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虽渺小,亦来自星河
2021-02-09何心悦
何心悦
正夏媚阳,神州沸腾。在刚刚过去的东京奥运会中,中国健儿们以拼搏的斗志和出色的技能展现出了新时代的中国面貌。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在赛场上空飘扬,《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一次又一次在领奖台旁奏响,观众们看到的,是高举金牌的运动员闪闪发光的笑脸。但在没有给到镜头的台下,那些没有站上领奖强的运动员们,他们虽遗憾落幕,未绽放那耀眼的光芒,但他们的微光也同样来自星河、同样值得尊重。
在我看来,人们的确很少对这些“不发光”的付出也抱有尊重。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只重视结果,却失掉了对过程中的付出的关注。没有关注,又何来尊重呢?当冠上“神童”名号的“崔荣浩”们成了博眼球的牺牲品,当一心一意投身创伤的辛勤耕耘的作家们被销量霸榜的“消费文学”嘲弄,当网友跟风缺少理智地捧红知名大导演的“烂片”,当注入真情实感热度却不高但发人深省的冷门佳作被躁动的流量所遗忘。
尊重乃君子之道,而尊重“不发光”的付出正是君子包容之心的体现。一方面它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与修养,另一方面又是社会关系的“调和剂”和“凝力膠”帮助我们建立起和谐美好的社会。倘若人们懂得尊重每一份“不发光”付出,那么再不会有人在路边随手扔下烟蒂,因为不乱扔垃圾是对环卫工人起早贪黑默默付出的尊重;再不会有人心安理得地倒掉剩饭,因为珍惜粮食是对农民在炎阳下百日付出的尊重;再不会有家长因为孩子没有出类拔萃而大发雷霆,因为这是对孩子刻苦认真尽其全力付出的不尊重……那么,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不也会是近在眼前的理想了吗?
所以,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中,就必须拔开浮于表面的金光闪闪的流云,仔细掘出底下不发光的沙子来。一个人学会了尊重他人“不发光”的付出,并且直心诚意地一直这样做下去,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当然我们也应该尊重自己,“不发光”的付出,具体表现为“恕己”,也就是说,坦然接受拼尽全力仍不如意的“失败”的自己,而不是一种自我谴责,贬斥。我们常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关键在于对待失败的态度。倘若只因难以与付出对等的结果就否定了自己的付出,那不是极不公平吗?只要认定了自己已经尽力,哪怕结果不如意也是值得尊重的。
怀着包容与大度的心态,在急于求成的浮躁气态中学会沉着与等待,多给风中的花絮一些目光,多给泥中的种子一些时间。也许结果仍未遂了心意,但何须怨怒生起、横加指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的结果,而重在活的姿态。如泰戈尔所言:“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
不发光的月,虽不及太阳的耀眼,却也皎洁清冷;
不发光的石,虽不及金子贵重,却是建筑的良材;
不发光的付出,虽不及成功令人艳羡,却也值得尊重。
(指导老师:何文魁)
点评:
袁枚有诗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者结合时事,从东京奥运会中那些未能摘金夺冠的运动员角度出发,针对社会上那些不尊重认真付出但回报不明显的人,进行道义上的评析,最后点出做人重在认真投入付出,应当不过分计较结果得失。行文有条理,说理有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