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的进展

2021-02-08王忠奎

养生大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

王忠奎

[摘要] 脾胃病是当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中医疾病,主要指的是患者的脾胃消化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一般来说,人的气血基本是由人体脾胃对各种食物进行消化后得来的,因此,脾胃能够影响着个人的身体健康。目前,随着中医辩证治疗脾胃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已经逐步突破理论转为实际。为了能够明确当前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的研究进展情况,必须从中医辨证治疗的相关理论角度结合当前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式进行分析,从而提升脾胃病治疗的整体水平。本文研究综合了近几年中医辩证治疗脾胃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246.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地改善。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的饮食不规律。同时伴随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严重影响着个体的脾胃健康。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脾胃能够影响人体消化功能。因此,对脾胃病进行中医的辨证治疗可以有效地提升脾胃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发扬我国传统的中医学理论。

1 脾胃病的治疗规律

吴逸舟等[ 1 ]展开了相关研究,在研究中提出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于患者长时间受到慢性炎症的影响导致其胃黏膜出现退行情况,进而出现了胃部的病变现象。有研究曾经提出,在众多的中医证型中,脾胃湿热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发生率最高以及比例最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这一病症还与其他诸如胃黏膜糜烂等疾病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中医辨证治疗理论中认为,这种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痛”“嘈杂”的范畴,患有这一疾病的患者会有腹痛、贫血等症状。在对这类疾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时,清朝的吴鞠也提出了湿热型最为常见,而且存在“脉无定体”的情况。在治疗上则主要分为三焦论治,有新加香需饮、三仁汤、黄芩滑石汤、薏苡竹叶散、清络饮等。

2 其他脏病从脾胃论治研究

根据滕菲[ 2 ]等人所展开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其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在这种压力背景下很难规律饮食,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脾胃功能失调等现象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对于这类患者而言,会有明显的胃痛、泛酸等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在对患者展开治疗时,滕菲等人选择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中医疗法展开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各种焦虑等负面情绪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其睡眠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传统针对这类患者采用的西医治疗中,主要针对的是患者的脾胃来进行治疗的,而对于失眠情况,则会采用其他镇静催眠类的药物来辅助治疗。但是,要知道这种镇静类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很多不良反应的情况。因此,很容易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而中医的治疗上主要是在于标本兼治这一原则进行治疗的,通过对患者的脾胃进行调理来展开辩证治疗。经过调查研究后显示,对患者采用中医汤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脾胃病症状,同时患者的失眠症状也有所缓解。除此以外,在對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中,可以采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配合枳术汤加减治疗。这一治疗方式不仅能够产生益气温中、健脾除湿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本身的胃痛等症状也会有所缓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一旦接受了治疗就需要长期进行服用,而且这种方式的起效很慢,因此患者还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用过于担忧[3]。

樊高峰[4]等人也曾就脾胃病的患者展开过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对胃脾虚寒型的慢性胃炎患者来说,采用半夏泻心汤法以及辛开苦降法能够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辛开苦降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一辛一苦以及一开一降”。而且,就目前来看,其理论体系十分成熟,对于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湿热壅结的病症来说效果良好。如果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合理地运用,那么其获得的效果肯定会良好。作为医者千百年来辛勤研究的产物,辛开苦降的方式对于我国现代的临床医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功能性脾胃病患者存在有气机降失常等情况,比如患者会感到小腹疼痛等等,而对患者进行半夏泻心汤的治疗并配合辛开苦降法之后,患者消化功能以及脾胃胀气的情况均基本恢复正常。

王维[5]等人展开的研究中显示,胃食管反流的患者除了本身具有反流的各种症状以外,同时还伴有其他诸如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腹痛难忍等症状。从中医角度来看,其脏腑是一整个系统,并不会具体到器官上来。比如,中医中的“肝”并不是现实中用于分泌胆汁的地方,主要指的是主疏泄、主藏血,“藏魂”之处。因此,对患者采用中医辩证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理论优势,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中,可以将“大肠”延伸到食管和胃,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还会出现胸闷、憋气等其他情况。

3 结语

目前,中医对于脾胃病的辩证治疗上的研究以及实践越来越多。不过,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中医辨证治疗都并未有较大规模的研究,因此限制较大。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总结,不仅能够为脾胃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同时还能丰富关于中医辨证治疗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吴逸舟,刘晏,乐琦琦.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J].中成药,2018,40(12):2732-2735.

[2] 滕菲,姜一欣,叶胜国.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中医治疗对脾胃病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11):1683-1687.

[3] 陈一凡,付守强,樊懿萱,等.基于现代临床医案探析中医脾胃病误诊误治之原因[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6):104-105.

[4] 樊高峰,李向荣.半夏泻辛汤法和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3):122-123.

[5] 王维,郭志玲,曹云,等.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对比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9,38(7):716-718.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
猪δ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自噬与衰老的研究进展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
氢在治疗烧伤中的研究进展
Marchiafava-Bignami病研究进展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