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拆分: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途径

2021-02-08石海良

关键词:三江要素区域

石海良

摘    要:地理综合思维可分为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三种思维。拆分是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要素拆分实现要素综合,过程拆分达到时空综合,地域拆分完成地方综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关键词:地理综合思维;拆分;三江源沼泽

一、地理综合思维的剖析和分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地理核心素养进行了凝练,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地理核心能力和学科品质,其中基于地理学综合性的特点提出的地理综合思维这一核心素养,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其在要素、时空、地方这三个视角的综合,分别体现了地理学整体性、动态性和区域性的思想[1]。地理综合思维研究极其复杂的地球表面或一定地域,关注为什么同一地方发生的现象会相互影响、为什么某种现象只发生在某些地方而为他处所无。地理综合思维要求能具体认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过程上能综合地看问题,结果上能综合多种关系做出判断。其最高层级是人地相关性,具体划分为要素综合、地方综合和时空综合三种综合思维。

要素综合研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要素变化过程的机制,是通过分析各要素本身及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综合判断地球表层系统及其子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时空演变规律。低层次的要素综合指两个要素相互关系,中层次的要素综合指多个要素相互关系,高层次的要素综合指地球表面全部要素相互关系。层次不同,综合的复杂程度不同,层次越高,复杂程度越大,综合的难度也越大。

时空综合是对某一时段内地理要素或现象的研究,因此需要把时空分析的结果置于整个时间发展序列中进行动态综合,研究地理现象和事物的前后承袭、演替关系和时间变化节律,以此追溯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深刻认识现状特征,预测将来的演变趋势,为人类更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地方综合是在地域分析的基础上,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各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思考要素和过程在不同地域或某一地域内的组合关系。不同的组合关系则形成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综合地理区域,如农业地域类型,就是在对地方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概括出的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地理区域。

二、利用拆分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的实践

地理综合思维是一种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地理综合思维和地理学方法的核心。王凤慧指出,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够都难以形成真正的地理综合[2]。袁孝亭教授认为,学会分析就要学会“拆分”,任何一种地理认识过程都包含着“拆分”与“综合”这一对不可截然分割的认识环节。因此对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学会“拆分”,在“拆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下面以浙江微课网上汤国荣名师工作室袁含沙老师的“三江源沼泽湿地”教学(部分内容经本文作者改编)为例加以阐述。

情境材料: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沼众多、雪山冰川广布,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2003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目前牧草产量普遍提高,遥感影像显示当地沼泽湿地维持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态势。

探究问题:

(1)三江源沼泽湿地资源极其丰富,分析其主要原因。

(2)退牧还草工程已促成三江源沼泽湿地向良性方向发展,试说明其过程。

(3)比较三江源沼泽与三江平原沼泽、长江中下游平原沼泽成因的异同点,并填入表格。

(4)全球气候变化与湿地发育关系密切,学者们就全球变暖对三江源沼泽湿地的持续影响产生了不同观点,不少人认为全球变暖将导致三江源沼泽湿地退化,分析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

(一)要素拆分

第(1)题,可将沼泽区视为“自然地理综合体”,然后进行“自然地理综合体拆分”。地理要素可以分为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地质、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和人文地理要素(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培养学生的要素综合思维时要将要素再进一步拆分成若干“组分”。要素拆分时需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要找到正确的逻辑起点,而逻辑起点的确立需要依赖对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的调用。沼泽是地表过湿或经常積水,生长湿地生物、泥炭大量存在的地区,其概念的核心是地表水分收入大于支出——过湿或积水。这样,就找到了拆分的逻辑起点:影响水分收入多的因素、影响水分不易支出的因素。其次,对要素“组分”的进一步拆分。水分收入包括降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河流汇水(交汇、洪水)、地下水(泉水出露)和人类活动(灌溉、调水)等,有些需注意季节变化;水分支出包括蒸发 、下渗、径流排水(地势)和人类活动(引水)等。再次,呈现若干相似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拆分的训练。如让学生按照五大自然地理要素进行要素的进一步拆分(如图1)。

由此平时教学中要注重:(1)对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习;(2)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扎实的要素或要素“组分”的拆分训练;(3)结合问题设计,多做拆分训练。

(二)过程拆分

过程是理解事物变化的机理。地理过程一般可分为自然地理过程、人文地理过程和人地相互作用过程。袁孝亭教授认为,常见的地理过程有分布的演变过程、位置的演变过程、能量物质交换过程、形成与消亡过程、经济活动的集聚与扩散过程、人口空间过程、多种地理要素组合的区域变化过程(土地利用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景观类型组成……)等。各个地理过程具有各自的性质、特点以及作用的方式和强度,通过过程拆分来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以此揭示不同地理过程各自的性质、特点以及作用的方式和强度。《地表系统:自然地理学导论》一书认为可以依据地理位置分析一地的自然特征,常常从位置与能量、物质的关联性入手进行分析[3]。因此过程拆分时首先要厘清物质或能量动态过程的驱动力,同时要注意空间位置的变化和时间节点的确定。

第(2)题,沼泽面积的扩大及萎缩就是典型的分布和位置的演变过程,分布的演变过程主要从大小、方位、形状等方面描述,位置的演变过程主要从方位、距离等方面描述。驱动力是太阳能、重力能及毛细作用导致的水分收支演变。所以空间过程可以拆分为水分收入持续大于支出→湿地发育→面积扩大,水分收入持续小于支出→湿地退化→面积萎缩。时间上抓住“2003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这一节点,将节点前后的要素变化和时间过程进行动态关联分析。退牧还草使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影响过程的驱动力水分的收支状况:径流汇入增加、流出减少、下渗后地下水位升高易出露地表(见图2)。

由此平时教学中要注重:(1)厘清物质或能量动态过程的驱动力,以某一物质(水、二氧化碳)或能量(太阳能、地球热能)为视角组织复习课堂;(2)地理现象应插入整个时间发展序列中进行动态综合,关注其前后承袭、演替,并鼓励学生预测将来的演变趋势;(3)分布和位置的演变过程,多做拆分训练。如描述秦岭某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说明罗布泊新老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三)地域拆分

不同地域内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地理过程的性质和强度都有明显差异,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意义上,综合的基本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区别在于,地理综合是在区域基础上的综合,与区域联系紧密。区域始终是地理学实现综合研究的重要载体。通过地域拆分来培养学生的地方综合思维,划整体地域为局部“块块”地域进行分析,即先对组成整体地域的各低级地域单位(子系统)分别进行研究,从空间结构角度分析各种地理分布,旨在揭示分布的规律性、各种分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造成各种分布的动因,以使进一步综合出整体特征。地域拆分时首先要结合空间方位合理划“块”,对空间分布的形态或形状进行归纳并结合空间方位认识区域的特征,然后进行区域比较,厘清地理现象或事物的空间分布秩序,进一步进行區域综合概括出本质特征。

第(3)题,不同地域水分运动状况不同,其内的沼泽成因也有所不同,因此地域拆分时可将纬度、海陆或地形等几个影响水分的因素作为参照物划“小块”来进行分析,如热带地区总体降水丰富,蒸发旺盛;高纬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受区域内积雪融水、冻土及河流汛期的影响;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受区域内冰川积雪融水、冻土的影响。地域分析后需进行地域综合,归纳出不同地域沼泽的本质特征(见表1):地表水分收入大于支出并保持稳定。

地方综合思想不仅强调区域间的空间和要素差异,还要求能分析区域与区域之间或者区域与整体之间要素上的相互影响和空间上的成因关联。第(4)题,三江源和全球之间属于区域与整体之间,气候和湿地属于要素之间,全球变暖和三江源湿地退化就需要对要素影响和空间成因进行关联分析,通过格局——过程耦合得出(图3)。甚至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三江源沼泽湿地退化对我国东部大河中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由此平时教学中要注重:(1)地域拆分要借助合适的参照物,如世界气候划区以纬度作为参照物,北美划区以地形作为参照物,世界洋流模式划区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中心海域作为参照物。再如“简述‘雪带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一题,这里合适的参照物可以是五个湖为整体的水域,也可以是五个湖各自的水域。(2)引导学生思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和空间上的成因联析,关注与一般原理规律不相符的特殊区域,如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雨林;关注特定区域出现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现象,如中国“雨极”——台湾的火烧寮;关注某些地区人类独特的适应自然的生存方式,如黄土高原的窑洞。(3)渗透格局——过程耦合思想来解释分布特征背后的形成机理,傅伯杰院士提出格局可以从大小、形状、数量、类型、空间组合等方面进行描述[4]。(4)地域分析后要进行地域综合,归纳出地理事物或现象在不同地域的本质,如通过对北美三大地形区的地域分析和综合,得出北美大陆的地形特征为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再如通过对三大洋洋流运动地域分析和综合,得出世界洋流“8”和“0”的运动本质。

三、拆分思想给地理综合思维教学的启示

通过要素拆分实现要素综合,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一个地方的各种力量(要素)有什么”以及“相互间如何作用”,增强学生对影响地表的各种力量及其相互作用的敏感性。

通过过程拆分达到时空综合,引导学生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厘清动态过程中的驱动力,选择合适的尺度综合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演变过程。

通过地域拆分完成地方综合,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最终培养“会想”“会综合思维”的学生。

(本文灵感来自东北师范大学袁孝亭教授讲座的“拆分”思想,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张连彬.“综合思维”素养的教学理解[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7):7-9.

[2]王凤慧.试论地理学中的分析与综合[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8(3):36-38.

[3]CHRISTOPHERSON R W. 地表系统:自然地理学导论(原著第8版)[M]. 赵景峰, 效存德,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4]傅伯杰.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J].地理学报,2014,69(8):1052-1059.

猜你喜欢

三江要素区域
三江之水天上来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三江并流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分区域
也谈做人的要素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