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科技创新组织模式的思考及建议
2021-02-05高小娟高嵩李瑞玲张夏颖钱玲
高小娟,高嵩,李瑞玲、3,张夏颖,钱玲
(1.江苏中宜环科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200;2.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南京 211800;3.国家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北京 100029;4.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 210031)
1 水科技创新特点
水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是一个长周期、多主体参与的过程。2018 年,全球高端水环境技术市场咨询公司Blue Tech Research以及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几位专家在《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期刊上就水技术的转化推广过程发表了《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Model to Study Water Technology Adoption》一文。该研究通过对488 项水技术发展过程的追踪和分析,把技术的推广转化全过程分为“应用研发—中试阶段—示范工程—早期应用—快速推广—成熟应用”6 个阶段[1]。这6 个阶段可代表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反映了某项技术成果从“0—1—3—25—N—逐渐被替代”(数字代表技术在实际场景下应用的案例数)的全过程。其中,应用研发阶段指通过模拟废水试验和实际废水测试;中试阶段指在实际应用场景下1 个完整规模的试验,收集数据作为参考设计标准,用于进一步放大,该阶段已离开研究机构或实验室,主要由公司开发,但很多技术产品或工艺难以走出这个阶段;示范工程阶段指技术成为商业产品或商业产品的一部分,在1~3 个实际场景规模中得到应用验证;早期应用阶段指第一代技术产品有了面向早期应用的商业销售,在3~25 个实际场景中应用,直到完全被市场接受,实现商业化;快速推广阶段指技术逐步成熟,咨询公司、设计院等开始推广使用,有超过25~30 个全尺寸规模的案例运行,出现3 家竞争者;成熟应用阶段指技术实现标准化、真正商品化,多个供应商提供互相竞争的产品,技术应用增长率趋于平稳,技术进入改进或被取代阶段。而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发现,水技术从研发到成熟应用的时间跨度一般为12~14年,某些要素可以加速水技术成果转化推广过程,这在国外先进的经验中已经得到了验证[2]。
2 国际水科技创新的先进模式及经验——以荷兰莱瓦顿水科技园(Water Campus Leeuwarden)的创新生态为例
莱瓦顿水科技园集水技术领域教育、科研和技术产业化于一体,是荷兰政府基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考虑设立的一个项目,旨在通过政策驱动、公共投资,带领水技术集群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
水科技园由以下机构组成:3 个主要执行机构——欧洲卓越可持续水技术中心(Wetsus)、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水专业技术中心(CEW)、水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器(Water Alliance);4 个合作方——莱瓦顿市政府、弗里斯兰省、水技术创新中心、水技术应用中心;机构的会员企业和研究机构以及合作伙伴。此外,水科技园还提供不同原水相关环境下的演示场地、每两年一次的欧洲水科技周活动以及各种金融工具,特别是专门的水基金和补贴计划。围绕水科技创新从需求产生—形成创意—技术创新—技术验证—示范应用—市场化推广的全链条,水科技园构建了完整的生态体系。
以下内容重点以欧洲卓越可持续水技术中心(Wetsus)为核心,系统总结莱瓦顿水科技园的水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及经验。
2.1 Wetsus 简介及运行成效
自2003 年成立至今,Wetsus 持续推进尖端科技与商业价值相结合,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水技术协同创新网络,其平台上有包括代尔夫特、瓦赫宁根、英国帝国理工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22 家全球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包括壳牌石油、联合利华、DHV、帕克等知名企业在内的全球100 余家企业会员,其中有50 余家中小企业。截至2015 年,Wetsus 项目的学术引用影响因子为2.4,达到世界级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 倍;专利转化率持续在40%以上。以创业为转化路径,2010~2015 年,荷兰在水处理科技方面一共成立了110 家企业,其中27 家由Wetsus 直接孵化,55 家接受过Wetsus 孵化培育体系的帮助辅导。Wetsus 通过其成功的组织模式,推动了各种突破性技术概念的发展和示范项目的落地,成为全球水科技领域最有活力的创新型研发组织之一。
2.2 Wetsus 模式的成功要素
2.2.1 研发端以需求驱动多学科研究计划的合作模式和参与方式
Wetsus 的研发项目由企业提出需求、支付费用,经专门团队论证评估可行性并执行,企业全程参与并跟进项目,确保研究方向和行业发展始终相关。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大学和研究机构、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以及经Wetsus 严格选拔招录的博士生构成了项目核心实施主体,在Wetsus 的多学科实验室和平台上开展紧密的研发合作和互动,增加了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可能性。博士生能够从中清晰地认识产业发展的过程和定位未来的职业角色,而Wetsus 对于博士生的综合培训教育计划,也使得博士生建立起高级项目经理的素质。
2.2.2 技术研发、中试验证、市场推广全链条协作的技术创新生态
为鼓励尖端技术聚集形成集群并促进创新成果最大化地转变成商业价值,Wetsus与水务公司以及商业、教育及政府部门,特别是与卓越水技术中心CEW 和水务联盟Water Alliance 协同合作,为其大量的国际研究项目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其中,CEW 主要面向成熟度中等的技术,为创新技术提供中试或者演示支持,对技术提出优化建议、工程化推广指导意见。而Water Alliance 则主要为水处理中小企业提供对接营销和业务发展支持,在距离Wetsus 半径50km范围内,为初创企业提供海水淡化、水质监测、污水处理和医疗废水等不同原水的相关环境下的技术测试演示场地,加快新技术进入市场的进程。以上共同形成了“基础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示范验证”的完整技术创新链条,成功构建了Wetsus 的创新生态系统,产生了天然合资企业形式的协同作用、新的创造力和设施资源共享条件。
2.2.3 创业孵化培育体系
Wetsus认为创业是将新技术推广到市场最有效的方式,而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对于将开创性成果引入市场起决定作用。Wetsus 围绕帮助对接和进入Wetsus的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为创业企业提供孵化器支持,帮助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企业对接水技术领域的种子基金和风险基金,为企业及个人提供相应的商务培训和Be Star 商业加速项目以及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创业孵化培育体系。通过创业孵化培育体系,Wetsus 不断将新技术引入市场实现商业化,同时也促进了孵化企业和项目成员之间产生合资企业[3]。
2.2.4 在运行机制方面,以小型研究项目为主建立起高度信任的合作网络与机制
企业会员与研究团队建成紧密的项目小组,基于不同合作模式的专用合作协议以及不同参与方式的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保护和强化参与成员各方对利益分配的合理预期,增强项目团队之间的信任。如企业与研究团队需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项目成员对其他成员拥有一票否决权,一个主题研究小组通常由用户企业、设备供应企业或者技术服务企业构成,成员之间没有同质性的竞争。基于此,研发一旦取得突破性成果,即可以实现全产业链的应用,又加速了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3 加速水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关键要素
3.1 社会重大需求
社会重大需求是技术成果推广的首要驱动力。如为应对国家水资源危机,新加坡建立了最严格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以灵活自主的法定机构公用事业局PUB 为核心,有效整合和调动了水战略、工程体系、产业创新等各种资源,通过成功的品牌塑造,在政府规划、科技创新引领下,推进了新生水(NEWater)战略的成功实施,目前NEWater 供水已占新加坡总需水量的30%[4]。
3.2 技术验证与示范的中试平台
面向市场的技术验证与示范平台是水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重要设施与核心要素。除前述荷兰Wetsus 外,新加坡PUB、加拿大南安大略水联盟(South Ontario Water Consortium,SOWC)、瑞典水创新平台 (Sweden Water Innovation Center,SWIC)等,都建立了专门的示范工程管理机制和平台,为新技术的验证和示范提供了必要的设施和条件。
3.3 配套的技术创业孵化培育体系
创业是技术成果转化最高效的方式,完善的创业孵化培训体系可进一步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如荷兰Wetsus和加拿大南安大略的水技术加速器Water TAP,都建立了相应的技术创业孵化培育体系,有效推动了新技术快速进入市场。
3.4 产业驱动的协作创新
多学科、产业与科技结合的联合研发以及具有互信的协作创新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和周期。荷兰Wetsus 等通过建立和实施产业驱动的多学科研究计划保证了较高水平和高效率的产出。
4 国内水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及建议
4.1 中间链条的缺失是我国水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核心问题
国家水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相关项目都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一系列可进一步推广复制的水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模式,帮助一部分技术型创新创业企业成长,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技术研发通过水专项等科研项目资金的支持,大多只是实现了初步产品化,而未真正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技术能否真正进入市场,实现转化推广还带有极大不确定性。中间链条的缺失成为限制我国水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核心问题和瓶颈。在技术中试、示范阶段我国缺少中立的机构从事技术的验证和示范工作,缺乏有效地资金投入渠道,缺少技术验证、演示的场地等基础设施,缺少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梯队和技术装备支撑,缺少相关经验和借鉴案例等。
4.2 急需加强中间薄弱环节,完善水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链条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国外先进机构经验及国内实践,围绕我国水科技创新在中试以及示范工程等中间薄弱环节,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在基地建设、基金设立、技术孵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进完善我国水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链条。
4.2.1 推进技术示范工程常态化,建设一系列生产型研发中心
结合国际经验,在重点行业、流域,围绕硬件条件较好的水处理基础设施或依托新建重点项目,设置一系列包含技术验证、示范平台的生产型研发中心。生产型研发中心作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示范的基地,应设立科学的评估筛选机制,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完善的研发服务,充分整合技术咨询、装备制造、市场推广的力量,推动技术成果在研发中心快速落地、成熟,完成二次开发。
4.2.2 围绕生产型研发中心,设立产业化基金
资本是连接产业链和创新链各个环节的有效手段。水科技创新链条中间环节兼具研发和推广的双重特征,需要获得技术成熟与远期商业回报的双重目标。因此,建议可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发起、社会资本加入的方式,设立水科技成果产业化基金。产业化基金设专门管理机构,主要针对进入研发中心进行开发的技术,以投资决策的方式完成技术评估和资金投放,投入资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获得技术推广后的退出回报,从而有效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广进程。
4.2.3 建设完善的水科技创业孵化平台
围绕生产型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金,建设水科技创业孵化平台,在技术示范和二次开发阶段,以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整合各类资源,完成创业人员培训、产业链整合、股权融资和商业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