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针巧度 匠心传承

2021-02-07孙若晨

走向世界 2021年51期
关键词:爱华花鸟刺绣

孙若晨

20世纪70年代,“描花样”还是女孩们之间互相学习、攀比的女红技艺之一。14岁的宋爱华,就曾自己描花样“绣过几件小作品”,自此开始了与针线的不解之缘。因着这点“小爱好”,高中毕业的宋爱华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了济南刺绣厂工作。

初进刺绣厂,宋爱华被分配在成品检验部门。“刺绣车间绣好的成品都要经过我们检验才能走向市场”,说起这段时间不算长的工作经历,她仍然觉得这是段宝贵的回忆。因为刺绣厂的成品众多,一下子打开了她对刺绣认识的新大门,也让她难免“手痒”,于是主动要求调到了工作量大、强度高的绣花车间。二三十人的学徒队伍里,宋爱华是最稚嫩的那个,却也是最用功的那个。初初上手,就凭着自己之前摸索出的那点“小经验”拔得了头筹。原应3个月出徒的学习,她1个月就完成了,从此开始了她热爱的刺绣之旅。由于刺绣工作做得好,宋爱华很快又被推荐到了技术部门。在刺绣车间,大家都是做“来样加工”的工作,而技术部门的工作就复杂得多。设计人员先画出设计线稿,然后由试制人员挑选画稿,再从控制成本和难度的角度出发进行二次创作,选定绣线进行填色,确定针法和用料。试制人员需要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对画稿绣制一遍试验效果,然后由小组讨论、集体选择通过后,再交给刺绣车间进行批量生产。宋爱华先是从熟悉的刺绣工作入手接触试制,近乎精确地测量绣品所需各种颜色绣线的长度,研究用什么針法才能表现出画稿的特征。宋爱华发现配色是绣品的灵魂,对设计稿熟悉之后,又开始每天琢磨着如何配色才能体现出画稿的神韵,看到好看的花样就赶紧记下来和设计人员一起讨论。有一次,她骑着自行车在路上走,看到路人身上穿了件当时颇为时尚的衣裳,就骑车一路跟着人家,直到把所有配色都记在了心里,却也忘了回去的路。宋爱华专注地工作着,十几年的试制工作成就了她对色彩的熟悉与敏感。

在工作中逐渐成长的宋爱华又发现了自己新的不足——文化水平不够。于是一边工作一边报考了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档案管理。“当时选专业的时候也没想太多,但是因为我们厂的资料室是国家二级档案室,技术档案整理得非常好,保存档案的硬件条件也好,就很羡慕人家做档案管理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宋爱华毕业后3年,济南刺绣厂的档案室就出现了空缺,宋爱华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档案室工作。在这里,她通过整理档案开始接触到刺绣文化,通过了解济南刺绣厂的历史开阔了视野,学着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进而开始思索鲁绣的持续发展。

刺绣厂的历史并不长。1952年春天,在济南芙蓉街龙神庙内,张志强、刘云莲、王远胜等7位民间绣花艺人自发组织起来,自带工具,在当时的花纱布公司(后来的纺织品站)借来了一匹白布,运用当时的鲁绣民间技艺,开始了有组织的刺绣生产。逐渐地,这个民间手工艺小组发展壮大为国有集体企业济南刺绣厂,首创了机绣长针绣法及其衍生机绣针法,把鲁绣推向了全国,把鲁绣工艺带上了新的高峰。鲁绣在这一时期衍生出发丝绣、花边绣等新分支。鲁绣不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震惊了工艺美术界同行,还以实用艺术商品的形式行销全国,甚至出口到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随着市场转型和机械工艺的发展,手工和半手工刺绣逐渐被市场淘汰,济南刺绣厂也濒临破产。济南刺绣厂的历史档案在宋爱华的手中进行了最后的封存。

刺绣厂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鲁绣技艺的传承不能断。2009年,“鲁绣”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方努力,最终由山东博物馆将原济南刺绣厂的近2000件精美作品作为馆藏文物永久收藏。也是在2009年,宋爱华带着对鲁绣的满腔热爱,带着对专业的不舍,带着保护与传承技艺的初心,落脚在山东博物馆的一间工作室中。自此,宋爱华又回到了熟悉的刺绣岗位上,带领着一支小团队,协助山东博物馆整理鲁绣藏品,研究鲁绣历史,开展鲁绣技艺传承等一系列工作。

当今鲁绣最为人熟知的分支是“发丝绣”,也就是用头发和丝线作为绣线进行刺绣,是新时代鲁绣的一大特色,一度成为鲁绣的代名词。曾经做过试制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宋爱华深知,发丝作为材料虽有特点,却是“新兴”材料,从历史观的角度看并不能完全代表鲁绣。鲁绣的历史悠久,一定有更具代表性的特点等待发掘。

2014年,在济南刺绣厂残存的一些刺绣材料中,宋爱华发现一种绣线较常用的南方丝线更粗更结实。这引起了她的大胆猜想,怀疑这是失传多年的“衣线绣”绣材。“衣线”顾名思义就是缝衣服的线。现如今缝制衣服多使用棉线,而在鲁绣的发展历史中,衣线应为丝线,衣线绣是鲁绣中最为古老的一支。由于北方地区丝线的减产和棉花的普及,衣线绣自明代之后就几乎销声匿迹。这一猜想,让宋爱华欣喜若狂,于是,就这种绣线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通过与博物馆中的鲁绣藏品对比,她发现在50年代绣制的作品中,曾使用过这种绣线。于是,宋爱华走访了老刺绣艺人张明珍、高秀云及原济南刺绣厂厂长马培凎,对衣线线样进行了确认。据马培凎回忆,1952年成立的那支民间刺绣小组中,曾有人从自家中带来过“衣线”。在博物馆收藏的部分鲁绣作品中也曾刻意使用过衣线。由于衣线在明代及之前的鲁绣作品中使用较多,宋爱华又跟随博物馆团队先后赴故宫博物院、孔府档案馆等单位对衣线绣实物进行了调研。经过一系列比对,确认了残存绣材中所发现的绣线,正是失传多年的“衣线”。这一发现填补了鲁绣体系中对于传统绣材研究的空白。

很快,衣线绣就有了用武之地。2020年,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展览《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展览中的一件具有典型鲁绣衣线绣风格和技法的“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引起了广大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这件花鸟裙来自于孔府旧藏明代服饰,为马面式裙。裙摆处绣有一圈花鸟纹样。所用绣线即为衣线,颜色多达五十种,内容包括山石、牡丹、睡莲、鸳鸯、竹子、喜鹊、梅花、蝴蝶、翠鸟等纹饰。

山东博物馆决定对这件藏品进行仿制。山東博物馆文创团队和宋爱华一起在保护和传承鲁绣衣线绣技艺的基础上,从藏品细节着眼,从色彩、纹样、款式三方面入手,对“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进行了手绣复原。在制作过程中,宋爱华他们发现,目前的面料原材料、机器纺织技术和染色技术较明代手工技术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衣料的光泽度、柔软度等方面与原文物相差较大。但是,刺绣花鸟纹样的材料和颜色、技法,得益于之前衣线绣的相关研究成果,尚能通过手工刺绣的方式高度还原。在复原过程中,首先要对面料和绣线进行手工染色,然后经过裁剪绣片、纹样落稿等工序,需2名绣工耗时32天方可完成绣制。再由制衣人员根据原文物结构进行手工或机器缝制,一条手工衣线绣花鸟裙的制作过程才算完成。所有的绣线染色宋爱华都亲历亲为。由于当今的化学染色与明代的天然染料色彩还是存在差异,因此,茶叶末、核桃皮、博物馆门口的柿子树、小松枝都成了宋爱华染色试验的元素。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还原度高,这条花鸟裙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大批汉服爱好者的欢迎,一时间供不应求。

2020年,“鲁绣—衣线绣”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做到了真正的产学研相结合,迎来了鲁绣的新春天。宋爱华既激动又很淡然:“能看到鲁绣衣线绣又重现光彩真的是很高兴,也是对自己多年付出的一种肯定。鲁绣这么多年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对非遗项目的支持,得益于山东非遗项目保护氛围的提升。个人的荣誉对于行业发展来说都是小事,能让这门技艺更好地发扬和传承才是更让人喜闻乐见地。鲁绣是深具山东特色的一门技艺,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和更广泛群体来关注鲁绣、发展鲁绣。”

Song Ai’hua said that she was naive, ignorant and inexperienced when she started to study embroidery, but she had flung herself into her career for more than 40 years.

In the 1970s, Song Ai’hua finished high school and was assigned to work at the Jinan Embroidery Factory. This experience evoked her thinking about making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mbroidery. However, with the market transformation and mechanical progress, the factory was on the verge of bankruptcy. Luckily Song Ai’hua has retained the historical archives of the factory’s embroidery work. In 2009, Song Ai’hua set up a studio at the Shandong Museum, based on her full passion for Lu Embroidery, her full heart for the profession, and her initial aspir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embroidery skills. Leading a small team, she has assisted the Shandong Museum in organizing Lu Embroidery collections, researching the history of Lu Embroidery and working on the inheritance of Lu Embroidery techniques.

猜你喜欢

爱华花鸟刺绣
写意花鸟
野花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第一次拔牙
神奇的光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刺绣新生
想当凤凰的金花鸟
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