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并呼吸训练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2021-02-07吴大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腹式吸气呼气

吴大鹏

慢阻肺常被人们称为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能够被预防和治疗[1]。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其气流受限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以及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有着直接的关系。慢阻肺主要累及肺脏,并且能够对全身引起不良效应。慢阻肺有着较多的合并症,对患者的整体病情产生严重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得知,全球慢阻肺患者的死亡率占据第四位,其死亡率接近艾滋病的死亡率。早在2000年,慢阻肺的死亡的人数高达274 万,在过去10年内其死亡率呈不断增长趋势。该病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多发,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以及咳痰、呼吸困难等[2]。该病不仅在生理上对患者造成伤害,对患者的生活与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本次对运动并呼吸训练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其研究结果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7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60 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2 例,女18 例;年龄63~82 岁,平均年龄(75.64±5.21)岁,病程1~7 个月,平均病程(3.21±1.27)个月。研究组男11 例,女19 例;年龄64~81 岁,平均年龄(75.32±5.19) 岁;病 程2~8个月,平均病程(3.65±1.45)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目的知悉,且自愿参加,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对患者采取肺功能检查、胸部X 线检查、胸部CT 检查以及血气检查后,均符合慢阻肺的诊断标准,以上患者均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患有心肺功能不全;精神类疾病病史;无法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患者氧气支持、激素治疗、祛痰治疗以及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该病的相关知识教育,嘱咐其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1.2.2 研究组 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并呼吸训练干预,具体施行详情如下。①卧式呼吸法:患者呈仰卧状态,微闭双眼,然后缓慢吸气。吸气时,提肛收腹。此时胸腔和气道中的负压也在扩大,这可以促进血液在胸腔内流动。呼气时将口唇缩小,尽可能缓慢地呼气舒肛展腹,尽可能呼出全部气体,以上训练2 次/d,30 min/次。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呼吸节律和呼气的方法。吸气时肚子鼓起,使膈肌下降,吸入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呼气时缩起肚子,这样一呼一吸使膈肌上下运动。如果张开嘴呼吸,肺泡会迅速关闭,不利于呼出残留气体,因此,应尽可能的作缓慢深呼吸,并在呼气时收缩嘴唇,例如吹口哨的形式,以避免小气道过早关闭以及肺泡中含有二氧化碳残留气体不易呼出。这种呼吸训练对慢阻肺患者的肺活量以及心肺功能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些肺活量较低的脑力劳动者在感到缺氧和疲劳时也可以进行腹部呼吸,从而促进大脑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迅速增加氧气,改善疲劳。②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锻炼慢阻肺患者因病情进展以及胸廓活动的限制的原因,在采取胸部呼吸时会感觉较为吃力,通常会因通气量不足导致缺氧的情况发生。采取腹式呼吸练习主要目的是让患者能够学会采用腹肌的运动提高肺活量,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其训练方法为:患者取立位,一只手放于腹部,腹部的隆起;另一只手置于胸前,限制胸部扩张。吸气时腹部隆起,确保胸部不动,在呼气时腹部内陷,将气体尽量呼出。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呼气时间长于吸气时间)。采取鼻吸气,用口呼气,缓呼深吸,切勿用力,保持在7~8 次/min 的呼吸速度,2 次/d,10~20 min/次。③有氧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进行10~30 min/d 的有氧运动,例如太极拳,步行等。在每次运动之前,指导患者进行伸展运动,例如弯腰和伸展,以使其完全热身。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改进为六式太极拳等方法进行运动。④下肢运动训练:施行循序渐进的方法,以免对患者造成明显不适,并且将运动强度目标设置为在30 min 内在6 min 行走实验的基线测试中达到患者步行距离的2.5 倍。在受过训练的医务人员的监督下,每周至少进行2~3 次的运动训练。在剩余的时间里,鼓励自主进行锻炼,并每周至少完成1 次无监督的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的暂停应设置为在训练过程中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暂停训练,并且在治疗稳定并改善10 d 后继续训练。根据患者家的周围环境,适当的进行户外运动,主要是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步行、爬楼梯等,以不引起身体不适为度,运动间歇可采取腹式呼吸放松。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FEV1%、FEV1/FVC 水平及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采取呼吸训练后呼吸功能正常,肺功能均已好转;有效:患者采取呼吸训练后呼吸功能以及肺功能均有所好转;无效:患者采取呼吸训练后呼吸功能以及肺功能均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FEV1%、FEV1/FVC 水平比较 研究组FEV1%(58.56±15.22)%、FEV1/FVC(57.89±12.37)%均高于对照组的(47.21±14.57)、(48.53±1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0、2.870,P=0.005、0.006<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显效13 例、有效16 例、无效1 例,对照组显效7 例、有效15 例、无效8 例。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引起慢阻肺的确切因素仍不清楚,通常认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会引起慢阻肺,其与气道对有毒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加有着密切关系[3]。该病在老年人群中多发,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以及咳痰、呼吸困难等[4]。该病不仅在生理上对患者造成伤害,对患者的生活与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近几年,医疗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先进的治疗方案已逐渐予以推广应用[5]。根据临床经验,以患者常规治疗为基础的运动和呼吸训练可对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起到显著改善效果,且降低呼吸困难症状发生。运动训练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广场舞、步行、慢跑以及太极拳等进行运动训练,经轻度运动可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以及免疫力,同时还对其心肺功能有着较好改善效果。通过腹式呼吸、卧式呼吸法等予以呼吸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并指导其进行正确呼吸,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进而对患者生活质量予以改善。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知,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研究组FEV1%、FEV1/FVC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果比较可以充分证明运动并呼吸训练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要优于常规治疗。

综上所述,对慢阻肺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运动并呼吸训练干预,其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并且提高整体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腹式吸气呼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复 做做呼吸操
没事多练壮腰功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保健妙招:腹式呼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