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心村整治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以澄城县为例

2021-02-05卢垟杰曹婷婷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土壤质地碱化空心

卢垟杰曹婷婷

(1.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2.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

引言

空心村是指在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流动引起“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向村庄外围无序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布局分散,形成了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1-5]。原村庄内部出现房屋闲置或废弃,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达到一定程度的村庄,称为“空心村”[6,7]。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并定居,空心村成为我国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然而空心村的存在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危害[8-10]。因此,推进空心村土地整治对明确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重新配置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空心村”的概念,后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对空心村的成因和治理提出了大量珍贵的意见和建议[11-13]。学者们对空心村问题的认识逐步由侧重土地废弃浪费上升为关注乡村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空心村是包括土地、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要素在内的乡村地域系统功能退化的一种现象。国家也相应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14]。因此,空心村整治必须从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和乡村地域空间优化重构的战略高度,因地制宜、分区推进。本文以空心村土地为研究对象,以周边农田土壤作为对比,以pH、有机质、土壤质地为指标,研究整治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为空心村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选取澄城县空心村土地整治项目区作为研究区域。澄城县地处陕西省东部,位于E109°46′30″~110°05′50″,N34°55′45″~35°27′05″。地势北高南低,4条河川把澄城县划为“三梁一原”。县境属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年均气温12℃,降水量680mm,无霜期204d,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达2616h,海拔406.9~1268m。

1.2 研究方法

在项目区内分别采集空心村土地整治前(CK)、空心村土地整治后耕种10a(T1)和空心村土地整治后耕种13a(T2)土壤样品,并采集项目区周边农田土样(见表1)。土壤样品采集为梅花法5点采集的混合样本,取样深度为0~10cm、10~20cm、20~40cm、40~60cm。

表1 当地农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1.3 测试与分析

土壤pH采用pH计进行测试;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测试;土壤质地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进行测试,根据美国农业部制粒径分级的质地分类。

数据采用Excel 2010及SPSS 21.0进行分析。

2 分析与讨论

2.1 空心村整治前后土壤pH的变化

由图1可以看出,空心村土地的土壤pH值整治在8.3以上,土壤偏碱性;CK、T1和T2的土壤pH基本都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pH升高的趋势,各处理的土壤pH最大值均出现在最底层,即40~60cm土层;空心村土地经过整治种植后,除40~60cm土层,其余各土层的土壤pH均低于整治前的土壤,其中0~10cm土层,T1的土壤pH值最低,为8.35,较CK降低0.25,T2的土壤pH值8.52较CK低0.08;在10~20cm土层中,T1与T2的土壤pH值相差较小,分别较CK低0.23、0.20;3种处理在20~40cm土层下的土壤pH差别较前20cm土层小,只有T1处理较CK低0.08;而在40~60cm土层中,整治后土地的土壤pH值均较未整治CK组高,T1和T2分别较CK高0.02、0.05。

以上分析表明,空心村的土地经过整治后,土壤pH值会明显降低,土壤pH的降低主要集中在0~20cm的土层,在20~40cm土层,3种处理的土壤pH值差别明显减小,而随土层深度继续增加,在40~60cm土层,整治后土地的土壤pH值反而逐渐开始大于整治前土壤。3种处理中,整治前土地CK的各土层土壤pH值均大于8.5,属于轻度碱化土壤;而整治后的土地T1和T2的土壤在0~20cm土层属于极轻度碱化土壤,在20cm土壤深度以下,同样属于轻度碱化土壤。但随耕作时间逐渐增加,各土层的土壤pH有升高的趋势,在0~10cm土层表现尤为明显。

2.2 空心村整治前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空心村土地整治前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如图2。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呈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仅T2在40~60cm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除在0~10cm土层,T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略低于CK外,各土层中整治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整治前。在土壤表层,即0~10cm土层,T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2g·kg-1,较CK低10.50%,T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9.3g·kg-1,较CK高6.63%;10~20cm土层中,CK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T1的含量最高,为15.5g·kg-1,较CK高51.96%,T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7g·kg-1,较CK高41.18%;20~40cm土层中,CK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旧最低,T1的含量最高,为11.8g·kg-1,较CK高38.29%,T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1.6g·kg-1,较CK高35.83%;在40~60cm土层中,T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3.0g·kg-1,较CK高106.02%,T1的含量为6.36g·kg-1,较CK高0.79%。

图2分析表明,空心村土壤整治会明显提高10cm以下深度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整治后,土壤表层0~10cm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会有所降低,但经过多年耕种后,表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会不断升高,在整治种植13a后,表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已超出整治前土壤。整治前CK在0~20cm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级,在20~60cm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级;而整治后T1在0~40cm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级,在40~60cm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级;T2则在60cm土壤深度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属于4级。

2.3 空心村整治前后土壤质地的变化

由表2可知,空心村的土地在整治前土壤质地均属于粉土,可耕性较差,经过整治后,仅T1的0~10cm土层、T2的10~20cm土层为粉土,其余各土层均为粉壤土。

表2 空心村整治前后的土壤质地

2.4 不同整治年限的差异性分析

由表3可知,虽然空心村整治前后的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并不显著,但仍可以明显看出整治后的土壤pH均值较整治前低,且随着耕作时间增加,土壤pH均值在不断升高;而整治后土壤有机质均值较整治前高,且随耕作时间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

表3 空心村不同整治年限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

3 结论

空心村的土地经过整治后,土壤pH值会明显降低,部分土层由轻度碱化土壤降为极轻度碱化土壤;而土壤有机质则明显提高,随耕作时间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耕作13a后,各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达到了4级养分标准,与当地农田的基本理化性质差异较小,可作为农田进行作物种植。

猜你喜欢

土壤质地碱化空心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系统的发展与建议修订方案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宁夏南部土壤质地空间分布研究
地球是空心的吗?
基于MATLAB GUI的土壤质地类型自动识别系统
碱化条件对可可粉颜色的影响
“碱化”膀胱不得癌
空心人
秸秆环保处理方法
空心
缓蚀剂应用于碳化混凝土再碱化技术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