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并文献复习

2021-02-07陈开良

当代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下腹肉瘤外观

陈开良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海南 海口 570102)

隆突性皮肤肉瘤(dermatofibrosacoma protuberrans,DFSP)是一种罕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起源于真皮,可累及皮下软组织及肌层。主要发生于躯干及四肢近端,临床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等特点。超声检查对DFSP的定位、定性及与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非常重要。本研究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DFSP超声表现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其声像图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DFSP 患者3 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经超声检查。其中男1例,女2例。

1.2 方法 使用Logiq E9 超声诊断仪,6~15 MHz 线阵探头。通过纵、横、斜多切面观察病灶,评估病灶的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彩色多普勒检测血流(对血流信号按Adler半定量法分为0、Ⅰ、Ⅱ、Ⅲ级。)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3 例病灶均位于左下腹壁,单发,质地偏硬,并隆起于体表,且外观呈紫红色。均无转移病灶,病程3~35年。

2.2 超声表现 3 例病灶均位于皮肤呈及皮下;最大径为7.0 cm,最小径为2.5 cm;2 例边界清晰、形态规则,1 例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病灶内部回声均不均匀,2例后方回声无改变,1例后方回声增强;2例血供Ⅲ级,1例血供Ⅱ级。(见表1、图1~3)。

2.3 病理表现 3 例病灶均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核呈卵圆形-短梭形,呈席纹状或流水样排列,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CD34(+),Vimentin(+)。

表1 超声检查结果

3 讨论

DFSP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间质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 岁常见,而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1]。Gloster[2]研究表明,DFSP 最常见于躯干(50%~60%),四肢(25%)和头颈部区域(10%~15%),尽管DFSP 有一定的局部浸润性生长的能力,但较少发生转移,表现为惰性行为[3]。而当发生转移时,常累计肺脏和淋巴结[4]。DFSP 可出现在健康皮肤,部分患者发生于创伤皮肤[5],此外,该病还可能与烧伤[6]、放射性皮炎[7]及疫苗接种[8]等因素相关。

临床大多数DFSP 表现为小结节性病变或硬结斑块,皮肤变色,在数月至数十年的不定时期内会随着多个结节逐渐扩大,由此衍生出其名称隆突。而DFSP 在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之前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缓慢发展[9]。

本研究病例均发生于左下腹壁,并均发生于皮肤及皮下层,事实上绝大多数病灶发生于此解剖层,这与DFSP起源于真皮层,并向皮下延伸有关,但也有病灶与皮肤不相关[10]。虽然DFSP 具有一定的浸润性,但其边界大多清晰。病灶形态通常规则,由于病程较长,本研究病例中病灶最大径可达7.0 cmm,且长短径之比均≥2,表明DFSP 多呈水平方向生长。本研究病例的内部回声均不均匀,呈高低回声相间;2 例以低回声占优势,表现为在低回声内见点状或短线状高回声散在分布;1 例呈高低回声,表现为在低回声内见裂隙及片状高回声杂乱分布,此征象与Bandera1 等[11]的报道水母样触手状突起类似。

图1 DFSP患者1的外观、超声和病理图注:男,35岁,发现左下腹肿物2年。A:病灶外观呈紫红色;B:内回声不均,呈低回声背景下,见散在点状高回声;C:病灶内部及周边均见丰富血流,Ⅲ级;D:病理,左下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HE×100

图2 DFSP患者2的外观、超声和病理图注:女,53 岁,发现左下腹肿物6 年。A:病灶外观呈紫红色;B:内回声不均,呈低回声背景下,见散在短状高回声密集分布;C:病灶周边见丰富血流,内部少许血流信号,Ⅱ级;D:病理,左下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HE×400

Shin 等[12]研究表明DFSP 是由肿瘤细胞和纤维组织组成,肿瘤细胞表现为低回声,纤维组织则为高回声。本组病灶的后方回声表现为增强或无明显改变,这取决于肿瘤内部纤维组织的含量,纤维组织含量越少,后方回声越增强;反之,后方回声越无明显改变,但均无后方回声衰减。彩色多普勒显示本组病灶均为丰富血流信号(Ⅱ或Ⅲ级),吴共发等[13]报道,病理显示血流信号越丰富的肿瘤内小血管越丰富。由此可见,DFSP 的特征性二维超声与其病理密切相关,由于本研究病例样本量较小,该结果还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证实。

图3 DFSP患者3外观、超声和病理图注:女,55岁,发现左下腹肿物35年。A:病灶外观呈紫红色;B:内回声不均,呈低回声背景下,见散在片状及裂隙状高回声相间分布;C:病灶内部及周边均见丰富血流,Ⅲ级;D:病理,左下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HE×200

超声检查中,DFSP 需与脂肪瘤、钙化上皮瘤、表皮样囊肿等进行鉴别诊断。脂肪瘤为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常见于皮下脂肪层,典型病灶通常表现为轮廓清晰的椭圆形包块,内见细线状条纹平行排列,一般无血流信号。钙化上皮瘤又称毛母质瘤,好发于头颈部,典型者病灶内部呈低回声,边界清,可见钙化岛或宽大弧形钙化,多数病灶内可见较丰富血流。表皮样囊肿又叫角质囊肿,囊壁由角化上皮组成囊内为层状角化物,典型者内部回声不均,内呈“洋葱皮”样改变或见散在无-低回声裂隙,通常内部无血流信号。

DFSP 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虽然其术后复发率较高,可达43.5%[14],特别是手术切除不彻底时会更高,但,其完全切除后的预后极好[5-15]。Criscione 等[16]报道,DSFP 很少导致人体死亡。

综上所述,DFSP 的二维超声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加之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丰富的血流信号,有助于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的鉴别。此外,病灶通常隆突于体表,外观呈紫红,位于皮下脂肪层,与皮肤关系密切,呈椭圆形,也可为诊断提供可靠信息,但最终的确诊结果还需依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猜你喜欢

下腹肉瘤外观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方外观遗迹旧照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