:赏菊蟹肉阳澄湖

鲍安顺

在老家沿江江南,民间约定俗成,到了秋天,那蟹成熟了,味道肥美,就该捕捉了。民谚说,“秋风起,蟹脚痒,捉肥蟹,正当时。”说那捉蟹,要在秋天,晚秋更佳。我小时候,每晚跟着父亲,到湖畔、河畔、江畔,捉野生蟹。父亲拿着手电筒,照到螃蟹时,它们吓得一动不动,轻松捉住,放进竹篓里。那时捉蟹,也叫“照蟹”,那照字比捉字,更有意味,因为蟹难捉住,只有照。一个照字,是我记忆里的乡俗,也是乡情。那时,到了深秋,故乡野生蟹很多,每夜都能捉满竹篓。可如今,故乡野生蟹极少了,偶尔见之,几近绝迹。

那野生蟹,尤其野生江蟹,看上去瘦小、青白,煮出来像个小蛋球,可怜巴巴的。不像养殖湖蟹,肥大黄亮,煮出来猩红油亮,让人馋涎欲滴。可是吃起来,那江蟹的鲜美更为强烈,是浸入骨髓的。它由舌尖绽放,抵达五脏六腑,让你无法忘却。那鲜美,落地生根,让你余兴未央,就像你站在江畔,享受江风拂面的凉爽,远比河面吹来的风,更令人心旷神怡。也像你,置身内蒙大草原,看着蓝天白云,吃着鲜美的风干牛肉时,那种贴近草原的感觉,是鲜活的,无以复加,让你欲罢不能。

听老人们说,每年野生产蟹量,都是不同的,分大年和小年。那大年,芦苇荡里的蟹极多,我捉它们时,虚张声势地叫喊着:“捉蟹、捉蟹、捉蟹。”那些蟹,慌了阵脚,纷纷往水里钻,向草丛窜,也有慌不择路的,往岸上爬,或者愣在原地,束手待俘。

秋天吃蟹,在家乡江南小镇,一年一季,是不可或缺的美事。吃蟹,蒸食并不稀奇,简单得很。而吃“蟹黄面”就复杂了,要上好的笨猪肉、鲜肥鳜鱼和江里的野生蟹。三者做成肉泥,配上生姜、醋等佐料,精心熬成一锅浓汤,香气扑鼻,浇在一只粗瓷碗的细面上,那味道,让人馋涎欲滴。可是,如今无法享受了,那江鲜禁捕,没有了江里的蟹与鳜鱼,猪肉也不是家养的笨猪肉,那种吃在嘴里的感觉,已经无从谈起。然而,我常回味那面香,藏着鱼肉鲜香,尤其蟹的鲜香,是香的精魂,鲜的主宰,在舌尖上风情荡漾,妙不可言。

戏剧家李渔,被誉为“蟹仙”。他自称,一日无蟹不可餐,所以家人笑他嗜蟹如命。李渔承认,买蟹的钱,就是买命的钱。每年九、十两月,被他称之为“蟹秋”,这是他品尝美味的好时光。过了“蟹秋”,他只能取瓮中醉蟹,每天食之解馋。醉蟹吃完后,他每天痴盼着下个“蟹秋”的到来。他对蟹味的痴迷,史无前例,后无来者。

更多时候,吃蟹还是要有配料的。比如喝点白酒,那鲜美,那微醺感觉,有点秋意中淫雨霏霏的适然。蟹性寒,其实不可多吃,尤其是像阴虚体质的林黛玉,只吃了一点夹子肉,便觉得心口,微微的疼,就说要喝口烧酒。宝玉也体贴入微,忙不迭地令人将“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给他的林妹妹喝。那合欢酒,疏通血脉,祛风驱寒。吃蟹,除了酒,一些蘸料,在食用螃蟹时,也必不可少。如姜葱醋,是必备的,解蟹的腥气,尤其是陈年老醋,上等的中华白姜。难怪宝钗说:“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那姜性温,能驱寒,醋能消食开胃,而螃蟹味美,却又寒又腥。所以,以姜醋来化解,再好不过,让那蟹味,愈发鲜美,吃得尽心,也放心。

漫画家丰子恺说,他在每年中秋,吃蟹赏月,是他最大的乐趣。他认为,吃蟹是风雅之事,吃法讲究,要有章可循。比如先折下蟹脚,后剥开蟹斗,那蟹脐里的肉剔出来,要用蟹脚爪当作针,剥出的蟹肉,才更鲜美。那一对雄蟹大脚钳,可以拼成很好看的蝴蝶图案。他在作画之余,欣赏几对“蟹蝴蝶”,看着它们翩跹起舞,那吃蟹的趣味,也就更足了。孩子们看了,也感到惊奇,个个喜乐融融。

清末画家李瑞清,被人称为“吃蟹大王”。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每餐吃几十只蟹,吃得津津有味,从来不怕吃出毛病。一年秋天,他无钱买蟹,便画了一百幅蟹图,聊以自慰,想从品画中,得以解馋。这事,被友人冯秋白得知后,便买了三筐阳澄湖大闸蟹,赶到李家,想换百蟹图中的一幅。谁知,李瑞清见蟹性急,迫不及待地把一百幅蟹图,全部赠给了冯秋白。从此,便得了一个外号,叫“李百蟹”。

有几年,我人在异乡,每到秋凉时,格外想吃家乡的蟹。那天,一位文友,远道从故乡来看我,带来了六只肥蟹。 我们将蟹蒸熟后,推杯换盏吃将之时,他突然问我:“有何滋味?” 我想了想说:“不只是蟹味,还有乡情的味道,是浓浓的乡愁。”友人笑了说:“是呀,不過那味道里,还有人情的味道,是我们的风雨文情,交情深厚呀!”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写《蟹》说道,“七尖八团”,那农历七月,要吃尖脐蟹,也就是雄蟹;到了农历八月,就要吃团脐蟹,也就是雌蟹。古诗日:“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那吃蟹,分公母,分时间,也有“九雌十雄”的谚语。有一点肯定,那雌蟹,吃在农历九月,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俗语说,“寒露吃蟹正当时,至鲜美味在人间”,说得多好。试想,寒露时节,芦荻轻飞,蝉噤荷残,秋风轻吹斜阳,冷露染红山川,那最美的雌蟹肉,也营养丰富,蟹黄多多,口感极佳。

陆游诗云:“磊落金盘荐糖蟹。”看出诗人喜甜食,是绍兴人的习惯。这一点,与《梦溪笔谈》所说却不一致:“大抵南人嗜咸,北有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杨万里有《糟蟹》诗云:“酥片满螯凝作玉,金穰熔腹未成沙。”写敲开蟹螯,满是白玉嫩肉,让人垂涎欲滴。梅尧臣也诗云:“满腹红膏肥似髓,贮盘青壳大于杯。”诗意也一样,那剥开蟹壳,看见黄膏,让人直流口水。这些诗,直接写食蟹,还有的诗,既写食蟹,也写蟹性。明人沈德符有“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北宋黄庭坚有“怒目横行与虎争,寒沙奔火祸胎成”;唐代皮日休有“有骨还从肉中生,海龙王处也横行”。那螃蟹横行,被说得非常复杂,有说它是横行霸道,也有说是心怀叵测,诗人的观念,决定了蟹的品性。

过完国庆,已是寒露,正值秋深菊黄蟹肥时,是吃蟹好时节。所以,寒露的民间风俗里,有“登高赏菊吃螃蟹”之说。那登高看秋,赏菊怡情,是人文至境,在古诗文里,佳句多多。吃螃蟹,谈的是品美食,让人在登高赏菊之后,来点最实在的,就是吃的情趣,让生活更为光鲜。寒露时节,以食雌蟹为佳,此时的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最适合吃;而公蟹,长得慢些,等到农历十月后,脂肪才逐渐堆积起来,长成了蟹膏,滋味才会鲜美。

寒露吃蟹,品种多,风味也多。常见海蟹品种,有南北海域的梭子蟹,广东青蟹,各地沿海的黎明蟹,海南岛和乐县的和乐蟹等。淡水蟹则统称中华绒鳌蟹,俗称大闸蟹,又有河蟹、江蟹、湖蟹之分,主产于长江流域,名品有阳澄湖大闸蟹、汉川刁汉湖螃蟹、安徽当涂清水大闸蟹、崇明螃蟹、赵北口蟹、胜芳蟹等等。蟹的传统吃法,就是清蒸,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色香鲜味。那蟹的大腿肉,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那蟹肉质细嫩,为上等名贵水产,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是治病良药,“性味咸寒,有泻诸热、散血结、续伤绝的功用”,可用于跌打损伤、产后腹痛、黄疸眩晕、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我认识一女士,自称蟹太太,她说她在寒露请客吃饭,一蟹上桌,百味皆淡,那露凝花冷时,肥蟹鲜美,黄油汪汪的。那蟹肉细嫩,且有韧性,吃后余鲜糯甜,回味舒爽,乃人间美食,无可匹敌。

我老家,在沿江江南,与南京近邻,人们在寒露时,家家户户都要吃螃蟹,这是习惯,也是传统。小时候,左邻右舍,聚在一起凑份子,一家出五角钱,买回螃蟹、鳜鱼、猪肉,一齐动手蒸螃蟹,拆螃蟹肉,然后與鳜鱼和猪肉,做成鲜美的汤羹,舀一些,放在面条里吃。那味儿,是人间至味,吃得鲜爽无比,让人丢魂。蒸食螃蟹,原汁原味,营养价值很高,吃时将姜末,放在小碗内,加熬熟的酱油、白糖、味精、黄酒、麻油搅和,另取一小碗,放些醋,吃蟹时作蘸料。有一年我去福建泉州,吃了那儿名菜桂花蟹肉,就是用鸡蛋和蟹肉,作为主料,一同炒,那炒开的鸡蛋,形似桂花,因而得名。那剔取的蟹肉,烹制后膏红肉白,伴有蛋黄、葱绿,色泽明艳,口感丰富,真是好吃。

吃蟹,满足的是口腹之欲,而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从魏晋开始,人们就把吃蟹、饮酒、赏菊、赋诗四位一体,当成金秋“雅趣”。历代文人墨客,以咏蟹诗为精神享受。在民间,吃蟹为次,养蟹更为重要,那是生计,也是命根子。养好螃蟹,要有好水土,优渥的环境,丰美的水草,那是天然条件。还要人工喂料,有螺蛳水草、玉米南瓜、深海带鱼等等。蟹苗挑选,也很重要,倒扣过来,快速翻身的,才是好蟹苗。据说,挑选阳澄湖一等大闸蟹时,要看成蟹的身子完整度,青背、白肚、利爪、金须,且蟹腿力足,才可选中,作一周精喂养,就是用阳澄湖虾,来喂肥蟹。蟹成品后,也要挑选,不能缺胳膊少腿,要有完美度。有人说,苏州人用竹子编成捕蟹的闸,夜里用闸抓蟹,所以叫大闸蟹。我知道,当涂石臼湖蟹、阳澄湖蟹、白洋淀蟹,并称“中华三只蟹”。1972年尼克松访华,国宴里的“清水大闸蟹”,就是石臼湖蟹。然而如今,那蟹的名声,却不如阳澄湖蟹了。

我看过画家陈衡恪画的《蟹菊图》,他把菊花与螃蟹,巧妙地呈现在画卷上,那墨香风韵,活灵活现,让我动心折服。有朋友说,陈衡恪把菊花与螃蟹,弄成了红颜知己,那是多么美妙的艺术表达,生动无比,让人意醉情迷。我还看过,李莫森编印的《历代菊蟹诗词曲品读》,书中分“菊篇”和“蟹篇”,佳篇纷纭,让我感触良多。可以说,持螯赏菊,是食俗生活的风雅之趣,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人喜爱的倜傥之举。有人说,无菊令人俗,无蟹辜负腹。在《历代菊蟹诗词曲品读》中,侧重于品蟹诗词曲的搜集,而对于赏菊诗词选择,则务必求精。可以这样理解,在一些人看来,食蟹举止,是世俗化的实惠,有点庸俗,而赏菊,却高雅缥缈,仪态万象,风情如画。

菊花正艳螃蟹肥,而趣食肥蟹,欣赏菊花之时,我又想宝玉吃蟹、写蟹诗,那么憨态可爱,就像我少年时,一餐吃了五只蟹,仍然对父亲嚷嚷着,还要再吃。吃后,一点也不闹肚子。可是黛玉,只吃一点子蟹夹肉,就心口疼了。这不免让我想到,俗不可耐的男儿,像螃蟹一样横行霸道,性格刚烈,身强体壮。而黛玉,那般柔美女子,体弱娇羞,就像菊花,令人神往,又让人同情。

(编辑·李军)

猜你喜欢

赏菊蟹肉阳澄湖
蟹柳里面有螃蟹肉吗
阳澄湖的品质!看“秋螯”大闸蟹品牌的十年成长路
不同冻藏时间熟制中华绒螯蟹蟹黄、蟹肉品质比较与快速鉴别方法(下)
阳澄湖大闸蟹的前世今生
“半岛骑遇”,5月阳澄湖半岛上演最欢乐骑行记
赏菊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瞧,明艳的菊
叹流年
金秋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