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2-07李艳艳
李艳艳
糖尿病肾病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会对患者肝脏器官的正常功能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甚至还会对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2]。本文对比研究病情处于终末期阶段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模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接收的82 例接受透析的病情处于终末期阶段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8 例,年龄47~75 岁,平均年龄(61.8±4.6)岁;治疗组中男25 例、女16 例,年龄44~76 岁,平均年龄(61.6±4.3)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对于自身疾病情况知情,由家属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年龄过大;治疗前有严重感染;具有其他重大疾病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选择碳酸氢盐及反渗水作为本次治疗的透析液,血液通路选择长期导管或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水平控制在200~300 ml/min,透析液的流量水平设定为500 ml/min,选择低分子肝素钙,每4 h 进行1 次,每周进行3 轮治疗。
1.2.2 治疗组 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对患者实施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剂量为2000 ml/次,4 次/d。同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给予降压、降糖治疗,对铁剂、钙剂、叶酸、骨化三醇、红细胞生成素进行适当的补充,定期检查相关指标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有效:症状减轻,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改善幅度≥50%,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无效:症状没有减轻,肾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50%,出现其他并发症,或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9%(2/41)低于对照组的22.0%(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学相关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透析治疗的方法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以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最为常用,但何种透析方法能够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情产生更好的控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4-6]。腹膜透析属于针对肾脏类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替代性疗法,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体液浓度特性,对透析液进行配置,然后在利用重力的作用,将准备好的透析液经过相应的导管灌入腹腔的内部[7,8]。与临床上以往常用的血液透析技术比较而言,其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可以对患者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更加彻底的清除,并使机体电解质保持稳定状态[9,10]。本文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治疗后,腹膜透析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血液透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血液透析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腹膜透析的操作比较简单,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作用影响不大。同时腹膜透析患者的治疗可以对患者体液平衡产生影响,保证体液流变学的稳定。和血液透析治疗方法相比,患者的血液需要进行体外循环,容易出现超滤现象,为患者的情绪和身心状况带来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病情处于终末期阶段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腹膜透析模式进行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大幅度改善肾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使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