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超逸

2021-02-07贺中

青岛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雕塑家重构雕塑

贺中

超逸与重构,凝视与思考。

夏末秋初,当你与100多件抽象雕塑作品相遇,那般应接不暇就如同邂逅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灵魂,凝视、对话、思索,碰撞、共鸣或误解,思维的火花揣摩、解读着作品背后的故事,想象着作者对泥土、金属或者大理石进行的解构与重构,似乎能触摸到每件作品内在的温度和生长的力量。

7月11日—8月8日,“重构?超逸——第四届中国当代抽象雕塑艺术展”在青岛市雕塑馆举行,展览汇集了近百位艺术家的100多件抽象艺术作品,为岛城人民献上了一道视觉艺术盛宴。

“艺术家的领域是宽泛的,我们利用手中无限的工具去思考、去创作,而观众的参与实现了作品的二次的创作,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策展人朱林如是说。此次,參展作品题材与内容极为广泛,从艺术学、生命学、人性学、美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角度,探寻抽象艺术及思维在东方文化国度中对人类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物象表达。

朱林谈到,在《雕塑》杂志主办的几届抽象雕塑研修班中,他先后师从美国雕塑家比利·李和德国雕塑家约克·皮里卡特,经过十年的探索,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雕塑语言和创作风格:以中国汉字为创作元素,溯源汉字的本初意义、追溯其发展演变历程,建构其多维的形式和艺术空间,拓展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无限而深远的象征意义。

在这次参加展览的作品中,雕塑家朱林用汉字“人”架构起一个可以无限增长和衍生的《生长的空间》,这件作品既是对当下现实的指认和批判,同时又是对未来的寓言和忧患;作品《汉中》,甲骨文的“中”字其本义是一面飘扬的旗帜,艺术家用现代后工业材料洗练、流畅地演绎出了一个“汉家旗帜满阴山”(唐.戴叔伦《塞上曲》)的视觉空间,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流畅到看不见任何过度;作品《永恒的爱》依然是从古文字入手,用雕塑语言建构了一个饱含情感的立体空间,从而还原了“爱”的原初本义。

雕塑家罗泽仁的作品《哲学与艺术》,用泥巴加铸铁勾勒出极简的线条,呈现出两座双面人像,尽享粗旷、野性、原始、神圣之美,让人联想起生命所经历的悲怆、欢乐、愉悦、激昂、悲愤、失落等等情感或经历,唤醒记忆中的情感波澜。

还有,作品《孕育》彰显了生命的丰满,《随遇而安的风》令人联想起人生的际遇,《给我站岗的火星兄弟》则让人脑洞大开,《叠园》将水韵墨章与钢筋铁骨相组合,在材质的对立冲撞中寻找一种巧妙的和谐,《演绎的铜鼎》则彰显了二维与三维的空间转换,腾转挪移。

青岛市雕塑馆执行馆长叶东炜解读道:“一件件抽象雕塑作品反映了文化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语境中抽象雕塑创作中的中国态度,体现出中国艺术家在抽象雕塑艺术创作中对艺术自主性、个体性、独立性的捍卫与坚守,对全球文化和本土意识的探索与反思。”

《雕塑》杂志主编朱尚熹表示:“从2011年《雕塑》杂志开办全国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以来,抽象雕塑在我国现当代雕塑领域开始发声。然而,星星之火已经燎原。从这次活动收到的稿件和本次展览的作品来看,抽象雕塑在我国已经呈多元发展、蓬勃蔓延之势,形势喜人。我们可以相信,抽象造物所开辟的自由天地,会为雕塑的疆域扩展到无穷境界,而雕塑家就是那只上下翻飞的大鸟。”

猜你喜欢

雕塑家重构雕塑
巨型雕塑
青少年劳动教育实施的认知与策略重构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我的破烂雕塑
重构
写实雕塑
雕塑家
自然雕塑
当代雕塑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