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2021-02-05汪东陈达祎洪丽云

中国环保产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浙江省企业发展

汪东,陈达祎,洪丽云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杭州 310012)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市场需求大、拉动作用强,节能环保市场的巨大潜力使其必将成为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节能环保产业是对政策极其敏感的产业。有效的政策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加大对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支持力度[2]。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人民群众的需求都决定了节能环保产业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国家大力支持。目前节能环保产业已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年均增速超过20%[3]。节能环保产业是浙江重点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之一,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发力,从引导集聚发展、强化环境监管等角度驱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4]。“十三五”期间浙江循环型工业、生态循环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培育形成了一批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节能环保产业[5],节能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重点载体建设取得较好成效,节能环保产业呈现总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更趋集中、新兴领域加快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1 发展现状

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十三五”以来总体发展情况良好,2018 年总产出达到1 万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2019 年以来,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以及节能环保产业自身发展面临的诸多因素制约,产业增长逐步趋缓,2019 年1~7 月增加值同比仅增长4.9%(见下图),比2018 年同期下滑2.6 个百分点。节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急需政府加强引导和支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大力推进产业发展。

2 面临的问题

2.1 从企业竞争力看,行业领军企业较少、民营企业后劲乏力

2018 年2 月~2019 年7 月规模以上节能环保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长率

总体而言,浙江省节能环保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偏弱,制造业类中小型企业占83.7%,环境服务业类小微企业占70%左右。2019 年中国环境企业50 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和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联合发布中国环境企业50 强名单)中,浙江省企业占8 席,而北京市的企业占近20 席,且拥有前10 位中的6 席,相比北京市,浙江省龙头骨干企业行业引领水平不高。民营企业资本实力普遍不如央企,合作抱团少且市场拓展力不强,省内“增量蛋糕”往往被光大国际、中节能等资本雄厚的央企抢占,省外市场份额也呈萎缩趋势。同时,受国际汇率波动、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民营骨干企业国际化进程受阻、风险加大,浙江省节能环保制造业外销占比仅为16.8%。节能环保产业投资额较大,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2.2 从产业集聚度看,集群核心竞争水平较低、缺乏区域市场影响力

杭州湾产业集群增长放缓,环杭州湾地区是浙江省最大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全省的70%以上,2019 年1~7 月,绍兴、宁波、杭州、嘉兴、湖州规模以上节能环保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分别是0.3%、1.9%、2.8%、3.1%、3.4%,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是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产业园区能级相对不高,浙江拥有绍兴诸暨、杭州青山湖两家省级环保产业示范园区,与江苏省拥有的宜兴、苏州、常州、盐城等多家国家级环保科技产业园区和高能级产业平台相比,浙江省缺少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而且拥有的“国字号”品牌相对较少,产业集群效应与区域市场影响力不显著。

2.3 从行业潜力看,环保行业亏损严重、部分领域受政策影响巨大

目前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部分行业增长放缓,节能降碳和清洁能源技术装备、节能环保服务业两个领域仍保持较快增长,环保技术装备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形势不容乐观。环保技术装备是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短板之一,由于自身投资扩展和市场竞争大洗牌等原因,多个曾经有市场影响力的环保龙头企业进入市场低迷期。受国家有关政策调整,浙江省再生资源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进入发展寒冬期。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大部分拆解加工企业停产或经营状况差,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受到很大冲击。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负较高,尽管有增值税50%即征即退政策,但因行业特殊性,税负仍有6.5%,高于国内工业企业平均税负2 个百分点,导致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盈利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下降。

2.4 从发展动力看,创新要素投入不足、急需技术转化服务平台

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以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主,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投入相对不足,未来发展将受到较大制约。2016 年、2017 年浙江省节能环保制造业R&D 投入比重分别为2.3%、2.5%,相对于北京市、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研发水平都不高。浙江省开设节能环保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有53 所,但每年培育的毕业生仅1000 余人,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人才规模总量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端人才、国际化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发展平台和载体不强。浙江省节能环保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体系仍不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转化推广难,一方面拥有先进技术的研发企业难以找到市场,另一方面具有节能环保需求的企业难以找到合适技术。

3 主要应对策略

3.1 加快产业集聚提升发展,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一批规模经济效益显著、专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较强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支持诸暨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创建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集聚、创新发展有特色的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小镇。分领域、分行业、分层次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十百千”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引进节能环保跨国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优”配套中小企业,推动形成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链和产业链。

3.2 创建产才融合创新载体,推动产业创新与推广应用

重点支持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8 个节能环保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节能环保产业人才基地,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特色小镇、企业研究院的产才融合功能,建设10 个高标准、专业化、开放式的节能环保创新创业基地,培养一批产业与工程技术人才,实现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研发、产品孵化、推广应用“无缝衔接”[7]。

3.3 鼓励强强联合、抱团合作,打造节能环保产业“浙江品牌”

发挥国有企业资本融资能力优势和民营企业技术市场优势,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浙江省能源集团、浙江省环保集团等国有企业与杭州锦江集团等民营骨干企业抱团合作,培育全国节能环保行业领军企业。鼓励节能环保产业链上下游龙头骨干企业强强联合,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集设计、制造、施工、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通过“集团军+组团式”模式推进“浙江品牌”走出去。

3.4 加快推进节能环保工程,拉动节能环保市场需求

组织开展5 批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推动70 个省级及国家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助推园区经济在资源环境压力下“重生”,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抢占先机。开展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加快推动宁波市、嘉兴市、杭州市、金华市、衢州市和绍兴市国家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推动2 批省级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试点。推动海水淡化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推动舟山市、洞头鹿西岛、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3 个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建设。探索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积极推动杭州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运营体制改革和污水、垃圾处置设施的升级改造示范。

3.5 建设“节能环保超市”,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借鉴天津节能环保技术超市经验做法,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节能环保超市,建立集信息服务、技术和产品出口、人才引进和培养、宣传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节能环保技术供应方和需求方交流对接平台,提供第三方专业化、市场化节能环保“一条龙”式服务。

3.6 加强节能环保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引导规范行业良性竞争

建立“正面清单+黑名单”评估机制,制定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和装备清单、优质企业目录,鼓励支持高品质节能环保产业品牌产品和服务,增加政府采购的力度和广度,优先支持购买浙江省本地企业的优质产品服务。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监督监管,建立企业诚信、恶性竞争等黑名单库,构筑节能环保行业管理“高压线”,规范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有序发展。

4 结语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浙江省正在大力推进“大花园建设”,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浙江”建设、“诗画浙江”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节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和支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发力,全面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全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示范和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浙江省企业发展
《初心》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