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屋,院落中最牵系乡愁的地方

2021-02-07萧烟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崖州堂屋院落

萧烟

在中国的传统院落中,中心建筑肯定就是位于最里侧的主座,即正屋。正屋不论是海拔还是地位,在民间院落中都显得至高无上。

民间正屋一般都是三间,即中间的堂屋连着两侧的卧室。若正屋多至五间或者七间,那肯定就是王侯级别的显赫人家了。在正屋两侧若有空地需要建房,所建高度必须比正屋矮一截,称之为耳房。其他左右厢房以及与正屋相对的倒座房,高度都不得超过正屋,以此保证正屋地位的崇高。因此,正屋的居室一般都是由家中辈份最高的人居住。若有客人来,客人中有长辈或者尊贵之人,也可能会腾出来给他们歇息。

家族分户后衍生出一个个分院,称为套院,有横向套院、纵向套院以及组合大院之分。横向套院就是兩个或多个相同规制的院落形成的联排院落,它们的正屋一般都是整齐成列,相邻的厢房还会共一堵内墙。每个分院一般都有大门,当然也有套院只在主院落设大门,然后在大门内的前院横向开门,连通各个分院。这种院落在北方居多,如乔家大院的联排横院就具有典型性。还有纵向套院,两个或多个院落呈南北方向相联;一般最里侧院落的正屋地位最高,其他建筑不得超越。纵向套院的每个分院都会开一道侧门独自出进,院落之间有穿堂相通,穿堂两侧设有房间。如琼海留客村的蔡家宅,三亚保平村的张家宅;此外如文昌十八行村的纵向套院,则多达七个套院串成一行,其布局大抵如此。穿堂中间,多会设置一道礼制隔墙,悬挂先祖画像,或者悬挂有着美好寓意的书画和楹联,也有供奉财神。隔墙前方还配上靠背椅和茶案,成为非正规会客场所。因为穿堂前后没有实墙阻挡,空气流畅,比堂屋更适宜闲坐喝茶。只要天气不寒冷,套院中的人家更习惯在这里会客。若是横向竖向都有套院相连,就属于大院了。乔家大院的多排套院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华北著名的大院,不过因为家族庞大早已分堂,该大院就是多堂屋组合,事实上就是一个院落群。传统大院落为一个堂屋统领下的家族聚落,可按横竖建筑数量而称为几进几列式院落,一般都是沿中轴线对称摊开。中轴线上的院落相对宽敞,堂屋就设在中轴线最里侧,一般都会在堂屋正墙上方写上堂号。这样的大院家庭成员多,礼制复杂,出入一次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居住在大院中的文人更容易发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慨。

在崖州,因为临近赤道,常年天气炎热,且历史上地广人稀,土地没那么紧张,匪患成不了规模,因而院落建筑毋需那么紧凑,儿女结婚后可以及时分家。因而,崖州民居中套院极少,以单门独院为主,这跟琼北民居都有一定的区别,后者的套院更常见。即使存留至今的崖州城西村廖家宅,本来有五六个套院相连,却因为出入不便,轻易就给拆分了,几个附属小院已经无影无踪,很难看出套院的格局。

因为各自独立,家庭成员少,也不太用得着雇请佣人,崖州宅院的结构就更加简单,没有倒座房,格局为典型的三围四合式建筑,走出大门就是街巷,邻里的人际关系也就简单得多。因为简单,就不会张扬,照壁也不会设在大门之外,而是位于院落之内,或者嵌在外墙正中。这样的院落,家族的尊卑礼制远没有中原那么强烈。但是,根深蒂固的东方氏族文化却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方土地,亲戚间的走动会更加频繁,人们更讲究互相帮撑,形成了地方特色非常浓郁的人情文化。

崖州民居多为单层坡屋建筑,人们普遍会感觉建筑低矮,基本没有两层;能看到的两层建筑,也都是民国以后建造或改造而成。建筑两侧也都是硬山墙,而不是檩架外伸的悬山结构,等等。是因为东南沿海台风较多,过高的砖木建筑容易招风;台风袭来时,更会掀梁揭瓦,破坏力超强。因而整个海南岛的传统建筑都以单层为主,却并非是经济或格局上的考量。直到水泥引入,出现钢筑混凝土结构,瓦片接缝处也可以用砖块和水泥压实铆紧,海南岛才有两层及以上建筑的出现,骑楼和其他异域风格的建筑也在这时候遍地开花。早期来海南工作的外地人,总会因为海南民居的低矮而认定这里地瘠民贫,这完全就是一个误解。

两侧的卧房,大多从中隔成两间,外间用于梳妆洗漱,或者会客读书,里间则是正规的卧房。在这最幽深的空间里,长辈们的睡眠也会安稳得多。当然,家里人数较多时,外间也设置成卧房,多是家中小孩住外间,阿公阿婆住里间,方便老人照看小孩,半夜还可以随时检查小孩是否踢了被子。

为保证卧房的面积,两侧卧房比中间堂屋都会多出一个能安装房门的宽度,外间窗户则朝庭院开设。内间除了与外间相通,还会向堂屋开一道门,为了采光也会在后墙开一道窗;而大多正屋的后墙外就是街巷,窗口往往开得很窄小,顶多算个通风口。如果院内面积充裕一点,就会在正屋后方留数米空间,另建一道围墙与街巷隔离,这空间可以用来养鸡或者种菜。

这样,两侧居室与堂屋就形成三门围合,围着一个不大的玄关,给人以团结向心的感觉。只是玄关太小,没有更多回旋余地和活动空间,就得再在正屋外边再设一道走廊。正屋为了排雨,屋顶必须有一定坡度,到檐下已经很低矮;而廊道也得遮风挡雨,若再沿屋顶的坡面延伸,覆盖廊道后就更加低矮,既挡住了风和光,人员出入还不方便。因此,廊道屋顶会在正屋檐下再做一个接檐,改变了坡度,变得稍微平缓,形成崖州民居中的独有结构。有时为了拓展空间,廊道屋顶设置成了海南岛极罕见的卷棚顶,如城西村廖家宅、遵导村学宫西侧的李家宅都如此,这样的卷棚顶可以更好地保证外檐的高度。

有了接檐的遮挡,廊道就有点半室内的感觉,成为崖州宅院最主要的活动空间。人们坐在其中,风雨不惊,烈日阻隔,可以从容地干着家务,或者悠闲地喝茶,一日三餐也在这里展开。午后,上年纪的人还可以搬一张躺椅,或者铺开凉床,躺在上面惬意地打起呼噜来。

正屋为三开间,廊道就需要四个穿枋构架支撑屋顶,外檐再以四根立柱支撑,立柱或圆或方。作为重要的劳动和休憩的空间,廊道都会得到着意修饰。如廊道两端设置成拱形门,有时配数道罗马风格流线纹,饰以色彩,仙味十足。廊柱也会加以修饰,圆形廊柱的柱顶做成莲蓬形状,柱础做成须弥座。若是方形,则在四面点缀壁画,绘上山水鱼鸟或田园风光。一般,正屋内外的檐下都会做成一个长条状彩绘,俗称飘带,或者檐画;深幽的底色中,用浓嫣色调勾勒出灵动的云龍纹饰,中间附以写意山水的卷轴画。檐下穿枋为一到三层不等,穿枋层间以蜀柱支撑,蜀柱的形状和雕花都堪称崖州建筑构架中的木雕精品;接榫处的枋头,也会雕饰出精美的花纹。面向天庭的窗户,四周也会用鲜艳的色彩以及柔和的线条配饰,层次分明。这窗户既是室内外空气流通的渠道,也是俯观庭院和仰望天穹的视觉通道。经这色彩点缀,两个窗口更像一对秋波荡漾的眼睛,注视着内院动静,仰观着宇宙变迁……支撑山墙的边缘廊柱,与檐口的连接处披荡成墀头,也会装饰一些花鸟画。坐在这样的檐廊空间,面对不同的造型和画面,眼前即可浮现出一派田园景象,居家变得更加惬意,让人无限留恋。

堂屋大门外,居室角落还会支撑两根方柱,面对面各附设置一个香炉,在这里燃起来的香称作敬天香,用以祭天。跟堂屋神案下方的敬土地神的香,供桌上敬祖先的香,都各司其职,衍生出家族敬天敬地敬祖宗的一整套礼制仪轨。在众神护佑中,两个立柱或者与之相连的穿枋上,会相应写着“东成”、“西就”字样,寓意左右逢源。有时还加上“南和”、“北合”四字,代表圆融和谐、兴旺发达的家族理念。

这就是正屋,崖州宅院中最能够牵系乡愁的地方!

猜你喜欢

崖州堂屋院落
崖州民歌的演唱特色分析
——以《送别歌》《梁生歌》《审情》的研究为例
崖州民歌的音乐形态分析
守 望
板凳:平衡的世界
父亲的笑容
基于边疆视角的崖州文化演变进程
堂屋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
院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