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赛道上父子情
2021-02-09蒋元明
蒋元明
前不久,儿子蒋萌应邀写了一篇《“赛车试水”为我打开一扇门》的文章,发在“老记说事”公众号上,讲述自己因病小学都没毕业,14岁就坐上轮椅,靠自学走上网评和文学道路,成为人民网评论员和中国作协会员。他在文中提到了父亲的引导。有不少朋友问过我:“你是怎样把孩子培养成才的?”我并没有明确的培养计划,只是盼望多病的儿子能顺利长大成人。现在想想,儿子走到今天,也许有三点可以说一说。
苦难,是一所学校
一是他在小学三年级前后就开始写日记。最初的日记很简单,每天就一句话:“我今天很高兴。”让我哭笑不得。我就建议他,把自己为什么高兴的原因写出来。到了四年级,他就能写一个个百余字的小故事了。
儿子与文学结缘,与日记多少有些关系,至少可以做到文通句顺。
二是他手术后卧床自学英语多年,把初中到大学、研究生的课程全学完了。
八千单词,全部语法,几十本教参,几部复读机,少年变青年,其中的千辛万苦,费尽心血,除了儿子自己默默承受,我们也难以分担什么,只是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苦难真是一所学校!几年的自学,英语翻译成汉语,汉语翻译成英语,最后已能熟练地翻译几千字的文章,这无疑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操练,语法、逻辑的贯通。
三是我鼓动儿子一起写网评。2004年5月,上海东方网邀请我给他们写网评,我就鼓动儿子也试着写写,给他鼓劲,建议他先挑自己熟悉的话题写,结果一举成功,他很兴奋,初尝成功感。
放手,任他闯荡江湖
我和儿子都是东方网的特约评论员和人民网的特邀评论员。“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为了和儿子一块干,我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就起床写作,白天上班编稿、看版,处理单位的事,晚上再给儿子看稿,给他当编辑。
儿子有一种紧迫感,觉得自己必须抓住机会。他侧卧床上,左胳膊弯曲支撑上身,用右手敲击键盘,一月要写十几篇,甚至二十篇,每篇只有几十元的稿费。我心疼他,但这一关又必须闯过去。强化训练,是每一个优秀运动员必须经历的阶段;与其告诉他如何上阵杀敌,不如带着他一起冲锋陷阵,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游泳中学习游泳,没有什么窍门和捷径。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我们不仅给网络供稿,还向全国各地的报刊投稿。一年下来,发表的文章剪报一人一大本,我的稿费年收益创了“历史纪录”,儿子更是我的两倍,达五万多元。看到凭自己的双手也能挣钱养活自己,他有了自信,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一年以后,我就放手了,任由他去闯荡江湖,路得他自己去走,哪怕是“野路子”,也由他去吧。
萌萌先后被評为东方网“优秀网评员”,2005年“人民网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网评人”和“2006年度最受网友关注的十大网评人”,随后被录用为人民网的编辑、评论员,主持一个叫“观点1+1”的栏目。
十年奋斗,他写了几百万字,出版了《蒋萌网评》《观点·良知》《另开一扇门》三部作品集和一部自传《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
2019年,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爱岗敬业”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
2020世界读书日,中国残联网隆重推荐张海迪、史铁生和蒋萌等九名优秀中国残疾人作家,介绍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代表作,赞扬他们为中国残疾人事业作出了贡献。
奇迹,得益于伟大的时代
2019年国庆前夕,中央电视台要录制庆祝70周年国庆节目,有一档《故事里的中国》,选了几部经典电影、电视剧,其中就有电视连续剧《渴望》。因为我多年前曾写过的相关的影视评论,他们准备用在节目上,由主持人董卿朗读,然后让我作为嘉宾与董卿进行对话,讲述《渴 望》当年的盛况和历史贡献。
节目录制完,董卿特地送我一套她主编的书《朗读者》,书分为上、中、下三册。我一翻,第一本签名送我,第二本却是送给儿子的,扉页上写着:“蒋萌:心,永远自由。”我惊奇地问她,你怎么知道蒋萌?董卿笑着说:“我知道呀,他很不容易!”儿子翻着董卿送她的书,感触万千。
一年后,2020年10月21日,儿子也接到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参加《我的艺术清单》节目录制,主持人朱迅和他交谈了一个半小时,儿子讲述很投入,朱迅被他的人生经历所打动,眼里闪着泪光。两人还互赠了自传。
在录制室,蒋萌巧遇女排名将赵蕊蕊,也送了她一本自传《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赵蕊蕊比儿子小一岁,就叫他“蒋哥”。后来,赵蕊蕊告诉儿子,她在飞机上读了这本书,“哭得稀里哗啦”,“我们无非都是与命运抗争的人。说不定我们也曾在某一刻擦肩而过,从而注定了在2020年的这一场相遇。”回顾过往,我是从南开大学毕业分配到《人民日报》。而儿子连小学都没读完,全靠自学和几十万字铺路走进《人民日报》人民网。我当了10年大报副刊编辑,业余创作10年,36岁加入中国作协。而儿子只写作了3年,不到27岁就成了中国作协会员。
许多人称赞蒋萌实现了突破,我认为这得益于伟大的时代,摇着轮椅的年轻人也可以弯道超车,当然,前提是要努力争取进入人生的赛道,才有机会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