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效果分析

2021-02-05何晓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性病变颌骨颌面

何晓龙

口腔囊性病变和颌面囊肿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常见于患者的软组织和颌骨。颌面囊肿在口腔疾病中较为常见,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仅可见面部轻微肿胀,但随着疾病的发展,面部会出现麻木、疼痛,随着囊肿增大,压迫周围组织结构,最终导致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1]。面部外部肿胀严重时,说明病情恶化,临床上以手术刮除为主。临床上,局部切除主要用于颌面囊肿的治疗,但这种方法创伤较大,影响患者术后颌骨的外观和功能。开窗引流术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一种新方法,可有效避免常规手术的不足。与传统刮除术相比,开窗引流术具有对囊肿周围重要结构影响小,并发症少,保护邻近神经和牙齿,避免病理性骨折等优点,特别是保留了颌骨原有的完整性,不影响咀嚼功能。开窗引流术具有创伤小、风险低的优点,可显著提高巨大囊性病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保证治疗效果。本研究探索了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2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70 例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1∶14;年龄21~67 岁,平均年龄(46.45±8.49)岁;平均病程(1.24±0.61)年;囊肿平均直径(5.31±1.23)cm;12 例上颌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23 例下颌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观察组男女比例22∶13;年龄23~68 岁,平均年龄(46.21±7.74)岁;平均病程(1.27±0.64)年;囊肿平均直径(5.37±1.21)cm;13 例上颌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22 例下颌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开窗引流术治疗。具体如下。局部麻醉后,检测囊性病变的位置和体积,在囊性病变外行手术切口,切开部分囊壁和囊骨,抽出囊性病变的积液,切除囊性病变和囊肿。之后扩大手术切口,用过氧化氢和替硝唑清洗囊腔,确保囊腔内无脓性物质。之后,逐级缝合切口,囊内填入碘仿纱布。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防止术后感染。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手术时间)和恢复指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SF-36 评分(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分)、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囊性病变和囊肿等症状体征消失,随访3 个月无复发;有效:囊性病变和囊肿症状体征等改善;无效:囊性病变和囊肿无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治疗指标和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69.56±2.21)min、住院时间(6.12±1.44)d 均短于对照组的(79.45±5.79)min、(8.89±1.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SF-36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F-36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F-36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n(%)]

2.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面部畸形5 例,感染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7/3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3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囊肿刮除术或颌骨切除植骨,具有病理性骨折、面部改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患者多为年轻人。手术引起的颌骨缺损和面部畸形影响美观和咀嚼功能,这些障碍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痛苦,使患者及其家属难以接受。据报道,开窗引流术能有效缩小颌骨囊性病变的范围。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包括根尖囊肿、牙源性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囊性成釉细胞瘤等。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早期不易发现,通常只有在有明显的症状或下巴肿胀的时候才来看医生。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囊肿刮除术,对于颌骨较大的囊性病变,由于术后容易复发,单纯刮除术效果不理想,常采用颌骨切除术来降低复发率,但手术创伤大,甚至会造成病理性骨折。因此,近年来,开窗引流术成为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恢复颌骨的形态和功能。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对颌面神经血管有一定的影响。开窗引流,手术伤口小,只需在囊性病变外做一个小的手术切口,然后将囊壁和骨相分离,引流并清除囊腔内的脓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囊性病变和囊肿的复发率。同时,由于清除了囊腔内的脓液,降低了腔内压力,减少了对颌面部组织的损伤,防止了术后死腔问题的发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颌骨的生长,有利于颌骨的外观恢复。可见,开窗引流术在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方面优于传统的开放手术,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颌骨的美观[3,4]。临床研究表明,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引起肿胀的主要原因有三:囊肿内静水压力增加、渗透压增高,使囊肿向周围组织扩张生长;囊肿内上皮增生内壁增大;囊肿内容物也发生骨吸收。因此,抑制或破坏上述因素可以有效地抑制囊肿的生长。小直径3.5 cm 的中小囊肿常采用一次性刮除术。通常直径>4 cm 的囊肿会变成大囊肿。在临床上,大型囊肿,特别是上颌窦、鼻腔、下牙槽神经管等囊肿患者,一次性刮除囊肿易导致邻近组织破坏、咀嚼功能下降、牙列丧失、病理性骨折等。因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功能重建手术和微创技术的发展,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开始采用微创治疗,开窗引流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趋势[5]。开窗引流术可以降低囊肿内的渗透压,减轻渗透压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移位,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囊肿外的骨组织重建,大大缩小囊腔体积,甚至消除囊腔。另一方面,在开窗引流过程中,可在囊性病变表面开窗,打开局部囊壁、囊骨,并能很好地引流囊液,保持引流口通畅,有效减少囊肿引起的新囊肿,有效释放囊内压力,开窗引流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无需植骨或颌骨重建,操作简便。开窗引流能保持颌骨的连续性,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短,能明显减轻患者负担。但在开窗引流术中,应注意:①尽量选择囊壁最薄弱的骨;②拔除囊内无价值的牙齿;③尽量保持囊壁完整,以保证术后骨的迅速恢复。④囊肿内填塞碘仿纱布应根据囊肿大小选择。

综上所述,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效果确切,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性病变颌骨颌面
《牙颌面发育与再生实验技术》出版发行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1 年第31 卷1~6 期关键词索引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稿约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用于胰腺囊性病变辅助诊断价值对比
探讨螺旋CT 和磁共振(MRI)在肝脏囊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