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空间理论分析《英国病人》中的存在主题

2021-02-04陆璐

文学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迈克尔

陆璐

内容摘要:迈克尔·翁达杰作为加拿大移民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代文坛久负盛名的作家和诗人。他以移民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和视角创作的小说《英国病人》,一经问世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分别从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来解读《英国病人》中的存在主题。几个不同物质空间来回反复,创伤主体饱受战争带来的苦痛,在历史大环境下,人们在不同的物质空间受到伤害从而引发了心理空间的变化,创伤主体试图通过建立跨种族的,跨国界的联系来治疗战争创伤,或成功,或失败。《英国病人》揭示了战争使得社会荒诞无序、生命虚无。

关键词:迈克尔·翁达杰 空间理论 存在主题 《英国病人》 心理空间

迈克尔·翁达杰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移民作家之一。作为一名移民作家,他跨越了种族,文化和民族。他和母亲一起移民到英国。十九岁时移民到加拿大,在那里他获得了多伦多大学的学士学位。迈克尔·翁达杰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存在很多个人的经历。因此,他的大部分小说是半自传,并且个人经历对主题以及写作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迈克尔·翁达杰的作品所关注的通常是流离失所者,被边缘化的人和移民等问题。他站在移民者的视角,关注这个特殊群体,将移民文化融合进世界文化中。《英国病人》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时刻,四个不同背景的可怜人聚到了一片废墟的别墅来,分别是一名“英国病人”,护士汉娜,印度锡克族工兵基普和卡拉瓦焦。“英国病人”一位从北非运来的面目全非的病人,因他不告诉别人自己的名字,大家都称他为“英国病人”,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四个人在这片废墟中重述着战争中的苦痛,试图重新与世界建立联系,重获新生。

一.物质空间下的存在:背叛与救赎

列斐伏尔所主张的物质空间指的是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物理空间,是现实存在的。《英国病人》的物理空间主要是废墟中的别墅和非洲沙漠。物质空间通过主人公艾尔麦西的闪回和回忆零散而混乱的呈现出来。来回闪现的物质空间展现出世界的荒诞,是存在主题的体现。存在主义主题主要涉及世界是荒诞无序的,人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主义文学中往往会涉及到对信仰的控诉,《英国病人》中的人早已信仰缺失,动摇基督教的教义。在北非沙漠中,以“英国病人”为首的欧洲探险家致力于科学探索和拯救生命,然而却参与了血腥的殖民,这违背了基督教的教义,在荒诞的世界里,信仰可有可无,基督教的教义也就无足轻重了。存在主义者认为即使在慌乱无序的世界中,人仍然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探险家艾尔麦西面对濒死的爱人,有两种选择,或是选择忠诚或是选择背叛,其实这两种选择的结局早已决定,前者背叛愛人,后者背叛国家。存在主义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分歧,到底是我把他人当做物品,还是当做具有能动性的人,反之亦然。凯瑟琳的丈夫没有征得她的同意,就决定带着她在沙漠中一起自杀,他将妻子当作物品,无视凯瑟琳的存在。北非沙漠里到处充斥着背叛,人们拥有着近乎绝望的抉择,信仰早已荡然无存,失去能动性的个体在荒诞的世界里毫无意义。

废墟中的别墅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洗礼,象征着重生,象征着救赎。存在主义可以被认为是乐观的哲学,乐观者认为在荒诞的世界里,人应该行动起来,为自己找寻意义。汉娜是一名加拿大护士,身边的亲人接二连三的离去,她感受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汉娜在无妄的世界里挣扎,努力弥补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绝望的汉娜把全部的希望倾注给英国病人,渐渐地,汉娜的虚无在与英国病人的交流中慢慢转化为存在。汉娜执意留下来照顾英国病人“她孤独地与所有事物抗争,她以一个旅行者的疲惫嗓音,唱着一曲新的自白。”(瓮达杰,1993)她孤独的抗争着荒诞的社会,做出自由的抉择,寻找自我存在的意义。萨特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提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其内涵就是反对将人物化。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小偷卡拉瓦焦的手被砍断,他被英国政府当做工具,早已物化,就像物品一样被丢弃,此外,残疾的手也隐喻着他的存在的缺失。在被无情抛弃后,卡拉瓦焦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然而在废墟中,他放下了伪装,吐露心声,逐渐找到存在。别墅对于伤害主体来说就是救赎场所,救赎他人,救赎自我,在荒诞中找寻存在的意义。

二.心理空间下的存在:绝望与希望

列斐伏尔认为心理空间是概念化的空间,是抽象存在的。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是不确定的,荒诞的。英国病人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间充满了仇恨和鲜血。瓮达杰并没有直接反映战争的残酷,而是呈现人的心理变化。世界是混乱无章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人的存在也是不确定的,在杂乱的世界里,存在没有意义,充满绝望。存在主义悲剧论认为,死亡是最终目的,死亡对于人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探险家艾尔麦西起初满怀希望,在沙漠中找寻代表希望的绿洲。后来为了拯救爱人,他走投无路,绝望的他只能背叛他引以为傲的一切,却还是换来了爱人冰冷的尸体。杂乱无序的世界,荒诞的规则,意气风发的探险家沦落为一个没有姓名的濒死之人。艾尔麦西的命运似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梅杰少校一般,因为名字,被人决定了命运,在荒诞的世界中,因为他的姓没有相信他。艾尔麦西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佼佼者似乎一直有选择权,然而他的命运早被安排。从他背叛基本伦理爱上人妻时,他结局早已注定。“渐渐地,我们变得无国籍。我来讨厌国家。我们因民族国家而变形,因国家而死。”(瓮达杰,1993)艾尔麦西的心理是从希望转化到绝望的,成为无名氏病人之后,丧失了求生的欲望。他只能依靠吗啡唤续命,于他而言死亡是最好的释放。艾尔麦西的心理创伤体现了生命的不确定性,没有了生存的意义,死亡就是最好的解脱。

汉娜与英国病人恰恰相反,她在令人窒息的绝望中看到了一丝希望。战争时期的汉娜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她失去了几乎所有她心爱的人,战争中的血腥与死亡早已把汉娜变得麻木。汉娜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因此她决定与外界隔离逃避痛苦的生活,选择与她认为是“绝望的圣徒”的英国病人住在别墅中。在照顾英国病人后,汉娜不再像行尸走肉般活着,他人的生死都在她一念之间,汉娜活下去的理由因英国病人的存在而存在。后来,英国工兵基普的出现,让汉娜开始寻求希望。在战争中,汉娜失去了至亲之人,失去了生存的意义,身边的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战争结束后,战争留下的影响使她变得痛苦无望,她早已丧失人类信仰和精神,周围的一切都变得莫不相关。汉娜一开始选择默默地舔舐伤口,后来慢慢打开心扉,叙述自己的创伤经历。即使战争远远没有结束,生命还得继续,黑暗的尽头一定是光亮,汉娜的重新出发就是无边黑暗中的一丝光亮。汉娜和艾尔麦西的心理空间体现了存在主义的主题:世界的荒诞,生命的不确定性。

三.社会空间下的存在:压迫与反叛

列斐伏尔认为,社会空间是物质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融合的产物。物质空间和心理空间相互影响作用,但是,无论是在物质空间或心理空间中,社会空间在人类生活中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空间也可以被理解为社会大环境,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存在主义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自由抉择,人们选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在无意义的社会中企图创建联系,寻求希望。艾尔麦西的结局早已注定,在二战这个历史大背景下,他就注定不能独善其身。沙漠是混乱无序的象征,在沙漠中,不存在秩序。人的存在战争中,从来都是无比渺小。作品中的沙漠具有双重含义,首先是无尽的毁灭,其次也代表了永恒。在历史的巨轮下,人的存在毫无意义,但是人的情感却可以永存。在战争的阴影下,四个受伤的年轻人相聚,他们互相倾吐心声,试图建立联系,寻求救赎,重获希望。

“社会空间是梦想,欲望,幻想,象征,潜意识和情感等世界,难以传达。它是人类相互交流的空间”(张子凯,2008:32)在某种程度上,社会空间等于社会背景。小说主人公必须进入一个特定的社会,而社会又决定了人物的命运。国际动荡是《英国病人》的社会背景,种族主义,血统和殖民化等压迫充斥着世界。战争的年代,也就预示了世界的荒芜,生活痛苦不堪。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别墅是一个人们将反抗付诸实践的空间。在这里,受过伤害的年轻人们,互相舔舐伤口,交流情感,重建联系,在无序的世界中,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心底的那一片光明。无论是英国病人,汉娜,还是间谍,尽管都曾屈服于命运的压迫,但终究是选择了自由,英国病人选择“死亡自由”,汉娜选择“命运自由”,间谍选择“心灵自由”,或多或少的在社会空间下反叛着压迫,他们在别墅内打破界限,建立联系,寻求安慰。即使早已被苦不堪言的生活压垮,可但凡有一丝寻找自我的机会也绝不放弃。

四.结论

《英国病人》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用心的探索者历史浪潮背后的点点滴滴。该作品的主题丰富内涵深刻。本篇文章主要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探讨了《英国病人》这部作品中的存在主题。《英国病人》这部小数中出现的物质空间,主要是北非的沙漠,和意大利废墟中的别墅。在来回闪现的物质空间下,英国病人,护士汉娜,工兵基普,小偷卡拉瓦焦,分别冲破了自己的心理障碍,跨越了界限,与外界建立联系。瓮达杰作为一名移民作家,国际主义与跨国界一直是他关注的主题。在社会空间中,动荡的社会背景,早已决定了主人公的命运。在荒诞的世界下,无力抗争的创伤主体,躲进了别墅这个庇护所,找寻安全感与希望。《英国病人》下的荒诞世界里,生活是无望的,即使人们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也最终无法逃脱命运的摆弄,但却试图抓住每一丝的希望,努力寻求生存的意义。从空间理论角度解读这部小说,作者运用空间的来回闪现,剖析创伤主体的心理空间,挖掘了社会空间背后的历史和政治意义,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迈克尔·翁达杰的小说中的存在主义。

参考文献

[1]Concilio Carmelina. Michael Ondaatje's Divisadero as rhizomic novel. The journal of Commonwealth Literature, 48(3), 2013, 425-438.

[2]Lefebvre, Henri.(1991). The Production of Space.1974.trans. Donald Nicholson-Smith.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asil Blackwell Ltd.

[3]Ondaatje,Michael.The EnglishP-

atient[M].Toronto:Vintage Books,1993.

[4]Rorborough,David.The Gospel of Almasy: Christian Mythology in Michael Ondaatje′s The English Patient[J].Essays in Canadian Writing,No.67(1999):236-54.

[5]Sartre,Jean Paul.Existentialism and Humanism[M].London:Eyre Methuen Ltd,1973.

[6]Wolfreys, Julian, ed.Introducing Criticism at the 21St Century.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2.

[7]安晓红.《英国病人》中沙漠的象征意义.电影评价.(2008).(9),50.

[8]刘天玮,苗娴.《英国病人》中的存在主义意蕴[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02):64-67.

[9]王晓岚,谢劲秋.《英国病人》的象征意蕴解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03):49-52.

[10]张子凯.(2008).列斐伏尔“社会空间”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迈克尔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蝴蝶
神秘的呼噜声
我们是兄弟
瑞典:来自一个肉丸的报答
耍赖的彼得
摄影师的怪癖
《发展受阻》:荒唐之家求生记
不死之神
人性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