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充县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1-02-07黄桂芬胥直秀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西充县发展建议产业

黄桂芬 胥直秀

摘 要:该文阐述了西充县红薯生产现状,对红薯营养保健价值高、地方政府重视、品种和技术、土壤气候条件等发展红薯产业的优势以及所存在的降水时空错位、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缺乏、鲜薯销售难、品种和技术配套性差等劣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红薯产业链、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做好产业咨询服务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充县;红薯;产业;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1-0050-04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weet Potato Industry in Xichong County

HUANG Guifen1 et al.

(1Xichong County Nantai Street Office, Xichong 637200, China)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weet potato production in Xichong County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sweet potato industry, such as high value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care, local government attention, variety and technology, soil and climate conditions, and the disadvantages such as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location of precipitation, low degree of mechanization, lack of labor force, difficult sale of fresh potato, poor matching of variety and technology in Xichong County were analyz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goal to be clearer, to increase the policy support and to support the existing owners, to supplement and perfect the sweet potato industry chain, to increase the technical support, and to do a good job of industrial consulting services.

Key words: Xichong County; Sweet potato; Property; Development proposal

西充不僅是四川省南充市下辖的产粮大县,也是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西充县委县政府顺时而为,在2018年提出2019—2023年的5年时间建设面积为6667hm2的有机红薯基地的发展规划,为当地红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为助力西充红薯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发展西充县红薯产业,最终达到红薯产业发展、业主(指引进的生产加工企业及其新建的专业合作社,下同)赢利、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并力争用5~10年时间实现西充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笔者从一个普通农业人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西充县红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西充县红薯生产现状

1.1 面积小,占比少 自1980年代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西充县红薯面积和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生产的红薯(兼用型和鲜食型)主要用作主粮和重要的粗饲料,解决了人们温饱,支撑了农村家庭养猪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1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猪集中规模化养殖,红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2010年代常年种植面积13333hm2,产量6万t[1]。自2014年以来,随着柑橘、充国香桃等水果和花椒等干果面积的持续稳定增长,西充县红薯、水稻和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下降(见图1)。2015—2018年红薯面积在8000~9000hm2,产量37000t左右。2019年红薯面积降至5333hm2,产量降至22875t,仅占2010年代常年播种面积的40%,常年产量的38%。

1.2 自给自足,方式落后生产

1.2.1 缺少加工企业 南充先友薯业有限公司是西充县目前唯一一家红薯加工企业。其前身是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绵阳)2007年在西充县注册成立的南充光友食品公司,该公司于2011年注销,2016年3月彻底离开西充,2018年改名为南充先友薯业有限公司。改名前有短暂生产,改名后基本没有生产。除此之外,该县没有其他红薯贮藏、淀粉加工、粉丝加工及其他红薯制品加工企业。

1.2.2 品种众多,主导品种缺乏 2019年,南充市农业农村局综合产量、抗性和品质等指标,推荐2020年种植的红薯品种有渝薯17、南紫薯008、广薯87、西成薯007共4个[2]。西充县2020年种植的红薯品种有鲜食薯7个(普薯32、龙薯9、烟薯25、广薯87、济薯26、南紫薯008、西充黄心苕),淀粉薯5个(包括商薯19、渝薯17、渝薯18、济薯25、南薯88),兼用薯1个(商薯19),加工薯4个(西成薯007、川薯34、豫薯王、徐薯18),蔬菜薯1个(食叶红薯)等共计17个。其中,西成薯007、川薯34、豫薯王等3个高淀粉品种已经种植近10年[1],地标产品西充黄心苕的种植面积不大、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不高。

1.2.3 自主生产和销售 据统计,2019年西充县业主红薯种植面积930hm2左右,仅占全县红薯种植面积的17.5%,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合作社、业主、农户各自单打独斗,自行拓展市场,导致产品质量标准参差不齐,价格差异大,专业电商销售极少。总体来说,西充县红薯是以自主农村集贸市场和县城农贸市场销售为主。

2 发展红薯产业的优劣势

2.1 优势

2.1.1 紅薯营养价值高,美誉度高 红薯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Vc、Vb1、Vb2、Ve、胡萝卜素、食用纤维和多种氨基酸(尤其米面中稀少的赖氨酸很丰富),钙、磷、铁、钾等矿物质,以及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粘液蛋白、脱氢表雄酮、准女性激素和硒等物质,具有“和血补中,宽肠通便,增强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等保健作用[3]。红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评选为“十大最佳蔬菜”冠军[4],被营养学家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之一”,在美国被誉为“太空保健食品”“航天食品”,在香港被称为“皇后食品”,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被称为“长寿食品”[5]。

2.1.2 自然条件适宜 西充县地处川东北丘陵区,辖区面积1108km2,平均海拔400m,相对高差327m,属浅丘地貌,沟谷纵横,丘陵密布,其中中丘中谷占比55.93%,高丘中谷和低丘平坝占比基本一致。土壤按质地分有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黏土等6个土种,其中中壤土占67.7%,重壤土占21.68%,其他4种土壤占比小,仅10.62%。总耕地面积49333hm2,其中旱地面积35333hm2,水田面积14000hm2。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宜红薯生长。年平均气温16.9℃,年降雨量980.8㎜,无霜期300d以上,呈现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的特点。自然灾害主要以旱为主,间有涝灾、连阴雨等。

2.1.3 列入区域总体发展规划 西充县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品质好,有“苕国”“有机西充”等美誉,已经列入全县十三五“2+5”产业发展规划。2018年底提出2019—2023年用5年时间建设6667hm2有机红薯基地,产品执行国家有机产品标准GB/T 19630-2019。红薯产业进行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全面提升红薯产业的生产供给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鲜食薯和淀粉薯。鲜食薯布局在该县多扶片区,该区域遂宁组紫色石骨子土占比大,红薯质地细腻、口感软糯、入嘴化渣、滋味绕舌,外形好,成熟早。淀粉薯布局在该县其余乡镇。

2.1.4 具有地理标志品种 西充黄心苕是一个鲜食型红薯品种,2011年获地标称号,2014年发布了地方标准。薯块圆形、光滑,淀粉含量低,可溶性总糖≥12%,肉质柔和、味甜,香糯,适合熬粥和蒸烤,在西充当地的知名度较高。

2.1.5 种植技术成熟 西充县红薯种植历史悠久,有套作和净作2种种植方式,农户多套作、业主多净作。主要的成熟种植技术有地膜育苗、壮苗早栽、穿林早管(套作)、增施磷钾肥、早栽早收[6]、二季或三季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

2.2 劣势

2.2.1 降水时空错位 红薯移栽和收获2个环节的季节性特别强,一般在立夏节前后及时移栽,立冬节前后及时收获。西充县红薯移栽季节降水偏迟、降水量小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宜栽期短,常常需要在降水后及时抢栽。红薯收获季节,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过程,宜收期短,收获运输十分困难,劳动强度大;同时,容易感染软腐病、黑腐病等贮藏病害;红薯收获后容易腐烂,贮藏难度大。这就形成了移栽期需要降水、降水却缺乏,收获需要晴天、却天天下雨的格局。

2.2.2 机械化程度低 西充县属于川中浅丘区,红薯种植地块狭小、坡度大,土质黏重,截至目前国内也没有研发出适合川中丘陵区红薯移栽和收获的机械。加之红薯种植地块边远、作业道路配套差,生产运输难度大,上下车、分拣全靠人力。整个生产过程都缺乏机械支撑,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2.2.3 农村劳动力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西充县农村青壮年劳力选择了外出务工,乡村人口逐年减少,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见表1)。农村劳动力从2014年的33.31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30.73万人;实际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从2014年的14.81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10.65万人。据官方统计,2016年西充县在乡村的农村劳动力13.58万人,其中,年龄35岁及以下的0.76万人、占5.6%,年龄在36~54岁的5.18万人、占38.1%;年龄55岁及以上的7.64万人、占56.3%[7]。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老弱病残多,往往是业主需要人工时找不到工人,导致包括红薯在内的种植业用工难、用工贵现象普遍存在。

2.2.4 鲜薯销售难,挫伤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西充县红薯商品率低、市场化程度低、知名度低,无红薯加工企业,缺乏收购、鲜销的龙头企业及农民经济人。在鲜薯集中收获季节,0.86~1.00元/kg都难以销售,同时受收获困难、运输困难、容易腐烂等因素的影响,常常造成业主红薯规模化种植入不敷出,严重挫伤了农民尤其是业主种植红薯的积极性。

2.2.5 品种和技术配套性差 2020年,全县种植红薯品种17个,其中鲜食薯7个、淀粉薯5个(包括1个兼用薯)、加工薯4个、蔬菜薯1个。这些品种大部分都掌握在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中,其纯度、丰产性以及病虫感染、退化情况等业务部门都难以掌握。缺乏有针对性的品种适宜种植区域、规模及配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3 发展红薯产业的对策建议

3.1 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目标 西充县面积为6667hm2的有机红薯基地计划招引生产业主10家,建设以西充黄心苕为主的生产基地面积为6667hm2,年产优质黄心苕80000t以上;招引加工企业1~2家,建立10000m2鲜薯储藏地窖,年产2000t淀粉和休闲食品加工;建苕博览园。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高标准制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全力配合有实力、有情结的咨询机构做规划,尤其是红薯产品开发和产品定位方面力求详尽、准确,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务必见到实效。二是按照市场导向型思维确定产品市场定位。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政策扶持力度和周边的南充、绵阳、遂宁及至四川产业发展情况和消费习惯,进行深入的产品市场定位研究,深挖“有机西充”“苕国”的优势,找出西充红薯的亮点和产业突破口,提出一个或几个有一定参考价值、可落实的红薯品种及产品市场定位;细化产品发展思路,注意把握产品开发顺序和节奏;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要跟着别人的思路走,去挤占别人成熟的市场;不关门谋规划求发展。三是按照竞争力大小确定产品类型。根据鲜食型、烤食型、加工型、保健型、茎叶菜用型等5大类红薯类型的特点,发展特色、优质、健康、市场占有率高、消费量大、季节性或周年性消费的产品,避免重复发展低价值、低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弱的产品。据此大力发展种薯、种苗、鲜薯(鲜食薯、淀粉薯、加工薯)及加工产品(淀粉、粉丝、粉皮、薯片、薯条、冻薯)。四是细化红薯休闲食品加工种类和特色。有针对性地跨界深入研究,寻找好的切入点,开发产品、吸引消费者、拓展市场。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红薯产业链 西充县红薯产业任重道远,需要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和千家万户种植户的共同努力。当下最紧要的是政府引导支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红薯产品开发不宜全面开花,要突出重点進行产业链布局;产品开发要有产业链思维,先易后难、合理布局,针对其中的关键问题、瓶颈问题寻求突破,重点发力;大力支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积极的企业文化和懂红薯种植、加工、经营管理的龙头企业;重点支持生产型、初加工型、精深加工型、贸易销售型、电商型等不同类型的龙头企业;重点支持规模在40~100hm2的业主,规模在20hm2左右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以及与龙头企业签订鲜薯销售合同、种植面积在1~3hm2的一般农户。发挥好龙头企业在红薯产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引领作用和向导作用,力争用5~10年时间把红薯产业做大做强。

3.3 大力扶持现有红薯业主 西充县目前与有机红薯生产销售有关的经营主体有11家,其中农业公司5家,专业合作社6家。公司及其下设的专业合作社一般是流转土地自主经营,基本没有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骨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其生存发展困难重重,应加大扶持力度,让他们做出特色、做出信心,共同助力红薯产业发展。

3.4 加大技术支持力度 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及其下属站所等业务主管部门主动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一是找出适合西充不同乡(镇)村气候土壤条件的红薯品种和适宜种植规模;二是明确不同品种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三是绘制简单明了详细的红薯分布图,无偿提供给当地农民和招引业主;四积极主动解决红薯生产和贮藏初加工上遇到的技术难题;五是做到品种年年更新,始终起到技术引领作用。

3.5 做好产业咨询服务 新业主进入前,主动为其分析当地发展红薯产业的优势和劣势,杜绝只说好不说差的现象。告知新业主红薯产业发展中哪些劣势通过努力可以改善或解决,哪些劣势是目前暂时无法克服的困难,用工多少及难易、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引导业主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龙头企业跨界经营。建议普通业主从事红薯产业链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不要贪大求虚名。

参考文献

[1]田波.西充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设施建设(红薯贮藏窖)探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8):92.

[2]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公布2020年大春农作物推介品种的通知[EB/OL].(2019-11-22)[2020-03-02].http://nyncj.nanchong.gov.cn/Item/2286.aspx.

[3]邓学良,周文化,付希.红薯食品产业发展概况与前景分析[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9(5):15.

[4]梅杰.红薯与健康[J].农产品加工.综合刊,2013(4):01.

[5]曾朝晖,方灵元.菜用红薯叶的阳台种植技术[J].蔬菜,2009(9):16.

[6]刘莉莎,周全卢,沈学善,等.关于四川省红薯早栽早收技术的生产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15(7):16.

[7]西充县统计局.西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第五号)[EB/OL].[2018-03-16].http://www.xichong.gov.cn/show/2018/03/16/52685.html.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西充县发展建议产业
西充县: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推进“温暖人社”建设
3-6岁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南充市西充县东风路幼儿园为例
提高西充蚕茧质量的建议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基于农用地分等与土地二次调查成果的西充县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