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扶贫移民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实践探析

2021-02-07罗应菊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良好习惯学习兴趣

罗应菊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这将直接影响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但是在扶贫移民小学生中,由于学生基础较弱,很多学生都没有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也没有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旨在研究如何探索这部分教学内容,以及扶贫移民小学生数学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研究制定各种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小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的积极兴趣。

关键词:小学阶段;学习兴趣;良好习惯;教学方法

引言

扶贫移民小学生的部分学生来自于偏远农村地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很难适应教学节奏,学习上也跟不上。这样就会影响班级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因此,数学教师则要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学情,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和未来发展。

一、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在扶贫移民小学生中,学生层次不齐,来自城里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好,为了带动一部分移民学生的学习获得提升,则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十分恰当。

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有利于学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和机会,也能够通过相互探讨完善观点,甚至产生新的想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都要强调学生主动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合作学习,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耐心诱导,注重解题思路、方法指导,激发思考欲望、思考习惯,让学生动脑、动口,敢想、敢做、敢说。

首先,教师要注意在平时讲课留有余地,要重点激发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在信息时代,处理信息能力比记忆信息能力更加重要。学生完全不必要过多依赖记忆力。其次,激发思维功能的前提,就是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考氛围,保障其“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如果学生压抑、恐惧、紧张,就很难静心思考,有所创新。当学生思考困难、卡壳时,不能生硬地打断、呵斥或嘲笑他们。这样,学生才能鼓起勇气,积极探索,乐于思考、深入思考。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思考有根据和过程有条理。这样的训练,才能形成有序思维,才能让学生形成有序思考能力。

二、认真阅读试题,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一般来说,认真审题是指教师面对一个题目时,学生要认真了解教师的未知和学生的已知的基本关系,获取关于题目内容的重要基础信息,为以后答题做充分铺垫。在一个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中,计算题和应用题是常见的数学复习题,它们在这些数学试卷上也占据了大量的分数,所以认真正确的审题已经成为贯穿整个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认真正确审题的良好习惯将直接影响一个小学生正确的解题和分析能力。有很多同学总是一味地急于答题,不认真理解和阅读真题就急于写错题;甚至有些学生总是听不懂题目内容中的一个关键词,导致理解错误。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容易被一些学生忽视,不能认真正确地审题,这将直接导致一些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正确速度和正确率显著下降,从而导致数学学习成绩下降。以余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第一题为例。余数学习的课时,老师可以重点讲解一个余数的计算应用问题。比如,关于余数的计算。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除法还是乘法,例如给出题目家里有22个钉子。给每个桌子钉五个钉子,请问有几个桌子可以连续被装订,学生第一次看见这个问题可能会从乘法的角度考虑,老师这个时候可以举学生经常用的东西作为参考,比如我有11块蛋糕分给弟弟五个姐姐五个,还剩下几个蛋糕,逆向思维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余数,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余数的概念,接着老师可以教学生如何计算余数,先做一个例题让学生知道余数的计算,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余数有充分的理解。再接着老师可以给同学们提问,安排学生进行答题,这样既可以让被抽到的学生加深印象也可以让在讲台下面的学生积极思考。当然课下作业是老师必须要布置的,课下作业学生进行二次加深和理解的重要过程。如此,学生可以更快地找到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

三、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

移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一些疑难问题,低年级学生胆子较大,还比较敢问,中高年级的学生就比较怕问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是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对一切不清楚的问题大胆质疑,树立质疑问难的意识和勇气。二是要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比较上发现问题;从所学知识的意义和性质,相关的特征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去找问题,从自己不清楚不理解或模糊的地方去找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三是要舍得腾让时空,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培养学生爱问善问。这样,学生历经敢问、会问、爱问到善问的锤炼过程,逐渐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从中体验到质疑问难的快乐。

四、教师要将课本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移民学生要学会将理论知识和生活相结合。这样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一定的实践机会。只有在实践中检验,这样才能直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基础数学的实践认知。在班级里,每个学生都应该自己的机会去实践。比如《观察物体》课的活动教学,教师可以先考虑让每个学生从家里带自己喜欢的玩具,通过从不同的教学方向观察这个玩具,让每个学生明白他看到的玩具的形状应该是不同的。让每个学生观察和看到一个简单的物体和它的形状,只要他能从它的正面、侧面、顶部和底部正确地识别它。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帮助学生自己操作和观察物体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生活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建立共同理解空间的基本概念。

五、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良好習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刻意地安排和引导移民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回顾反思,包括学习的过程、方法、结果、情感、态度等系列再思考。一是引导学习新知识前回顾反思。例如: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就先安排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进行回顾,这样便于将这种思维的方法,迁移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上来。二是引导学习新知识中回顾反思。如:在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让学生仔细地回顾推导的全过程,理清推导的方法,找一找,和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之间有哪些联系与区别。从而建立起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三是引导学习新知识后反思。如:学习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后,安排学生回顾:本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哪些知识?是怎样研究的?可以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在计算圆锥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样便可让学生在回顾反思中有效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感悟解决圆锥问题的思想方法。四是指导写好数学日记,让学生在日记里很好地总结和巩固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回顾得失,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和削化。

结语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它可使学生克服惰性、化解困难、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培养移民过来的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因此,我们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隋永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才智,2020(33):40-40.

[2]徐洪福.初中语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J].祖国:建设版,2020(6):2-2.

[3]林武胜.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20(9):1-1.

[4]陈卫赵汝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七个妙法”[J].华章(教学探索),2019(5):38-38.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良好习惯学习兴趣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
简析如何创建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