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映文心

2021-02-07黄巧梅

青岛画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玉质文具石榴

黄巧梅

我国以玉制作文具的历史悠久,在汉代即有砚滴、洗等多种样式的玉文具,宋人的笔记中已有使用玉臂搁、玉砚的记载,但目前发现的元代之前的玉文具数量有限,可见当时玉文具的使用范围还不是很广泛。明清时期,城市经济高度繁荣,市民、文士阶层迅速扩大,玉器的市场需求量也急剧增加,加上文人、官绅中出现了玉器收藏热,仿古玉、玉器皿、玉佩饰和玉文具大量出现,玉文具的品种日益丰富,并出现了很多记载使用玉文具的文献,记述较为详尽的有明人屠隆的《文具雅编》,其中记载的玉文具就有笔格、笔床、笔筒、笔洗、砚台、水注、镇纸、压尺、秘阁等多种。目前明清玉文具以传世的为多,青岛市博物馆即收藏有二十余件玉文具,是次精选其中五件珍贵文物,以飨读者。

宋代青玉兽形砚滴

宋代青玉兽形砚滴,三级文物,长8厘米,宽4.5厘米,高2.8厘米。砚滴,又称为水注,是研墨时的注水用具,造型丰富,最常见的是异兽砚滴,异兽即神兽,被视为祥瑞之物。此砚滴以青玉制作,圆雕卧兽,兽头方而扁,粗眉,管钻圆眼,阔鼻,张口露齿,前肢饰羽翼,背部有成绺的对称长毛,尾部分叉置于两后肢。背部一圆孔,膛内掏空可贮水,鼻嘴之间亦穿有一小圆孔,应为滴水之用。设计独特,做工考究。

明代青玉螭纹小砚

明代青玉螭纹小砚,三级文物,长8.5厘米、宽4.3厘米。器成长方形,砚面周边雕如意纹,砚池前方浮雕螭虎及水波纹,砚背阴刻两竖行篆书“不耕而食足胫而游,永以受好亦成相求”,落款“雲林”。雕琢小巧精雅,端庄别致。

明代青玉镇尺

明代青玉镇尺,三级文物,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3.5厘米。镇尺又称压尺,與镇纸使用方式类似,但镇尺较长,更便于压住翻开的书卷,《文具雅编》中即记载有明代“有玉碾双螭尺”这类作品。该镇尺以青玉制作,玉中的棉絮和石纹分布均匀,且有递进的颜色变化,望之如大雨将至前厚积的云层,又如汹涌奔腾的水浪。制作者巧妙地利用了玉质的特点,仅以寥寥又不乏刚劲的线条塑造出简洁的几何造型,通体光素无纹,以突出玉材的质感。置于案头,雅趣盎然。

清代青玉石榴洗

清代青玉石榴洗,二级文物,长18厘米,高10.3厘米。笔洗取和田青玉为材,玉质莹润厚实。圆雕一颗饱满的石榴,造型生动形象,腹内掏空为洗槽,槽周围雕有四个熟透裂口的小石榴,寓意“榴开百子”;一只可爱的三足蟾蜍趴伏在枝干与小石榴上,寓意“财源兴旺”;底部利用了俏色雕的手法,以褐色玉皮部分雕作石榴的表皮和枝干,增加了艺术表现力。全器刀法刚柔相济,精湛细腻,设计巧妙,寓意吉祥,在清代同类器中属精细之作。

清代白玉荷叶形洗

清代白玉荷叶形洗,二级文物,长14.2厘米、宽11.6厘米、高5.7厘米。造型为一舒卷的荷叶,叶边内卷,形成内凹的洗心。荷叶外部雕刻阴阳向背的小荷叶及含苞待放的荷花,用丝带或茎须束扎起荷茎,底部刻有清晰的脉纹。荷莲有和合、清廉的象征,是明清时期广受文人喜爱的艺术题材。此洗玉质白润,碾琢精致,造型灵动,栩栩如生,且集自然之趣与文人之精神追求为一体,是不可多得的文房佳器。

《礼记·聘义》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因此后世文人骚客一直对玉制品青睐有加。玉文具以美玉为材质,施以精湛的碾琢技艺,辅以吉祥高雅的题材,既可作为实用器,又是精雅的书案陈设品,寄托了我国古代文人骚客的期许,体现了他们对高尚人格和情操的追求。

猜你喜欢

玉质文具石榴
石性与玉质
古玉器鉴定与辨伪
石榴
来自以色列的创意文具
石榴
石榴
石榴
捡文具
We Love文具
收拾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