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览时代传统漆艺在公共空间的转型

2021-02-07林岩

中华手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漆漆艺空间

林岩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漆艺,这些年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各种形式的漆艺作品屡见不鲜,呈现出多样丰富的创作面貌。但在展览中,传统漆艺作品仅仅放置于展览柜中,与欣赏者和公共空间并未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在展览时代与当代展陈中发展脱节,使得传统漆艺的空间属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当代漆艺家迫切需要面对的议题。如今,科技的发展与思想观念的进步,使观众的感知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其在公共空间中理应得到重塑与转型,重新发掘传统漆艺的空间价值,从而实现传统漆艺的当代转化。

一、传统漆艺与空间的自然结合

大漆作为一种深具东方文化特质的材质,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八千年前的“漆弓”,再到历代奢华的漆器,已然成为中国历史文明的重要见证。这种经过繁复程序制作而成的古老工艺,与金、银等贵重金属和螺钿的结合,能永葆坚固耐用。无论是雕漆、描饰、镶嵌,还是戗金、填漆,都形成了漆材质含蓄隐约的独特之美,使得悠久的传统漆艺所应具有的空间感常为人所忽略。

视觉美是空间感呈现的首要因素,经过打磨推光的漆艺材质,本身润若肌肤的光泽并非简单的表面反射,而是与漆器的特定尺寸、观看视角相结合,辅助自然光源,形成一种雕塑感的视觉空间,这是其他材质所不具有的特性。以汉墓中作为建筑形式的两面髹漆屏风为例,其上的点、线、面语言形式,融入各种错落排列的云、水、鸟、兽纹等造型图案,综合运用各种技艺所体现出的不同表面质感的髹饰效果,分割着墓地空间,使得漆屏风既深沉粗犷又透亮细腻,展现出漆艺术的千文万华之美。屏风上的大漆彩绘是最早的绘画表现形式之一,屏风因此成为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媒介与图像符号。以漆屏风为代表的古代漆器,成为融合建筑空间、绘画媒介与视觉图像的载体,在实用与装饰中彰显大漆艺术之美,不仅深深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与礼仪习俗中,也使人与自身空间环境更加紧密联系。

装饰有精美纹饰的传统漆器超越了单纯审美的绘画,具有日常生活实用性和宗教精神指向性功能。这些传统漆艺,通过综合作品形式本身的造型结构、色彩、材质、技法等,构建出一种具有精神文化指向性的空间。随着宫廷贵族化的汉唐漆艺在宋代走向平民大众化,传统漆艺与人和日常生活空间环境开始形成自然更加共生的融合。即便之后传统漆艺如何声渐式微走向贵族化,但依然保持着和人与空间环境的密切关系。

二、传统漆艺在当代展陈面临的新挑战

晚清民国福州漆艺通过参加世博会而开始进入公共空间,传统漆艺由此开始萌生出展览意识,但并未对漆艺的创作产生影响。随着现代漆画的兴起,传统漆艺逐渐由器物转向适于在展厅陈设的漆画等,当代展陈观念与公共空间对传统漆艺产生了重要影响。风格多样且形式丰富、表达个性化的漆艺作品开始陈设于公共空间的展厅中,对欣赏者与作者都带来新的启发,让人们开始关注作品与展陈空间的协调感,亦更注重欣赏者的视角,使作品在公共空间更加具有艺术性与互动性。

但当下的展厅在展陈空间上相对单一规整,缺少充满艺术变化的空间表现,展品间各自独立,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当代艺术中各种形式抽象、观念前卫、技艺新奇的作品在公共空间中更加具有借鉴性,因此传统漆艺与当代美术馆的展陈空间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并不能良好地建立起与自然深层的联系与互动,两者相融仿佛产生一种具有生硬性的时空错构之感。

尽管在改革开放后,传统漆艺在转向绘画性的漆画上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传统漆艺本身所具有的空间性被消解了。当代艺术对传统的颠覆性破坏,与传统漆艺的历史文脉延续性形成一种悖论,这也为传统漆艺的创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当代提供了新的视域。置身于在当代公共空间中,传统漆艺可以有着更加丰富的呈现。如同一个美术馆的展陈空间,丰富多样的漆元素可以植入其中多场景的空间,使观众在空间的任意角落,都能近距离接触大漆,使公共空间成为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大漆文化的窗口。在传统漆艺中折射出尘世间的精美与奢华,使漆的空间具有包容万物又独立于世的品性。

从漆原材质的采集与炼制,到漆艺胎体的设计生产,再到髹涂完成,都秉承低碳绿色环保的宗旨,通过手作使这门古老的工艺重新回到人与空间环境相互共生依存的约定。因此,传统漆艺在当代公共空间理应成为日常生活美学的引领者与创造者,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使传统漆文化可以重新焕发出无限的、新的生机与可能,使传统漆艺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一部分,被世界所认同和理解。

三、传统漆艺在当代公共空间的重塑与拓展

经过近30余年的发展,传统漆艺不断拓展绘画性,其独特的形式与技艺开始作为一种传统资源应用于当代艺术中。当代公共空间的多样性也對传统漆艺的当代展陈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其不断突破展陈空间对漆艺作品的局限,从而形成新的展陈形式。类似于当代雕塑,传统漆艺正逐渐突破作品本身的范畴,不断建立并强化空间意识。而这种空间意识正是基于传统漆艺自身的历史脉络,寻求其在当代的新突破,经过一系列探索,重新构建起传统漆艺在当代公共空间的新景观。

以福州漆艺双年展为代表的漆艺展览为例,体现了传统漆艺在当代公共空间展陈的新转型。漆艺作品充分融入到朱紫坊芙蓉园的空间中,一些取自中国传统自然意象,以脱胎夹纻的传统技艺完成的作品,在历史文化景观中形成充满闲适隐逸趣味的画面。通过充分发挥大漆材质特性,利用空间中的自然与特定光源,辅助园林中如同镜面的镂空空间,凸显镜像般神秘朦胧的视觉美感,诠释了创作者对源自传统的漆艺在当代文化中的新思考,渲染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感染力。

还有一些漆艺作品以古人日常生活风雅之事的瓶、炉、琴、屏等为形制,在公共空间中展现士人的休闲生活情境与文化内涵,与空间中的奇石、幽溪等自然景观相互形成呼应。观者在公共空间中不仅欣赏了园林的自然景观,也感受到传统漆艺对日常生活的回归。

传统漆艺作品开始与公共空间和欣赏者共同形成当代的漆空间,超越了单一陈设于公共空间的漆画与漆器,漆艺作品不再仅仅展示造型和技艺,也在展陈空间中隐喻视觉形式,体悟到制作者的观念思想。在重拾漆艺的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让漆艺重新介入当代人的社会生活,从而达到人、器、空间的互动。

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的“朱艳华绮——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则大量运用条状的红色玻璃荧光管进行各种丰富的组合,这种凭借科技所营造的光影气氛不断延伸展陈的空间,形成富有感官层次的沉浸式空间环境。这种隐喻剔红的人造光源,也成为传统漆艺拓展当代公共空间的媒介,营造出一种内省式视觉体验。由此可见,当代公共空间的各色人工光线强化了空间性的视觉经验,形成某种具有暗示性的关系。

又如福州东湖万豪酒店中根植传统漆艺,融入以浮风、流水为整体的空间设计理念,展现出在海上丝绸之路与茶文化下,大漆文化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大漆的家具、器物、绘画、墙面装置与酒店的大堂、餐厅、客房、茶室等进行综合演绎,使工艺文化的美学、人文历史与当代公共空间设计相互碰撞融合,使人感受到传统漆艺的温度与华贵。

酒店厅堂中的漆桌侧面与漆赏瓶采用变涂工艺,经过层层髹饰与磨显,在背景中衬托出如同海浪般的蓝色深邃幽光,又似神秘无尽的宇宙,展现出传统漆艺的幽远。厅堂悬挂的漆面装置《海丝扬帆》与海洋主题相互辉映,通过创意元素整体上将新材质与传统技艺综合运用,糅合了古今文化内涵。

厅堂中各种形制的漆器错落排列,营造出新颖别致,优雅舒适的就餐空间环境,客房中则配置有漆艺纸巾盒与茶具,让宾客感受到大漆温润的质感与温度。在酒店的茶室中,则根植于传统色彩,以闽茶产区的山峰岩壑与流泉幽涧为创意元素,应用多种髹饰技法的漆茶器、墙面装置、嵌入式桌柜面、坐具等,共同形成富有特色的茶空间,在感受漆与茶美妙融合的同时,循序渐进地获得品茶的美好体验,进一步理解茶文化深厚的内涵。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空间在传统漆艺中的地位将得以强化,在当代公共空间的展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完成传统漆艺在当代展陈空间中的重塑,成为越来越多非遗传承人与漆艺家创作的思考。在留存公共空间中的历史文化元素下,需要重新发掘漆艺语言的特质,注重与欣赏者的观念互动,以便在空间中展现具有当代特征的艺术精神。使传统漆艺作品在公共空间中传达当代性的文化内涵,为观者带来心灵的触动,从而连接传统与未来。

猜你喜欢

大漆漆艺空间
大漆世界:变·通
——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作品选
空间是什么?
蒲美合作品选
创享空间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奇妙的漆艺之旅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
大漆大人大品格
大漆艺术——2014海峡漆艺术大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