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评估研究

2021-02-04赵肖杭

时代金融 2021年1期
关键词:TOPSIS法评估模型反洗钱

赵肖杭

摘要:可疑交易报告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从数据向报告、报告向线索、线索向案件转化三个环节,构建了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评估模型。以A省H、F、B三市(2019年)为样本,运用TOPSIS法,对其可疑交易报告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并深入比对、分析评估结果,提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反洗钱 可疑交易报告 有效性 评估模型 TOPSIS法

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对于预防、打击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水平显著提升,但其有效性较国际反洗钱权威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科学构建评估模型,深入分析我国可疑交易报告工作的有效程度,对契合、引领新常态下的反洗钱工作理念,提升反洗钱工作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评估模型构建

评估模型指标体系:

(一)数据向报告转化(S)

1.客户尽职调查深度(S1)。第一,客户身份信息完整性(S11)=a1A1+b1B1①。信息项目完整度(A1)=样本客户已登记信息项目均值/人民银行规定应登记信息项目数量;客户信息完整度(B1)=信息登记完整的样本客户数/样本客户总数。

第二,客户身份信息有效性(S12)=a2A2+b2B2。信息项目有效度(A2)=1-样本客户错误、无效或未及时更新的信息项目数量/样本客户应登记的信息项目总量;客户信息有效度(B2)=1-存在信息项目错误、无效或未及时更新的样本客户数量/样本客户总数。

第三,客户尽职调查措施完善性(S13)。单指标结构,对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流程、措施和具体成效定性评价并分级赋值。

2.客户风险监测水平(S2)。第一,风险等级划分时效性(S21)=a3A3+b3B3。风险等级初始划分及时性(A3)=1-未在规定时间内划分风险等级的样本客户数量/样本客户总数;风险等级调整及时性(B3)=1-未在规定时间内重新审核调整风险等级的样本客户数量/样本客户总数。

第二,风险等级划分支持度(S22)=a4A4+b4B4+c4C4。划分依据充分性(A4)=金融机构自定义客户风险子项/制度规定的客户风险子项;划分标准合理性(B4)可参考划分标准的内容、阀值设定等,分级赋值评估;划分方法系统支持度(C4)可参考划分方法为系统、人工、系统+人工等,分级赋值评估。

第三,风险等级划分指向性(S23)=a5A5+b5B5+c5C5+d5D5。高风险客户分布1(A5)=高风险客户数量/异常客户样本数;高风险客户分布2(B5)=高风险客户数量/可疑客户样本数;低风险客户分布1(C5)=低风险客户数量/异常客户样本数;低风险客户分布2(D5)=低风险客户数量/可疑客戶样本数。

3.可疑交易监测水平(S3)。第一,系统信息支持度(S31)=a6A6+b6B6+c6C6。反洗钱系统信息完备度(A6)=反洗钱系统中可获取的关键交易字段数/可疑交易报告关键字段数;业务系统信息完备度(B6)=业务系统中可获取的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字段数/可疑交易报告全部字段数;系统信息衔接度(C6)可结合金融机构反洗钱系统与各业务系统信息数据的整合情况,以及相关数据要素的可获取性等,分级赋值评估。

第二,甄别分析充分性(S32)=a7A7+b7B7+c7C7。监测模型构建水平(A7)可从金融机构监测模型的罪类特征归纳、监测指标赋值区间设置、更新完善程度等方面综合分级赋值;客户交易行为预期与偏移分析水平(B7)可从交易行为主体可归并度、交易数据维度分析水平、交易数据粒度分析水平等方面综合分级赋值;工甄别分析水平(C7)可从分析人员从业年限、技能、年龄、稳定性、数量等方面综合分级赋值。

第三,可疑交易报告质量(S33)=a8A8+b8B8+c8C8。报告要素完整性(A8)=1-补正率-关键字段缺失报告数/可疑交易报告样本数;别理由充分性(B8)=抽样甄别理由涵盖其一(a客户职业、年龄、行业等基本信息,b客户风险等级,c客户的历史交易情况,d客户交易的可疑特征,e客户行为的可疑特征,f可获取关联客户的基本信息和交易情况)的报告样本数/6/可疑交易报告样本总数;甄别理由完备性(C8)=抽样甄别理由同时涵盖a、b、c、d、e、f(同上)的报告样本数量/可疑交易报告样本总数。

第四,异常交易转化率(S34)=a9A9+b9B9。异常交易报告转化率(A9)=可疑交易报告数/异常交易报告数;异常交易客户转化率(B9)=可疑交易客户数/异常交易客户数。

(二)报告向线索转化(R)

1.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数量(R)。第一,报告成型率(R11)=a10A10+b10B10。报告数量占比(A10)=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数/可疑交易报数;客户数量占比(B10)=重点可疑交易客户数/可疑交易户数。

第二,机构报告偏离率(R12)=a11A11+b11B11。横向偏离率(A11)=(单一金融机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数/该评估区全部金融机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数)/(单一金融机构交易总量/该评估区全部金融构交易总量);纵向偏离率(B11)=(单一金融机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数/多个评估区该金融机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数)/(单一金融机构交易总量/多个评估区该金机构交易总量)。

第三,区域报告偏离率(R13)=(单一评估区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数/多个评估区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数)/(单一评估区金融交易总量/多个评估区金融交易总量)。

2.重点可疑交易报告质量(R2)。第一,报告信息完整度(R21)=a12A12+b12B12+c12C12+d12D12+e12E12。主体信息完整性(A12)=主体要素完整的报告数量/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量;交易信息完整性(B12)=交易要素完整的报告数量/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量;特征描述明晰度(C12)=特征描述明晰的报告数量/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量;类型研判合理性(D12)=类型研判合理的报告数量/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量;整体要素完整性(E12)=要素完整的报告数量/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量。

第二,报告转化率(R22)=a13A13+b13B13+c13C13。报告直接转化率(A13)=直接移送侦查机关的报告数量/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量;政调查率(B13)=行政调查报告数量/(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量-直接移送侦查机关的报告数量);报告转化偏离率(C13)=(单一评估区以上两类报告数量/多个评估区以上两类报告数量)/(单一评估区金融交易总量/多个评估区金融交易总量)。

3.重点可疑交易报告类型分布(R3)。第一,类型分布率(R31)=a14A14+b14B14。类型分布率1(J14)=7类报告数量/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量;类型分布率2(B14)=12类报告数量/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量②。

第二,类型分布偏离率(R32)=a15A15+b15B15。单一类型分布偏离率(A15)=(最大单一类型报告数量/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量)/评估区经验值;多类型分布偏离率(B15)=(前N类可疑交易报告数量/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量)/评估区经验值。

4.强化修正指标(R4)。行政调查能有效推动报告向线索转化。因此,指标R4从行政调查转化率、调查报告质量两个层面进行细化。

第一,行政调查线索转化率(R41)=行政调查后移送侦查机关的线索数量/行政调查总量。

第二,行政调查质量(R42)=a16A16+b16B16+c16C16+d16D16+e16E16。主体信息完整性(A16)=主体要素完整的报告数量/行政调查报告总量;交易信息完整性(B16)=交易要素完整的报告数量/行政调查报告总量;特征描述明晰度(C16)=特征描述明晰的报告数量/行政调查报告总量;类型研判合理性(D16)=类型研判合理的报告数量/行政调查报告总量;整体要素完整性(E16)=要素完整的报告数量/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总量。

5.弱化修正指标(R5)。第一,线索信息属性(R51)=a17A17+b17B17。过渡账户为主体的线索占比(A17)=过渡账户为主体且无交易链账户信息的线索数量/线索总量;异地客户为主体的线索占比(B17)=身份证显示为异地且无本地地址(或经核实为虚假地址)客户为主体的线索数量/线索总量。

第二,线索转化时滞(R52)=a18A18+b18B18。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时滞(A18)=重点可疑交易报告与反洗钱系统首次抓取异常交易报告的平均天数差/90天;可疑线索时滞(B18)=移送线索与重点可疑交易报告的平均天数差/30天。

(三)线索向案件转化(J)

1.线索立案水平(J1)。线索立案是线索向案件成果转化的第一步,线索立案情况和线索定性的准确性是对线索立案水平的有效反映。

第一,线索立案率(J11)=a19A19+b19B19。立案线索数量占比(A19)=侦查机关立案数/移送线索总数;立案线索数量偏离率(B19)=(单一评估区立案数/多个评估区立案數)/(单一评估区金融交易总量/多个评估区金融交易总量)。

第二,线索定性准确率(J12)=初判罪类与立案罪名相同(近)的线索数量/立案线索总量。

第三,洗钱罪类立案率(J13)=a20A20+b20B20。洗钱罪立案率(A20)=洗钱罪立案数/移送线索总数;广义洗钱罪立案率(B20)=广义洗钱罪立案数/移送线索总数。

第四,洗钱上游犯罪立案率(J14)=a21A21+b21B21。上游犯罪立案率1(A21)= 7类上游犯罪立案数/(移送线索总数-广义洗钱罪立案数);上游犯罪立案率2(B21)= 12类上游犯罪立案数/(移送线索总数-广义洗钱罪立案数)。

2.案件成果水平(J2)。第一,案件破案率(J21)=a22A22+b22B22。破案线索数量占比(A22)=破案线索数/移送线索总数;破案线索数量偏离率(B22)=(单一评估区破案线索数/多个评估区破案线索数)/(单一评估区金融交易总量/多个评估区金融交易总量)。

第二,洗钱罪类破案率(J22)=a23A23+b23B23。洗钱罪破案率(A23)=洗钱罪破案数/移送线索总数;广义洗钱罪破案率(B23)=广义洗钱罪破案数/移送线索总数。

第三,洗钱上游犯罪破案率(J23)=a24A24+b24B24。上游犯罪破案率1(A24)= 7类上游犯罪破案数/(移送线索总数-广义洗钱罪破案数);上游犯罪破案率2(B24)= 12类上游犯罪破案数/(移送线索总数-广义洗钱罪破案数)。

二、初始指标权重设定

基于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评估思路和评估指标的分层级设计,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设定初始指标权重(集结后的一级指标判断矩阵表如表1所示,一、二级指标初始权重如表2所示,三、四级略)。

三、评估展望

运用该模型不仅可以从横向区域、纵向时点两个维度评估可疑交易报告工作的有效性,还可以通过拆分、组合相关指标,从部门维度(金融机构、人民银行等)、行业维度(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实现对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有效性的评估,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灵活性。基于研究时间约束,本文仅从区域维度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其他维度的评估实践有待进一步开展。

在今后的评估实践中,可从两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评估模型:一是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可结合可疑交易报告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正、完善,持续提高模型的适用性。二是决策分析方法。在决策分析方法的选择运用上,可结合评估对象、评估指标的不同,灵活运用,择优弃劣,使评估结果更为科学、准确。

注释:

①a、b、c、d的释义均为对应级次指标的权重。

②“7类报告”为涉嫌洗钱罪7类上游犯罪的可疑交易报告;“12类报告”为金融机构目前重点监测的12类涉嫌洗钱及相关犯罪活动的可疑交易报告。

参考文献:

[1]李东荣.反洗钱国际标准与监管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2]姜威.反洗钱国际经验与借鉴[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3]童文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反恐怖融资机制有效性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1).

[4]童文俊.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有效性探析[J].上海保险,2011(5).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TOPSIS法评估模型反洗钱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电能质量评估
浅析商业银行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