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2-07黄云辉
黄云辉
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普外科疾病,以颈部出现椭圆形或圆形肿块为主要表现,好发于中年女性,具有较高发病率[1]。甲状腺结节患者一般无明显疼痛,可伴有轻度不适,结节较大时候可伴有程度不一的压迫感,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直径>4 cm 的甲状腺结节[2]。基于此,本文将探究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接收的76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 例。观察组男15 例,女23 例;年龄26~62 岁,平均年龄(44.28±6.42)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43±1.51)年;手术范围:左侧18 例,右侧12 例,双侧8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24 例;年龄26~63 岁,平均年龄(44.36±6.52)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52±1.60)年;手术范围:左侧19 例,右侧12 例,双侧7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细针穿刺和B超诊断为甲状腺良性结节;②颈部有边缘较为清晰、可移动的大小不一的包块;③均采用手术治疗,且符合手术指征;④临床资料完整且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重要脏器严重功能性障碍;②对手术不耐受者;③中途退出调查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颈丛阻滞麻醉,操作者在患者胸骨切迹上缘二横指作一横向切口,从舌骨下至胸锁关节上缘游离颈阔肌和颈前筋膜间皮瓣,然后切除甲状腺腺叶,再置入引流管,若患者多发结节则做甲状腺全切处理。
1.3.2 观察组 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呈仰卧位,并稍向前伸头颈部,操作者在患者胸骨切迹约2 cm 处作一小切口约3~5 cm,再逐层将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切开并游离皮瓣,将其颈白线沿着甲状软骨至胸骨上窝纵行切开。然后,分离甲状腺被膜,充分暴露甲状腺,探测清楚甲状腺病变情况。若患者手术空间较小,操作者可在甲状软骨处水平切断部分胸骨甲状肌,并切开和分离甲状腺峡部,对气管前峡部血管进行结扎。然后,将甲状腺静脉离断,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向上或向下牵引甲状腺,值得注意的是,游离甲状腺下极时,应离断其囊内分支,保留甲状腺后被膜,紧靠甲状腺上极切断及游离甲状腺动静脉分支,从而使其远离甲状软骨。最后常规放置橡皮引流管,依次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其中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共1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切口感染、切口粘连、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等。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 个月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进行评分,包括心理健康、认知、社会、情绪、角色和生理职能等生活质量因子,共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生理职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个月,观察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生理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6 个月对比,aP<0.05
3 讨论
甲状腺是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之一,可调节机体对激素的敏感程度,控制机体生成能量及相关功能性蛋白质。甲状腺结节主要发现在颈部,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85.41±20.56)min、住院时间(3.37±1.12)d 短于对照组的(110.17±34.67)min、(6.19±1.35)d,术中出血量(21.38±5.84)ml 少于对照组的(33.20±7.08)ml,术后疼痛评分(2.31±0.38)分低于对照组的(4.62±0.5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个月,观察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生理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知,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切口较大,需先游离颈前肌群和大部分腺体,再在直视下切除甲状腺,对患者血管及神经的损伤较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或粘连、声音嘶哑等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并且术后将留下明显瘢痕,影响美观[3]。近年来,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切口小、疤痕短和恢复快等优点。相关研究[4]发现,在传统切除术基础上,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做了很多改良和创新,如操作者仅沿着患者的皮肤褶皱作一小切口,术后不易留下瘢痕。并且,该术式操作过程中,不必游离患者颈阔肌下皮瓣,不必切断颈前肌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对周围血管及神经的损伤,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5]。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性和简便性,不刻意追求喉返神经的暴露,而是经患者颈白线纵切甲状腺,可有效降低神经受损风险,减少患者创伤,不仅能从根本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还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改善生活质量[6]。
综上所述,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均有良好疗效,但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效果更为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且手术并发症较少,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