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声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析
2021-02-09谢丹
【摘要】独立学院的声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是切实在教学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结合地方独立学院声乐学科的特点,将思政课程与声乐课相结合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演唱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正三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热情。基于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理念,文章以地方独立学院声乐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声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创新改革措施,以期对该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独立学院;声乐专业;思政;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1-071-03
【本文著录格式】谢丹.独立学院声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11(21):71-73.
基金项目:本文为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JY202101。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独立学院是属地方三本院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目的除专业学科知识的培养外,他们同样是未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独立学院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教学全过程顺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行三全育人,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大力提升育人成效。
一、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简言之就是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它需要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步同向交织进行,达到共同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思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精神追求、价值理念,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政元素,在专业级课程教学中配合专业课程特点,将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对教学对象进行知识与价值的双重塑造。
二、独立学院声乐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
独立学院音乐专业课程中,声乐课程是其中的重要课程,它既是一门普修课程,又是一门专业课程。声乐艺术是一门以人声演唱的艺术,以训练学生演唱水平为教学目的的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发声技能技巧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演唱歌曲的理解、表达和诠释上能符合作品意境的能力,在二度创作时有符合自己歌唱能力的表达方式,以作品打动自己、以歌声打动观众,从而产生共鸣并得以艺术的享受,获得美的体验。音乐本身具有教化功能,能对人起到美育教育以及整合人格力量的作用。所以,声乐课程不仅仅是单纯地培养学生学习歌唱的技能技巧,更为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能朝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方向,立德树人,让学生有情怀、有格局、有品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从根本上去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独立学院的课程不仅仅是一门技艺结合的音乐艺术,还是一门能很好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载体。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有机地融入实践教学中,塑造出有灵魂、有素养、有格局、有追求的学生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新时代的育人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意志的体现。
以往的声乐教学是比较传统老套的教学方式,大多老师都是注重技术训练,却忽视了针对學生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这样的教学状态,学生们在演唱作品时大多声音优美却难以打动听众,这也是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薄弱的体现。独立学院声乐课程的教学现状亟待调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三全育人为目标,将声乐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是非常有必要且意义重大的举措。
三、构建独立学院声乐教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一)从师资队伍着手
教学顾名思义包含教与学两个对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一直充满互动,在这样的互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声乐学科技能技巧,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艺术工作者。声乐教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老师与学生的相处较普通学科更为亲密。故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艺术修养,以及思想政治素养更能从如师傅一样的老师那里习得,老师若德艺双馨,学生技艺、品德素质也会好。从师资队伍着手,不断提升并优化声乐教学老师的能力是开展声乐课程思政教学的前提条件。同时需要提高老师的思想政治意识与政治觉悟,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提过自身理论修养,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坚定信念;教师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在声乐教学过程始终,让学生朝着德艺共进的方向发展;作为声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把声乐作品中的思想政治素材充分利用,以声乐作品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从教学对象着手
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属于三本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录取时分数相对于同级一本、二本学院要低,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也略逊一层。学生的思想较为单纯,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对艺术的审美取向,以及三观的建立还处于不稳定时期,需要老师善于洞察学生,同时发现学生的状态并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做好学生眼里的灯塔。
首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融入三观的教育。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统一,培养学生以真善美为三观追求的崇高目标。其次,通过多元教学模式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声乐学习状况和思想发展状态,比如通过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方式,去洞察学生的学科发展及人格塑造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教学和引导,让学生在声乐学习和心理发展上有机互助,正向前行。最后,通过学生提交的视频作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帮助学生进步。视频里展现出来的学生的歌唱状态,可以洞察出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等,通过视频作业的观察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从心理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技巧的水平,同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勇于表达、敢于突破,并获得自我认。让学生在课堂中能逐渐通过老师的引导变为有担当的、积极向上的阳光青年。
(三)从教学内容着手
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已近4个世纪,声乐作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元。我国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经典的声乐作品层出不穷。这些作品体现我国历史文化,展现中国音乐文化风貌以及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独立学院作为三本院校同样承载着传播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任,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把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众多的优秀声乐作品作为教学首要内容。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给予适合其声部的民族声乐作品为教学演唱曲目,这些作品内涵深刻、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是声乐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优秀素材。
我国的声乐作品中革命歌曲、优秀古典诗词创作的歌曲、体现先进文化的歌曲都是非常好的思政教育素材。革命歌曲蕴含中华人民的革命精神、革命人的顽强意志以及高尚品质,如《红梅赞》《白毛女》《咱们工人有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诗人们用精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感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表达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我国的诗词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如《关雎》《水调歌头》《春晓》《木兰从军》《阳关三叠》等都是优秀的诗词歌曲。展现我国先进文化的作品也是层出不穷,如歌颂铁路建设的声乐作品《天路》;歌颂我国航天成就的《飞天》《问天》,歌颂医护人员的《人民医生》等。通过这些声乐教学内容的选取,声乐教学中结合思政教学的协同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培养优秀品格。
(四)从教学手段着手
声乐课程思政教学要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育人方向。要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需要从教学手段着手通过实践教学得以实现。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智能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在声乐教学思政课程的探索中,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参与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也是丰富课程的有效方式。如利用网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想结合的方式,通过各种媒体媒介帮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感官去了解声乐作品,多渠道地引领学生走进歌曲背后的历史和人文,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去演唱作品。同时,老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能力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演唱作品时既有对歌曲深厚内涵的理解,也有自己二度创作的个性表达。
四、独立学院声乐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
独立学院声乐教学课程思政要做到声乐课程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声乐课堂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的学习,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勇于创新。通过对独立学院声乐课程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实践。
(一)将教学曲目分类
声乐教学目的多元化,促使声乐工作者首先将原有声乐教学大纲中的中国曲目进行重新整理分类。按照由易到难的程度,将这些教学曲目大致分成古典诗词歌曲、红色革命歌曲、先进文化创作歌曲三类。
分类的目的是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歌唱状态、思想发展状态选择契合学生现状的曲目。使学生能在适合的歌曲演唱学习中,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歌曲内涵,提升学生对作品背后文化的认知,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教学思路调整
立德树人为声乐思政课程教学目的,促使声乐教师调整备课思路。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除了在其演唱能力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音域、音色等演唱声乐作品的同时,对如何让学生去深入了解这首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作者境遇、表达内涵等,不是通过课堂上直接灌输或填鸭给学生,而是应当通过教师课内的引导,让学生能自主地在课后查找各种相关文献、视频、音频等资料,当学生通过自主探寻的方式获取的资源不够充分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微信、QQ或学习App等现代智能工具,给予学生更多资源的补充。
(三)教师教学方法调整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动脑筋、多创新。
1.教师在实践教学课堂中多提问并且引导学生自己提问
声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无论是针对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中,多采用教师提问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顺着问题去思考;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去针对教学内容多多提问,也是特别能够激励学生思考并提升其辩证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当学生针对演唱歌曲的作者在创作作品上有疑问的时候,首先证明学生很专注地在思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其次,这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最后,教师在此时引导学生将自己换位思考、当成歌曲作者本人、并给予一定的情景引导,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能和作者当时当情产生共鸣,若因为时代背景因素,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正好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最佳契合点,通过不同时代的对比,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作者,从认知到认可,从而起到思想的内部升华,达到帮助学生正三观、树品质的教学目的。
2.教师多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
声乐教学中的情景再现,在独立学院传统的声乐教学中用得并不多。传统的声乐教学更多的是以教师教为主,而且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侧重于技能技巧的训练方法与教授上。思考以往的教学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可以在声音技巧上获得长足的进步,但是一旦唱起歌来却少有能打动观众的。其中缘由就是过度单一地注重技能技巧训练,却忽视了思政教育培养的原因。
好的声乐歌唱者一定是可以打动观众、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虽不是每个歌者都能够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境界,但此境界却是应该追求的目标。能打动听众的歌声一定是有情感的动听的歌声,有情感的声音也一定是有思想有内涵的歌者才能赋予歌声生命力。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是能有效引领学生进入歌中情、曲中意的教学手段。例如在红色歌曲《绣红旗》的教学课堂中,可以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一块红布、一针一线、凳子等,让学生真正动手去绣两针、体会穿针引线的动作状态,体会江姐和战友们在渣滓洞监狱听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喜讯时的兴奋与喜悦,尽管她们并不知道真正的五星红旗是什么模样,她们却通过一针一线将自己那份对祖国母亲的挚爱你一针、我一针绣出了闪亮的星。教师在带领演唱学生再现情景的同时还可以多邀请几位学生一起当助演,这些助演同学虽未演唱,但通过这样的参与同样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思想上的正向引导。
教师在不同的声乐教学作品中多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以情带声地歌唱,同时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了有力的正向引导,这样的引导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的声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是响应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指导方向,是切实在教学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结合地方独立学院声乐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之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通过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去进行调整,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勇于转变思维、善于洞察、勇于创新,一定能培养出德才兼备、三观正、具有艺术造诣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A].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3]侯钫.艺术院校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音乐探索,2020(3).
作者简介:谢丹(1977-) ,女,贵州金沙人,硕士,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