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简约化改

2021-02-07陆丽萍姜跟华

化学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实验改进

陆丽萍 姜跟华

关键词:铁在氧气中燃烧;简约化;实验改进

1问题提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重要实验,也是初中化学经典实验之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4页实验2-4如是描述:“把两根光亮的细铁丝分别盘成螺旋状。取一根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观察现象;另取一根,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该实验对帮助学生认识氧气化学性质、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等知识有很好的作用。然而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发现如下一些问题,例如:(1)难以把握“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的时机,操作上有点无所适从;(2)实验时铁丝经常不能燃烧,或燃烧时间非常短,成功率不高,影响学生观察;(3)铁丝燃烧后期,坩埚钳难以将剩余的铁丝继续向下伸入,影响继续燃烧等。为此决定对该实验作改进研究,以期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已有改进

针对该实验存在的问题,以“铁燃烧”“铁丝燃烧”等关键词分别在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许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改进方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2.1铁丝直径改进

将铁丝的直径缩小,这样铁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微粒的碰撞几率就增多,物质就容易发生反应,从而提高实验成功率。例如刘敬华和何志民用砂纸将直径小于0.18mm的细铁丝打磨光亮,在酒精灯或蜡烛火焰上加热至红热后,伸入氧气中进行燃烧;时颖和李德前将铁丝绒整理成长约15 cm、粗细如铅笔的一束,用坩埚钳夹住铁丝绒的一端,点燃,然后将铁丝绒缓缓伸入氧气瓶内;姚亮发等将内装1g左右铁粉的小药瓶斜拿,轻轻地振摇,将铁粉像撒胡椒粉那样撒在酒精灯火焰上。

2.2引燃方法改进

教材中根据火柴的燃烧程度来把握伸入铁丝的时机,成为实验成功的关键,为此很多作者對这方面做了改进。谭祥中和涂红梅将螺旋状的一端铁丝蘸满无水乙醇,然后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伸入到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陈红梅用1cm长的镁带去引燃铁丝,即使粗一点的铁丝也能引燃。

2.3燃烧方向改进

传统的操作是将铁丝从瓶口伸入,让铁丝从下往上燃烧,大部分的实验改进都遵循这样的思路,然而有些作者突破思维定势,让铁丝从上往下燃烧。例如李德前将螺旋状的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另一端固定在海绵上,将海绵放入集气瓶底,调节铁丝高度,使火柴头刚好在瓶口处,向瓶内注水使海绵湿润,用向上排空气法在此瓶中收集满氧气后,点燃火柴以引燃铁丝(见图1);饶志权则将螺旋状细铁丝的一端不系火柴梗,而是系上一小团棉花,实验时在棉花上滴1滴无水酒精,然后也让其从上往下燃烧。

2.4持续通气改进

氧气的多少直接影响铁丝是否能燃烧或燃烧的时间,为此提供充足的氧气也成为研究者的改进思路。王善利则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然后倒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把细铁丝连接的餐巾纸蘸取少量无水酒精,点燃,待铁丝红热时,迅速放进集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见图2)。

对比教材中的实验与上述实验改进方案,不难看出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简单、操作简便,可惜成功率低;已有的实验改进方案虽然在提高实验成功率方面有所改善,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有的改进方案装置复杂、操作繁琐、不利于学生操作;(2)有的改进实验成功率还是偏低;(3)有的改进实验违背了人教版的实验内容(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能在氧气中燃烧),不适合被借用,如用能在空气中燃烧的铁粉或铁丝绒来做实验等。为此笔者吸取这些改进实验的经验,经过实践与探究,最终形成如下简约化的实验改进方案。

3简约化改进方案

3.1实验用品

高锰酸钾、铁丝(0.34 mm)、铁架台、试管、酒精灯、集气瓶(250 mL)、水槽、小木条、火柴等

3.2实验操作

(1)取一个250ml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瓶底留点水),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取出后正放在桌面上,备用。

(2)取一根火柴,从火柴头端截取整根火柴的三分之一。再取一根长约25 cm的细铁丝,将细铁丝直接绕在火柴上,大约绕5至8圈即可(图3),再将细铁丝另一头绕在小木条上固定好。

(3)点燃酒精灯,将细铁丝横放,水平方向缓慢地将有火柴的一端铁丝伸入到火焰中(图4),当火柴头被引燃时,轻轻拉开玻璃片(留出集气瓶口一半),迅速将铁丝伸人到集气瓶口,然后缓慢地往下伸入,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3.3改进说明

(1)250mL集气瓶除了能提供更多的氧气外,还具有较好的“纵深”(相对于125 mL),便于将铁丝向下伸入,相对延长铁丝燃烧时间。

(2)将1/3长度的火柴横放,然后缓慢伸入酒精灯火焰中,目的是让引燃火柴梗和火柴头有点时问差,这样可以先燃烧掉一点火柴梗,防止后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氧气,同时便于找到铁丝伸入氧气中的时机。

(3)由于火柴梗与火柴头燃烧的现象不同,笔者截取带火柴头的一段火柴,利用火柴头燃烧时发出的声音,来提示铁丝伸入氧气中的时机。

(4)将铁丝直接绕在火柴上,操作方便,便于引燃铁丝。但绕螺旋状时切不可将铁丝叠加在一起(见图5),否则容易造成铁丝刚燃烧一会就断开而掉人瓶底,使实验失败。

3.4改进优点

(1)装置简约,操作简单。改进实验完美继承原实验装置设计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只是增加了一个小木条,使伸入和取出操作很方便,且可以重复使用。

(2)效果明显。实验虽然只进行了简约化改进,但由于比较注重细节,能很好地解决了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如铁丝伸入时机难把握、火柴燃烧消耗较多氧气、铁丝燃烧时间短等),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不仅适合教师演示实验,也适合学生分组实验。

4实验改进后的思考

无论是原教材实验,还是各文献中的改进实验,都是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笔者就有了疑问:如果铁丝不绕成螺旋状,实验能成功吗?为此笔者取一根铁丝,在前端系一段火柴(只绕一圈来固定),进行实验,发现实验竟然也能成功(笔者做了五次同样如此);笔者又分别用木炭、镁条、酒精作引燃物,同样不绕螺旋状进行实验,只发现用酒精作引燃物的实验失败了(原因是单位体积内铁丝上的酒精量太少,只在酒精灯上燃烧极短时间,无法支撑到集气瓶口),而用木炭或镁条引燃的实验依然能成功。既然铁丝不绕成螺旋状实验也能成功,那绕螺旋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早先曾以为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后来在接受培训和听公开课时又陆续有教师提出:增大受热面积、聚热、对未燃烧部分进行预热等等。到底是哪一个呢?还是都有呢?笔者查阅教参,教参中对该问题也没有明确描述,只是指出“铁丝的粗细和螺旋的紧密程度对实验有影响”。为此笔者又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查询,发现陆春华和李奇对该问题做过研究,其中陆春华借助铁丝燃烧方向不同,设计了五个实验进行对比,最后提出“把铁丝绕成螺旋状与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无关,而是为了对未燃烧部分的铁丝进行预热”;而李奇根据铁丝燃烧速度的不同,又提出了新的解释:“防止火焰因剧烈燃烧迅速上升到集气瓶内氧气低浓度区而熄灭,利于操作和观察”。为此笔者感觉迷茫,设计了一些对比实验进行研究但未果。希冀有读者对此问题也感兴趣,愿意和您一起探索真知而努力。

猜你喜欢

实验改进
水溶液凝固点及沸点测定实验的数字化改进
氢气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改进与建议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巧妙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与拓展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改进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改进
探究有效的实验,促进学生化学概念形成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