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乳成分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2021-02-07高开国颜洪芳杨雪芬温晓鹿蒋宗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泌乳期饲粮哺乳

高开国 王 丽 颜洪芳 杨雪芬 温晓鹿 蒋宗勇*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茂名分中心,广州510640;2.广东科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890)

母猪泌乳期采食量非常重要,决定其泌乳性能。生产经验和研究都认为,分娩后第1周的饲喂模式会影响母猪的健康和采食量[1],我国猪场普遍采用传统限饲模式,目前看来这可能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生产管理经验[2]。传统母猪背膘厚,泌乳初期负担小,为防止刚分娩仔猪哺乳量少导致母体乳汁产量过多而积集乳房,产生乳腺炎、无乳症和后期食欲下降,分娩后1周母猪往往采用逐步增加采食量的限饲模式[1]。过去的生产成绩证实,泌乳母猪分娩后第1周限饲管理能改善母猪的健康和泌乳性能[1]。调查发现,国内通常采用2种限次模式,一种是分娩后3 d内限饲,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另一种是分娩后7 d内限饲,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近年,种猪育种工作取得了大的进步,现代高产种母猪的特征为,年产断奶仔猪数显著增加(22头vs.16头),母猪背膘厚度降低和后代仔猪生长速度快,同时母猪的食欲下降[3]。因而,现代高产泌乳母猪与传统母猪相比,需要哺育更多的仔猪,同时体储少和食欲差。种猪特质的改良要求现代高产母猪分娩后的饲喂模式进行优化调整,特别是产后第1周,来适应母猪泌乳营养需要增加和体储减少的变化[2,4]。同时,我国优良瘦肉型种猪多从国外引进,但泌乳母猪的采食量和泌乳性能与种猪引进国有较大差距[5],出现这种情况是否与母猪分娩后我们采用限饲管理方式有关?那么提高我国母猪泌乳性能,分娩后采用何种饲喂模式才是科学和适宜的呢?目前缺乏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资料来解析这些疑惑。鉴于此,本研究开展母猪分娩后3种饲喂模式(产后不限饲、限饲3 d和限饲7 d后自由采食)对泌乳母猪采食量、背膘变化、体重损失、生理生化指标和哺乳仔猪增重影响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母猪泌乳期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为生猪生产提供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试验挑选遗传背景一致、体况和健康良好、分娩日期接近的3~6胎次丹系长×大母猪45头,妊娠110 d进入产房,分娩后根据体重、背膘厚度和胎次随机均分成个3组,分别为不限饲组(FR0组,分娩后立即自由采食),限饲3 d组(FR3组,分娩后前3 d限饲)和限饲7 d组(FR7组,分娩后前7 d限饲),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

1.2 试验饲粮及饲养管理

试验饲粮为玉米-豆粕型商业泌乳母猪颗粒饲料(广东科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营养水平参考NRC(2012)[6]泌乳母猪营养需要和商业饲料企业标准,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饲养试验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科研基地进行。试验母猪分娩后,12 h内保留接近窝平均个体重的10头仔猪进行试验,自产不足10头的母猪从其他试验母猪挑选剩余的仔猪中,挑选最接近平均个体重仔猪补足10头,挑选剩余的仔猪饲喂人工乳或寄养给非试验母猪。母猪调整带仔数后开始试验,饲喂相同的泌乳饲粮并执行相应的限饲模式:FR0组分娩后立即自由采食,少量多餐,料槽始终保持少量新鲜剩余饲粮;FR3组执行分娩后前3 d逐步增加饲喂量策略(前3 d的饲喂量分别为1、3、5 kg),限量饲粮根据实际情况均分成2~5次/d饲喂,从第4天开始自由采食;FR7组执行分娩后前7 d逐步增加饲喂量策略(前7 d的饲喂量分别是0.8、1.6、2.4、3.2、4.0、4.8、5.6 kg),从第8天开始自由采食。试验期间哺乳仔猪不补饲教槽料,22日龄08:00断奶称重。其他饲养管理方式按照猪场常规管理规程和正常免疫程序进行。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3.1 血液样品

母猪泌乳第15天,每组随机挑选8头母猪,每组选中的母猪胎次基本一致,06:00开始从空腹母猪耳静脉采血10 mL入肝素钠管,在4 ℃环境中静置15 min后,3 000 r/min、4 ℃离心15 min,离心结束后取上清液,分装于Eppendort管中,-20 ℃条件下保存待测。

1.3.2 乳汁样品

母猪分娩当天和泌乳第15天,每组随机挑选8头母猪采样,每组选中的母猪胎次基本一致。采样前用清水洗净母猪乳腺,并肌肉注射20 IU缩宫素,从母猪头部开始计算,在腹部两侧第3和第4乳腺采集乳汁50 mL,-20 ℃条件下保存待测。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续表1项目 Items含量 Content赖氨酸 Lys 0.94蛋氨酸 Met0.29苏氨酸 Thr0.68缬氨酸 Val0.83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1.4.1 生产性能的测定

试验测定分娩后和仔猪断奶当天母猪空腹体重和P2点的背膘厚度,计算其体重和背膘厚度变化情况;试验期间每天记录母猪喂料量和剩料量,计算采食量;称重并记录哺乳仔猪初始以及哺乳第8、15和22天08:00窝重,计算仔猪在第1周、第2周和断奶时的平均个体重,计算哺乳期仔猪平均日增重(ADG)。

1.4.2 血浆生化指标和激素含量的测定

血浆中尿素氮、葡萄糖、甘油三酯、催乳素、胰岛素、皮质醇、胃饥饿素、瘦素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所有操作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3 乳成分的测定

采用乳成分分析仪(Milko-Scan FT120,丹麦Foss公司),测定乳样中乳脂肪、乳蛋白和乳糖等乳成分的含量,平行测定3次并取平均值。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 25软件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以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其中哺乳期仔猪死亡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判断标准,以P<0.01作为差异极显著判断标准。

2 结 果

2.1 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FR0组母猪第1周、第2周、第3周和泌乳期的采食量显著高于FR7组(P<0.05),第1周和泌乳期的采食量显著高于FR3组(P<0.05),而FR3组母猪第1周和泌乳期的采食量显著高于FR7组(P<0.05);FR0组母猪泌乳期的背膘厚度和体重损失显著低于FR3组和FR7组(P<0.05)。各组仔猪初始体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8、15日龄和断奶时,FR0组仔猪体重显著高于FR7组(P<0.05);仔猪哺乳期ADG在FR0组和FR3组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FR7组(P<0.05)。

表2 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续表2项目 ItemsFR0组 FR0 groupFR3组 FR3 groupFR7组 FR7 group泌乳期损失 Loss during lactation period1.78±0.87b3.60±0.49a4.60±1.74a母猪体重 Sow body weight/kg分娩 Parturition247.47±15.83256.32±13.19250.34±28.00断奶 Weaning239.26±15.52242.62±13.79234.86±26.19泌乳期损失 Loss during lactation period8.21±2.70b13.70±1.41a15.48±2.87a仔猪体重 Body weight of piglets/kg初始 Initial1.38±0.031.36±0.031.37±0.028日龄 8 days of age3.89±0.17a3.06±0.22b2.88±0.16b15日龄 15 days of age5.26±0.30a4.80±0.49b4.38±0.45c断奶 Weaning7.63±0.51a7.21±0.70a6.51±0.75b哺乳期仔猪平均日增重 ADG of piglet during suckling period/g298±24a279±33a245±36b哺乳仔猪头数 Number of suckling piglets/头初始 Initial10.00±0.0010.00±0.0010.00±0.008日龄 8 days of age9.80±0.139.50±0.169.40±0.1515日龄 15 days of age9.80±0.139.40±0.159.20±0.13断奶 Weaning9.80±0.139.40±0.159.20±0.13哺乳期仔猪死亡率 Mortality rate of piglets during suckling period/%3.00±4.586.00±4.908.00±4.00

2.2 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对泌乳母猪乳成分的影响

由表3可知,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对母猪乳脂、乳蛋白、乳糖、乳非脂固形物和乳总固形物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表3 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对泌乳母猪乳成分的影响

2.3 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对泌乳母猪血浆生化指标和激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与FR7组相比,FR0组和FR3组母猪血浆催乳素、胃饥饿素和瘦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胰岛素和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FR0组和FR3组在催乳素和皮质醇含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FR0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FR7组(P<0.05),与FR3组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各组间血浆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

表4 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对泌乳母猪血浆生化指标和激素含量的影响

3 讨 论

3.1 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泌乳期采食量影响母猪泌乳,饲粮营养物质是母猪用于维持和泌乳可靠营养来源,转化效率最高;采食量与泌乳量呈正相关,因而提高母猪采食量是改善其泌乳性能的关键[5,7]。研究发现分娩后1周的食欲和采食量影响母猪泌乳期的采食量和繁殖性能[8-9],我国母猪分娩后1周多采用限饲的传统饲喂管理模式。过去的生产实践证明,分娩后母猪机体虚弱,消化道代谢能力弱和蠕动缓慢,刚出生仔猪乳汁摄入量有限,采用限饲模式对传统肉脂型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有促进作用[9]。随着近几十年分子和生物高效育种技术的发展,改良的现代高产瘦肉型母猪机体组成和生产性能与传统母猪有较大差异,在分娩的第1周内营养需求突然增加3倍,这时限制母猪饲粮营养自由摄入,靠动员体储来发挥泌乳潜力最大化的可能性变小,因而需要从饲粮中摄入足够的营养来满足分娩后机体恢复和泌乳的双重营养需要[2-4]。因而,NRC(2012)[6]推荐2胎以上泌乳母猪21 d平均采食量为6.61 kg/d,生产上泌乳母猪普遍存在采食量不足[5]。目前,关于现代高产瘦肉型母猪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影响采食量的最新研究资料缺乏。本研究发现,不限饲和减少限饲天数(限3 d)可以提高泌乳母猪分娩后第1周的采食量,进而提高母猪整个泌乳期的采食量[9];采食量的提高有利于缓解母猪泌乳期体重和背膘厚度损失,从而提高哺乳仔猪的增重和母猪泌乳性能[10]。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机制是,分娩后限饲减少了母猪饲粮营养物质有效摄入,而泌乳反馈调节母体动员机体营养储备,长时间限饲可能使机体代谢适应了这种生理稳态,导致采食量不能最大化,而单靠母猪体储动员也不能使泌乳潜力最大化,从而损害母猪的泌乳力和哺乳仔猪增重效率[2,7],但这些观点还需要更多研究,通过结合不同品系以及不同的饲养条件,来进一步证实现代母猪产后不限饲是适宜的饲喂模式。

3.2 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对泌乳母猪乳成分的影响

饲粮中添加营养物质可以改变母猪的乳成分,Gao等[11]发现提高泌乳母猪饲粮中缬氨酸和赖氨酸的比值可以提高乳蛋白的含量;Bai等[12]增加饲粮中脂肪含量后提高了乳脂的含量。但在本研究中,各组乳成分没有显著差异,目前关于饲喂模式改变母猪采食量影响乳成分的文献资料缺乏,而龙广[13]和尹华俊[14]的研究发现母猪饲粮中添加益生菌改变了泌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但对母猪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饲粮营养水平一致的情况下,采食量的变化不会引起母猪乳成分的差异。本研究结果虽然发现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对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但分娩后母猪不限饲和减少限饲天数(限饲3 d)增加了哺乳仔猪的ADG,这与母猪泌乳量增加有关,Strathe等[15]和De Bettio等[16]研究都证实母猪泌乳量与其采食量呈正相关[7]。

3.3 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对泌乳母猪血浆生化指标和激素含量的影响

血液中尿素氮含量反映母猪机体生理代谢状况。本研究中,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改变了泌乳母猪血浆尿素氮含量,但目前没有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参考。母猪限饲研究多集中于妊娠期,限制母猪采食量能提高氮的利用效率,降低血浆尿素氮含量[17],但本试验与妊娠期研究有本质的差异。本研究中血浆尿素氮含量受影响的根源是母猪采食量和乳汁产量(即哺乳仔猪的增重)的差异,产后不限饲提高了母猪的采食量,同时母体机体消化代谢状况旺盛和乳汁合成增加,需要排出更多含氮废物[18]。

本试验期间哺乳仔猪不补充教槽料,其增重的物质基础是乳汁,乳成分没有变化,因而哺乳仔猪增重源于泌乳量的增加[2]。泌乳生理研究中,泌乳量与血浆催乳素含量呈高度正相关[19],因而本试验中各组哺乳仔猪增重差异的生理机制可以用母猪血浆催乳素含量差异引起其泌乳量的变化来解释。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浆中与采食相关的激素胰岛素、瘦素和胃饥饿素的含量受到分娩后饲喂模式的影响。胰岛素调控动物食欲的机制是通过调节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来调控动物采食中枢,采食后血浆胰岛素含量与母猪的食欲呈正相关[20-21]。而本研究中血浆胰岛素含量与母猪的采食量的变化趋势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采样时间、饲粮类型以及母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所致[21]。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具有降低动物食欲的长期生理效应[22]。本研究中母猪泌乳第15天血浆瘦素含量与泌乳期采食量的关联性和这一观点并不相符,有研究者认为母猪血浆瘦素含量与背膘厚度相关[22],且泌乳期采食量与血浆瘦素含量无直接关系[21-23]。胃饥饿素能促进采食,对泌乳动物来讲,血浆中胃饥饿素含量高,其采食量就高[24-25],本研究结果与这一结论基本一致。

血浆皮质醇含量反映动物机体应激水平,特别是泌乳母猪,由于泌乳生产和仔猪哺乳导致母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应激[26]。研究表明,泌乳母猪采食量高,乳汁产量足,哺乳仔猪容易获得充足的奶水,会减少仔猪吮吸刺激母体乳腺诱导分泌乳汁的频率和强度,缓解母猪机体激素应答和生理应激程度[26-29]。本研究中母猪采食量和泌乳量高的组,相应血浆皮质醇含量较低,可能的生理机制是:一方面,高采食量缓解了泌乳母猪生殖应激[27-28];另一方面,皮质醇也是机体动员代谢激素,当机体分解代谢增加,血浆皮质醇含量也处于较高的水平,有研究认为泌乳母猪血浆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妊娠和断奶母猪,与此阶段机体动员和分解代谢旺盛有关[21,30]。

4 结 论

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会影响泌乳母猪的采食量、背膘厚度和体重损失以及机体生理代谢状况,对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相对限饲7 d的饲喂模式,母猪分娩后不限饲和缩短限饲天数(限饲3 d)都可以提高泌乳母猪采食量和哺乳仔猪ADG,从生产性能角度考虑,现代高产瘦肉型母猪分娩后不限饲是适宜的饲喂模式。

猜你喜欢

泌乳期饲粮哺乳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会哺乳的树
饲粮与饮水添加酸化剂在肉鸡生产中使用效果研究
饲粮脂肪对高产母猪泌乳期乳成分和必需脂肪酸平衡的影响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硫酸钠在蛋鸡饲粮中的安全性评价
饲养水平对肉用绵羊空怀期和泌乳期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小鼠乳腺泌乳过程中氨基酸转运载体Slc7a1、Slc7a5基因mRNA表达分析
一起哺乳仔猪猪瘟腹泻的诊治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氮利用及血液激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