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霸占”儿女的育儿之责
2021-02-09马志国
马志国
连续好几天了,小外孙终于每天晚上可以跟女儿女婿回家了。于是,每天晚饭后,送他们三口出门,成了我们家里久违的风景:我们先给小外孙穿外套,戴帽子,围围脖。刚刚穿戴好,小外孙一个“再见”,转身已经到了门外,跟着女儿女婿一步一个楼梯,“噔噔噔”挤到了前面,楼道拐弯的时候,又伸出小手“姥姥再见”“姥爷再见”。每次看着小外孙跟女儿女婿回家,我心头就暖暖的,为他们三口感到幸福,为小外孙幸福,也为女儿女婿爸幸福。
爸爸妈妈晚上接孩子回家,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吗?你动什么感情?
这很平常的事儿,在我家太不平常了。
小外孙差不多是跟我们长大的。女儿女婿都忙工作,有时候还有夜班。尤其是疫情期间,一个常驻医院检疫,一个负责机场消杀。我们老两口就主动承担了照顾小外孙的光荣任务。既“主动”,又“光荣”,老伴自然热情高涨。于是,小外孙就白天黑夜长在这里了。
小外孙白天黑夜长在这里,结果呢?好像把爸爸妈妈忘了,都不知道找女儿女婿了。女儿女婿好像也把孩子忘了,经常一忙起来连个电话都不打。有时候,小外孙甚至几天几天地见不到爸爸妈妈。有一阵子,小外孙见到爸爸妈妈,像见到陌生的客人,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一个劲儿地往老伴怀里扎,更不好意思叫“爸爸妈妈”了。
于是,小外孙终于离不开老伴了。那天,小外孙的爸爸妈妈晚上来接,他说什么也不肯走。大人连哄带劝齐上阵,最后提出非要姥姥也跟他走不可。老伴哄他说,你先走,姥姥忙完了再去。小外孙这才跟女儿女婿走了。结果等到该睡觉了,老伴的手机突然响起,里面是小外孙的哭声。原来,回到家里他左等右等还不见姥姥,就哭着找姥姥,没办法女婿打通了电话。电话里老伴还哄骗小外孙,说一会就到。我不得不插话说,他已经懂事了,不能再这样哄骗了,可以跟他讲讲道理了。
可是,姥姥的说法是:你看,让他跟爸爸妈妈走,他就哭,怎么办?女儿的说法是:我们接走了,晚上再哭着找姥姥,怎么办?大人这样的态度,还怎么跟孩子讲道理?于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成了我们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小外孙呢,自然是白天黑夜照样长在这里。
就因为长期长在姥姥家,小外孙都3岁多了,还不知道什么是“我们家”。直到前些天他才知道了,一个是“妈妈家”,一个是“姥姥家”,却依然不知道“我们家”。
您说,这叫什么事?心里没有自己的家,怎么长出亲情来?
为这,我跟老伴议论,甚至吵过,也跟女儿谈过,甚至闹过脾气。可是,效果总是不明显。
究竟为什么?究竟怪谁?
当然,首先得怪孩子的父母。他们忙是真的,但哪一代父母不忙?哪一代父母不是自己把孩子带大?如今有些年轻父母,确实多多少少有把孩子交给老人的心态。
但是,主要的还得怪我们。有一回,小外孙头天晚上刚刚跟女儿女婿回家,第二天早饭后没送来,老伴就要去找小外孙。您瞧,小外孙简直成了老伴的魂儿,离开眨眼的工夫都受不了。就是我也一样,哪天忽然家里少了小外孙,也好像心里空了一大截,真有点不大习惯了。
隔代亲,更动心。老人就是这样极容易把对儿女的爱,延伸到了孙辈身上来。用心理学的话说,这叫做亲子心理一体化倾向的迁移。迁移的结果是,祖辈从爱的名义出发,把孩子的心从他们爸爸妈妈那里夺了过来。于是,这种爱制造出很多的麻煩。那天,电视里一个女孩说和姥姥最亲,让妈妈很嫉妒。何止嫉妒?还会有失落,有冷漠,有隔膜,有扭曲,有亲子两代人心灵深处很多很多暗伤。
为什么?就因为违反自然。按照自然法则,爸爸妈妈才是孩子最亲的人。
令人欣喜的是,小外孙终于经常和女儿女婿回家了,终于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家了。这一天,小外孙说:“我想妈妈了,我想爸爸了,咱们回家吧!”真为他们高兴,回家吧,那才是他们三口的小家。在这个家里,孩子的心田,爸爸妈妈的心田,才能长出根深叶茂的亲情。
我知道,小外孙给了我们不少的欢乐。但是,作为祖辈怎能贪恋一己之乐,不把孩子还给他的爸爸妈妈?我也知道,这样小外孙的爸爸妈妈会多一份忙,多出很多拉扯孩子的艰辛。但是,这样可以在心里忙出亲情,忙出热热闹闹一家亲的幸福。
只要条件允许,不要“霸占”儿女的孩子,也不好过多承担儿女们育儿的艰辛,孩子还给他的爸爸妈妈吧,那是把幸福还给他们一家。
(作者系应用心理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