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濉溪县2020年秋粮涝渍减产的成因及对策建议

2021-02-07李娟徐永张军舰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濉溪县应对措施

李娟 徐永 张军舰

摘 要:受前期涝渍、后期干旱影响,濉溪县2020年夏大豆、夏玉米大幅度减产。该文分析了濉溪县2020年秋粮涝渍减产的成因,提出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改革耕种方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涝渍灾害;作物产量;应对措施;濉溪县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1-0147-02

濉溪县是安徽省粮食主产、高产区,已实现17年连丰。在全球气候变暖、秸秆还田和高化肥施用量的背景下,小麦产量在高水平下徘徊,秋粮产量波动较大。夏玉米、夏大豆等秋粮作物具有生育期短、生长速度快、对灾害应变能力差、补偿时间短等特点[1]。同时,高温、干旱、涝渍发生频繁,病虫害发生较多,危害时期相互交错。为此,本文分析了2020年濉溪县秋粮减产的原因,为稳定秋粮生产和丰产丰收提供参考。

1 濉溪县2020年秋粮受灾情况

1.1 气候特点 2020年6月中旬至9月下旬,降水量834.5mm,比濉溪气象站建站(1957年)64年全年平均降水量813.1mm多21.4mm,比建站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516.9mm多317.6mm,为建站史上第5次超过800mm。6月中旬至7月下旬降水745.8mm,比建站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303.3mm多442.5mm,为建站史上第1多,比第2多的1965年还多37.3mm。8月上旬至9月下旬降水88.7mm,比建站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218.6mm少129.9mm,建站史上低于100mm仅9次。整体上呈前期涝渍、后期干旱的气候特征。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6月中旬至9月下旬降水量742.7mm,比濉溪站少91.8mm。其中,6月中旬至7月下旬降水640.0mm,比濉溪站少105.8mm;8月上旬至9月下旬降水71.2mm,比濉溪站少17.5mm。6月中旬至7月下旬杨柳加密自动站6次过程降水量超过50mm(52.0~184.5mm),6月15—18日,7月11—13日过程降水量达184.5mm、125.9mm;2d大暴雨(6月17日124.6mm,7月12日105.1mm),2d暴雨(6月28日57.3mm,7月22日52.3mm),5d大雨(26.2~45.8mm)。造成多次田间积水,涝渍严重。受降水异常的影响,秋粮苗期低温寡照。6月中旬至7月下旬濉溪站平均气温25.1℃,比历年平均低2.0℃;日照时数188.4h,比历年平均少148.9h。8月上旬至9月下旬日照时数367.0h,比历年平均少6.1h;平均气温25.8℃,比历年平均高0.7℃;8月旬均温比历年平均高1.2~3.1℃,中旬超历年平均最多。

1.2 产量情况 土壤积水后耕层紧实,通透性变差,孔隙度减少。受淹作物根系短期处在少氧环境下,活力降低,生育速度放缓,靠自身生物习性勉强结实。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耕整地与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玉米涝渍严重,8月17—23日才吐丝、授粉,比供试品种同为郑单958的相邻培肥定位试验施肥区晚13~19d。涝渍严重区域甚至死苗、绝收,杂草丛生。面积为1300m2的砂姜黑土培肥定位试验拥有自己的排水系统,涝渍较轻,施肥区平均产量8609.4kg/hm2,成穗数107.8穗/100株,穗粒重111.1g,产量和穗粒重比上年减少25.2%、31.3%。耕整地与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涝渍严重,平均产量仅2413.1kg/hm2,成穗数91.7穗/100株,个别处理空秆率超过25%(26.5%);穗粒重46.3g,3处理低于35g(28.5~32.7g)。高光效品种展示田涝渍较轻区域6382.0kg/hm2,成穗数92.4穗/100株,穗粒重103.2g,百粒重29.2g,比上年同试验分别减少3006.6kg/hm2、10.5穗,91.7g、8.2g,降幅分别为32.0%、10.2%、47.1%、21.9%;涝渍较重区域产量和耕整地与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相当。核心试验区面积为3.3hm2的玉米产量仅2448.2kg/hm2,相当于2019年的26.1%。受旱涝双重影响,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秸秆还田量定位试验面积为0.66hm2的大豆产量193.8~1933.8kg/hm2,平均产量为1063.8kg/hm2;平均百粒重8.9g,仅相当于供试品种(皖豆38)参加区域试验时百粒重的35.7%。土壤质量定位监测试验区1/3绝收,涝渍较轻区域1731.8~2880.1kg/hm2。

2 成灾原因分析

据《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4—2013),玉米出苗-拔节期可耐2~5cm深水淹1~1.5d,大豆苗期可耐3~5cm水深淹2~3d;遇1~3d暴雨要求1~3d排除田间积水。6月中旬至7月下旬杨柳加密自动站遇4d暴雨-大暴雨,但期间间隔10d以上,排水顺畅不至于造成涝灾。成灾源于排水不畅和土壤通透性差。

2.1 排水不畅 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干沟、支沟淤积,斗沟、农沟毁损,或被农户开垦耕种,或堆放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或填成进地机耕道,造成梗阻。开挖斗沟、农沟的土方多摊在田头或地边,没有充分摊平,导致沟边(地头或地边)高,农田四周开沟的甚至形成“网兜田”。田间积水难以通过径流排除,只能通过渗透排出。农民承包地地块狭长,长期扶犁,形成“扶脊垄”和“墒沟”,遇涝墒沟区域首先积水。

2.2 土壤通透性差 長期轮式拖拉机作业,耕地被碾压严重,耕层变浅,犁底层加厚,通透性变差。过量降水不能快速渗透到犁底层以下,蓄水保肥能力减弱。积水区域耕整地后坷垃多、碎土少,土壤粘性越强、碎土越少,影响下茬作物出苗。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增加,导致涝渍灾害频繁发生[2]。因此,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减少同块地不同地点的高差;开挖、疏通排水沟,新建、修复桥涵,及时清沟沥水,打深水井,切实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3.2 改革耕种方式 淮北地区夏玉米、夏大豆生育期间,降水量大,时空分布不均,洪涝渍害频繁发生,造成产量低而不稳[3]。大豆对水分较为敏感,特别是处于豆荚鼓粒阶段时,渍害不仅会引起植株枯死[4],还会加重症青危害。持续涝渍时间5d以上即会对大豆生理产生永久胁迫[5]。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黄淮地区麦收后耕整地播种夏玉米、夏大豆提供了可能。推荐起垄栽培,方便灌溉排水;也可以借鉴江淮之间种植小麦的办法,播前每2~5个播幅开一毛沟,沟深15~20cm,上口宽20~30cm。提倡大马力履带式拖拉机作业,长期旋耕田块每2~3年深耕或深松1次,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实行耕播施肥一体化作业,减少碾压次数。

参考文献

[1]刘天学.科学防灾减灾,确保秋粮丰收[J].乡村科技,2016(8):19.

[2]张桂香,霍治国.江淮夏玉米涝渍灾害指标构建和时空分析[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合肥:2018-10.

[3]王素亭.豫南地区涝渍害对夏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J].河南农业,2014(10):64.

[4]顾和平.涝渍害导致夏大豆结实异常[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2-09-29(003版).

[5]袁宏伟,袁先江,汤广民,等.花荚期涝渍胁迫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7,36(6):27-3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濉溪县应对措施
安全是根 质量为本 环保是帆 创新为锚
——记安徽濉溪县大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建国
My Cousin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