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院士,为“文化宁波”增辉添彩

2021-02-08冯晓霞责任编辑杨芝

宁波通讯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宁波院士文化

文/冯晓霞 责任编辑/杨芝

宁波是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早在1955年的首届学部委员(院士)评选中,章名涛、纪育沣、童第周、贝时璋、李庆逵、翁文灏等宁波籍学者就脱颖而出。至2013年,宁波籍院士已达108名,居全国城市首位。2021年11月18日,随着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宁波籍两院院士的总数已达120位,比第二名的苏州多18位,仍位居全国首位。多年来,宁波籍院士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宁波院士文化”现象值得引起关注。从中揭示其精神特点,是当前宁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图/严海挺)在院士公园内,陈列着每一位宁波籍院士的具体介绍。

古人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爱读书、爱思考、爱学问,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优秀的文化品质。“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有着8000余年文明史的港城宁波,素有“文献之邦”的美誉,“书香宁波”的称誉也让宁波人感到自豪。从古至今,宁波人延续和发展了这种“书香”精神,尤其是到了当代,具有本土特色的“宁波院士文化”,是“书香文化”在现当代的璀璨结晶。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童第周、贝时璋、谈家桢、翁文波、路甬祥、韩启德、朱高峰等一大批甬籍院士,在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基因之谜的破解、现代工业与农业科技的历史性突破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们在国际科学界同样享有崇高的威望。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宁波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心灵,并将之转化为强烈的生命自觉,从而使之成为人生使命的最好写照。

矢志报国、复兴中华的使命精神。宁波籍院士研究的专业领域分布很广,中科院和工程院按学科领域划分的12个学部中都有甬籍院士,他们所研究的专业各不相同,特别是在被誉为21世纪前沿科学的信息、生命等学科领域内,更是集聚了众多甬籍院士。如中国科学院的生物学部226名院士中有19名甬籍院士,技术科学学部中也有13名甬籍院士,清华和北大的微电子所的掌门人都是甬籍院士。目前,宁波籍院士大多年事已高,但从总体上看,他们健康状况良好,精力充沛,至今仍活跃在各研究领域的第一线。除四五位年事较高的院士在家休养外,其余院士都坚持每天上班,担负着重要课题项目的研究开发任务。如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荣誉主任贺贤土院士,不仅领衔担任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还受聘兼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石钟慈院士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大数学系主任,中科院计算机中心主任,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数学协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协会委员会评审组第一、二、三届成员,他还曾担任国家攀登项目“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首席科学家;周兴铭院士多年来一直肩负银河巨型计算机的研究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1992年,先后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Ⅰ(主机系统负责人)、我国第一台全数字实时仿真计算机银河仿Ⅰ (总负责人)、我国第一台面向科学/工程计算的并行巨型计算机银河ⅠⅠ(总设计师)。

(左右图/严海挺)位于宁波东钱湖畔陶公山的宁波院士中心,自2020年10月15日启用以来,逐步发挥其高端智力的集聚作用,展现“院士之家”的风采。

(上图/宁波市科协供图)2019年10月17日, 2019年甬籍院士故乡行——院士林20周年纪念活动在宁波月湖景区举行。

(下图/宁海宣传部供图)2020年4月24日,宁海举行宁波“院士之家·青英荟”(宁海)授牌仪式。

求索科学、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坚持真理是需要巨大勇气,甚至付出巨大代价的,无论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领域,概莫能外。宁波籍科学院院士谈家祯,作为杰出的遗传学家,他一生都在寻求真理,坚持真理。20世纪50年代,他在著名的青岛会议上勇敢批判李森科的伪科学观点,肯定摩尔根学派的积极作用,维护了科学的尊严。20世纪70年代,他更是不畏强权,抵制和披露了种种政治骗子和学术骗子。1903年出生于宁波镇海的贝时璋,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历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他在科学研究方面获得了许多成果,主要研究包括动物的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再生、中间生、性转变、染色体结构、细胞重建等。其中,尤以关于细胞重建的研究最为突出。他开创了我国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的研究,也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者。

报效桑梓、造福家乡的仁人精神。甬籍院士们大都少小离家,奋斗于全国各地,但他们也非常关心支持家乡的发展。他们忘不了自己的根,对故乡的山水风情依恋不已,几乎所有的院士都恳切地表达过,家乡时时都在他们心中,只要宁波需要,他们理当鼎力相助。事实上,多年来甬籍院士为家乡办了很多实事,为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20年10月,在“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期间,胡思得院士不顾自身腿脚不便仍然回家乡,与宁波中物激光与光电技术研究所签约建立工作站。同时,他还推荐杜祥琬、范国滨两位院士来担任技术顾问。他表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宁波人,虽然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但仍有责任为家乡发展尽点力。他希望通过工作站这样一个平台,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技术带到宁波,助推宁波经济发展,提升宁波的科学技术水平。石钟慈院士也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发展,2000年9月他被聘为浙江万里学院特聘教授,2005年9月受聘出任浙江万里学院第三任校长。90岁高龄的刘元方院士表示,过去自己研究领域是放射化学和核技术,近20年研究方向是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现仍兼任国家纳米科技中心学术顾问和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所名誉所长。他说:“今后宁波如有需要我出力之处,请吩咐。”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书香文化”已经注入宁波人的灵魂。“宁波院士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宁波城市的精神与形象,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养分。认识和发扬“宁波院士文化”精神,对信守和传承宁波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宁波院士文化”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揭示、并予以更具深广意义的提炼和弘扬,是当代宁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宁波院士文化”的特色内涵,激活其精神内核,探寻其文化记忆。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传承与发展“宁波院士文化”精神,发挥院士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让院士文化成为宁波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图/严海挺)图为宁波院士公园一景。

猜你喜欢

宁波院士文化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