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洗”去贫困
2021-02-05熊诚诚刘江华
□ 熊诚诚 刘江华
“刘老板,帮忙洗个车。”
“老刘,你这车洗得真干净。”
“老板,照旧,洗完记得帮我把车抛光一下。”
凭着踏实肯干的作风、热情周到的服务,刘春华的洗车店渐渐成为樟树市刘公庙镇的“明星洗车店”,刘春华也顺利地实现了稳定脱贫。当笔者问起如何走上脱贫致富路时,这位饱经风霜的汉子动情地说:“这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和扶贫干部的真帮实助。”
日子虽苦 披荆斩棘重塑信心
42岁的刘春华是刘公庙镇大公村天堑组村民,脚有残疾,其妻子聋哑,两人每天起早贪黑的干点农活,闲暇时间给人理发。由于劳动能力差,做事比别人慢,种田只能解决一家人的粮食问题,每年除去施肥、打药,种田也赚不了多少,理发的活计也不是每天都有,收入只够维持生计。2005年,女儿的出生给这个困难的家庭带来了欢笑,但一家人的开销也越来越大,生活变得异常艰难。2014年,刘春华家被纳入刘公庙镇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在了解刘春华的家庭情况后,时任大公村党支部书记的刘自如主动担起责任,与刘春华结成帮扶对子,多次上门看望慰问并鼓励他:不要放弃对生活的信心,日子尽管艰苦,但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身体虽然残疾,但要有新时期农民开拓进取的精神;还介绍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一些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听了这些,刘春华深受鼓舞。在一番仔细盘算后,开洗车店的想法在刘春华脑海中酝酿成型。刘公庙集镇周边的洗车店很少,加上228省道每天的车流量也较大,在省道旁开家洗车店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刘春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刘自如,刘自如听后当即表示支持。但要把想法变成现实却很难,光办营业执照就难倒了身患残疾、文化程度不高的刘春华夫妇。为帮助他们办理营业执照,刘自如多次跑市监局、工商局,垫付各类税金,填写相应表格。几天下来,终于顺利为刘春华夫妇办好了营业执照。2016年2月16日,这一天对于刘春华来说,是人生中意义重大的一天,他的洗车店顺利开张营业。
不懂技术 刻苦钻研寻出路
洗车是门技术活,如何快速地洗好一辆车并让顾客满意,这是一门学问。由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洗车店刚开张的那些日子,生意一度没有起色,刘春华夫妇很着急。为帮助刘春华夫妇尽快提高洗车技术,经过多方打听,刘自如了解到樟树城区有一家洗车店生意很红火,而且洗车店的师傅也是刘公庙人。于是,他上门求见,希望洗车师傅能教教老乡刘春华。洗车师傅在了解了刘春华夫妇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故事之后,二话不说,主动上门教刘春华技术。刘春华腿部残疾,在学习洗车的过程中遇到了比常人多几倍的困难,如多次受不住水枪的反作用力摔倒跌伤。但他没有放弃,咬牙坚持了下来。皇天不负苦心人,在洗车师傅的精心指导和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刘春华夫妇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术。
面对困难 开山见山迎刃而解
困难就像一座座大山里的山路,过了这个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弯是泥泞路还是平坦道。由于经济条件差,刘春华租的洗车店的位置比较偏僻,车行刚开始营业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开了一个洗车行,前来洗车的车主也就不多。为此,刘春华想出了“洗车免费剪头”的点子。之后,刘书记帮助春华洗车店制作宣传单到处传发,乡里乡亲主动介绍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他家洗车,店里的生意终于越来越好,刘春华一家人的生活水平也得以提升。如今,刘春华夫妇靠洗车每年有6万余元的纯利润,加上家里的农田收入,一年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彻底摆脱了贫困。夫妻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当下的好生活,对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