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浓浓中国味,和孩子一起过年!

2021-02-04

父母必读 2021年3期
关键词:孩子

对于中国人来说,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人们最看重的一个;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热气腾腾的饺子宴,

红红火火的大福字,

热热闹闹的大拜年……

这个延续了数千年的节日,

见证着孩子的成长,

也见证着中国家庭的每一次团圆与美满。

请与我们一起走进2021年的春节,

回忆过年的味道,

传承仪式感,

向往新一年的美好吧!

印刻在童年时光里的那些年味儿

文┃肖巍 张宣文

在中国孩子的记忆中,从他们懂事起,过年就是每年中最隆重的日子。长大后,这份回忆年复一年地加深,成为人们回忆童年里最幸福的時刻之一。回望小时候每一年过年的时光,就像是剥开了一颗又一颗甜蜜的糖……

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吗?现在的你会如何陪伴孩子过年呢?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代人在过年时的经历肯定会不同,也都有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春节记忆。我们收集了“80后”到“10后”的人们小时候在过年时拍摄的照片以及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留存在他们童年记忆里的年味儿吧!

“80后”

人物:佳佳

拍摄时间:1990年

拍摄年龄:6岁

拍摄地点:山西省临汾市的小广场上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过年可热闹了。街两旁的树上都会挂上红灯笼,广场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花灯。看,这是我在‘天女散花的花灯前拍的照片。妈妈还给我扎了一朵大红花,这可是那个年代过年时很多女孩子的‘标配呢!现在,我有了两个漂亮的女儿,我也和我的妈妈一样,喜欢在过年的时候把她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人物:琴琴

拍摄时间:1987年

拍摄年龄:3岁

拍摄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家中

“我小时候,照相是过年时家里人必须要完成的传统项目。妈妈早早给我穿上喜庆的新衣服,精心打扮一番,给我画上圆圆的红脸蛋儿,涂个粉色的口红,最重要的是额头上的小红点不能少。我对这个小红点的印象非常深刻,现在我的宝宝3岁了,过年的时候,我也喜欢在他的额头上点个幸福的小红点。”

“90后”

人物:雯雯

拍摄时间:1998年

拍摄年龄:6岁

拍摄地点:河北省孝感市雯雯的奶奶家中

“我家是个大家族,人很多,每年除夕,一大家子人都会尽量从天南海北赶回来,聚在爷爷奶奶家一起吃团圆饭。这一天,爷爷奶奶会笑得特别开心。”

人物:璐璐(左一)

拍摄时间:1999年

拍摄年龄:4岁

拍摄地点:山西省临汾市广胜寺飞虹塔下

“小时候,每到过年,妈妈都会带我去大姨家拜年,她们姐妹相聚,我也会和几个姨家姐姐一起玩。这是1999年正月初一那天,我在大姨家门口和姐姐们一起拍的照片,照相的人是我大姨。”

“00后”

人物:一鸣

拍摄时间:2005年

拍摄年龄:5岁

拍摄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家所在社区的黑板报前

“一到过年,社区就会举行各种活动,写春联、送福字、挂灯笼,还会专门组织人画喜庆的黑板报……这是爸妈带我参加社区活动时,在庆贺春节的黑板报前拍的照片。”

“10后”

人物:小团子

拍摄时间:2018年

拍摄年龄:不到1岁

拍摄地点:山东省青岛市的家中

“这是2018年春节时,爸爸给我照的,那时候我还不到1岁。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分别给我包了大红包,说是压岁钱,妈妈给我穿上了红衣服、红袜子。大家都希望我健康、平安地长大。”

中国年的仪式感,传统文化的种子

文︱萧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 教授)

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过年总有着特别的意义,年节的仪式感让传承变得更有意义,也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享受新年喜悦的同时,亲身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过年这一传统习俗年年都有,正是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好时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自然伦理和社会伦理两方面,以春节为首的传统节日正是这两方面的完美结合,也是培植与滋养孩子们热爱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只有除夕才叫过年吗?

不少小朋友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过年就是除夕那一天吗?”还真不是。传统的大年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时间段落,除夕与正月初一是其中的高潮部分,也是一家团圆的关键时间点。实际上,我们说的过年,是从传统大年的第一个节日—腊八开始的,让我们看看在大年这个热闹的时间段落里都有哪些讲究,小朋友们究竟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传统文化知识吧。

从腊八开始,过年啦!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是腊八的节日食品,又称“七宝粥”“五味粥”。腊八粥的传统制法是:先将大麦米、白芸豆、赤小豆、绿豆等拣好洗净,煮成半熟,然后加进稻米、小米、黄米,先用旺火,再用文火熬,使粥稀稠适中,吃时加糖,并拌入预先煮熟的红枣、栗子等。腊八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生津。

以前每到腊八这一天,孩子们早早就守在灶台旁,看着大人们将预先准备好的各种豆子、小米、黄米等,熬煮成粥。熬粥的过程颇费时间和火候,心急的孩子总会问:“快好了吗?快好了吗?”换来的总是妈妈温柔的一句:“别急,慢慢熬才好吃。”待到腊八粥隐隐的香气溢满厨房,浓浓的中国年味也真正拉开了大幕。

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的时间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为腊月二十四)。“二十三,祭灶王”,小年是祭祀灶神,送灶神上天的日子。民以食为天,灶是烹饪食物的专门场所,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炊事灶具,并出现灶神,以及将灶神视作居家火神。从古代文献记录看,灶神形象有男有女。到了东汉,灶神已经以男性为主,出现灶神夫妇。灶神家庭的出现,反映世俗社会伦理意识的增强,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庭的表现。北京大鼓词中有这样的唱词:“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老爷降吉祥。”

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孩子们除了观看传统的祭灶活动,还会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一起打扫卫生。即便是平时不太做家务的孩子,到了这一天,也要纷纷加入打扫庭院的队伍中。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可以鼓励他们用抹布擦擦桌子和凳子,扫扫地;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承担洗碗、洗衣服、晒衣服等工作。全家人一起劳动,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让祭灶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二十五,准备美食来“兜福”

食物的丰盛是大年的典型特征。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儿盼过年”,大人希望年成好,小孩盼望年节早早来临,因为年节时有许多平时难得的吃食与娱乐。从腊月二十五这一天起,美食的准备就正式开启啦,这个阶段也是孩子们的最爱。

祭灶之后,在“二十五,磨豆腐”的民谣声中,人们进入年节食物的准备阶段。磨豆腐过年,是传统社会的年节民俗项目。每到小年之后,人们就为年节食品忙碌,每家都要磨上一些豆腐,做豆腐干、豆腐丝、豆腐圆子等,豆腐谐音“兜福”。豆腐干,闽南人称为豆干,谐音“大官”,寄托人们的美好祝福。

当然年节食品不仅是豆腐,全国共享的过年传统食品是年糕,年糕制作的原料有糯米粉与黏的黍米面兩种,在早期社会黏性的米糕是年节祭神的供品,人们在祭神之后可以享用,所以逐渐成为年节的标志性食品,过年必吃年糕。过年吃年糕,意味年年俱高,祈求一年更比一年好。

年节中,糖果是必备的,因为小孩儿到家里拜年,一定要用糖果招待。旧时在北京过大年,无论贫富,家家都要预备的一种食品,名叫“杂拌儿”。“杂拌儿”是一些甜的干果、芝麻糖等食物的混合。新年新岁,要喜气洋洋,“杂拌儿”在色彩上显示了这点,红的是山楂糕,绿的是青梅,金黄的是开口笑、油枣,粉红的是染了色的花生粘、核桃粘,不但色彩鲜艳,而且吃起来也又香、又甜、又脆。

忙完了年节食品的准备,人们开始要沐浴斋戒迎接新年了。沐浴祛秽是旧时年节主要习俗之一。除了洗浴之外,还有剃年头,俗谚“有钱无钱,剃头过年”。所以很多孩子在岁末一定会被父母带去理发,剃好年头,干净过年。

二十八,贴花花

清洁沐浴之后,人们就要装点门庭了。贴花花包括春联、门笺、年画、窗花剪纸等。与窗花相配的还有一种状如小幡的“长笺”,上面刻有图案或文字,贴在户外,迎风飘舞,与春联、门神画交相映衬。窗花、春联、门笺等张贴的时间是从二十八开始,有的地方大年三十早上贴。别小看这小小的装饰,能瞬间将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空间营造成年味浓郁的节日空间。

亲子活动:写春联、贴春联

可以带孩子一起尝试写春联,这样的春联更有意味。如果不是自己写春联,用买来的春联,和孩子一起感受在除夕上午将春联贴在大门上的过程也很有传承中国年的意义。贴春联时,让孩子观察一下春联有什么特点,想想应该怎么张贴。然后告诉他要先看好横批联语的书写方式,以横批的首字方向为上联位置,横批末字对应的是下联位置,确定好之后,在大门的左右两侧贴好。

大年三十,隆重的除夕夜

当春联、窗花贴满千门万户,年节的高潮也就来了。大年三十,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是一个无比温情的日子。

中国人从有“年”的概念开始,就有了年夜饭,年夜饭来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礼。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传统年夜饭的菜肴充满寓意。中国南方地区的年夜饭有两样菜不可少,一是有条头尾完整的鱼,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南方俗称圆子,象征团团圆圆。传统北京人在年夜饭中必吃荸荠,谐音“必齐”,意味着家人一定要团聚。

压岁钱是孩子们在新年最盼望的礼物,又称押岁钱、压祟钱、守岁钱等。除夕夜吃完年夜饭,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以祝福晚辈平安度岁。压岁钱相传起源很早,但真正流行是在明清时期。

在辞旧迎新的除夕,以通宵不寐的形式守候新年就叫“守岁”。年夜饭后,各家闭门守岁,全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边聊天,直到五更天明,迎来新的一年。

小知识:吃年夜饭和接压岁钱的讲究

除夕的年夜饭,是一年最重要的团圆饭,餐桌礼仪不可不知,家庭最年长者坐在主位,家人首先给他(她)敬酒,然后全家人开始吃饭。吃年夜饭讲究关门吃,家人没吃完前,不得打开大门出去玩耍。饭后长辈给压岁钱时,孩子接时态度要谦恭,用双手接过压岁钱红包,屈身拜谢。

新年到,拜年啦!

春节是人们通过仪式辞旧迎新的过程,严肃地送与愉快地迎是一个前后衔接、相互依赖的过程。拜年庆贺是中国普遍的新年仪式,人们在送走旧年之后,以相互礼拜的方式,庆贺新年的到来。

从大年初一开始,亲友邻里要开始相互拜年了,拜年要行拜年礼。过去,晚辈给长辈拜年要跪拜,现在多数地区的人们已经改屈身为口说:“给您拜年。”到亲友家拜年,一般要带伴手礼,这些礼物都要有吉祥寓意。现在有许多人开始用微信拜年,微信自带的各种传统拜年符号可以选择使用,但也要根据不同对象认真斟酌,要表达恭敬与谦和,实现微信拜年如面的功能。让孩子收到微信红包后,及时致谢。

闹元宵,看灯会

元宵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故称“元夜”“元夕”。元宵典型的节俗是灯会,因此元宵又被称为“灯节”。隋唐是元宵灯会开始兴旺的时期,宋朝城市生活进一步发展,元宵灯火更为兴盛。清代元宵灯市依然热闹,只是张灯的时间有所减少,一般为五夜,十五日为正灯。

北京的花灯以纱绢、玻璃制作,上面画上古今故事。冰灯是清代的特殊灯品,由满族人自关外带来。这些冰灯“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极具观赏性。除灯火色彩的繁华外,还有“闹元宵”的节俗,元宵还有小戏表演,北方耍社火、唱秧歌、打太平鼓;南方演花鼓戏、唱采茶调。

有花灯自然有猜灯谜的活动,旧时人们将谜语粘贴在灯上,猜中者可以获得扇子、手帕、香囊、果品、零食等奖品,城中可以猜灯谜之处,往往是人群集中的地方。因此,孩子们特别喜欢在元宵节这一晚和家人们一起去逛灯会,猜灯谜,看漂亮的花灯,大年将在这样美好的景致和心情中过去,人们迎来新一年辛勤劳作的时光。现在有不少地方都恢复正月十五看花灯、猜灯谜的传统,可以带着孩子去体验一番。

过传统中国年,对中国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

年,起源于农业社会的丰年祭。一年一度的农作物收成之后,人们在岁末举行祭祀庆祝活动,感恩自然与祖先,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平顺。

后来我们将大年作为新旧年度时间的节点,并以系列的年俗活动来跨过这一节点,俗称“过年”。过年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可谓是“年度盛典”,是难得的家人团聚的机会。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年”是中国人的情结,是亲情、友情充分表达与交流的良机,是增进家庭伦理关系与情感关系的重要时机,也是家庭礼仪文化养成与家风传递的民俗节日。尤其是对于重视家庭的中国人来说,陪伴老人过节,和孩子们一起守岁,都有着别样的幸福意义。

传统过大年的习俗,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基本保持着,特别是亲人团聚、祈福迎祥的民俗主题依旧是年味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回家过年,依然是多数中国人的选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新年依然是中国人的心灵归属,是中国人童年的珍贵回忆。

小故事:古代的压岁钱什么样?

压岁钱有特制钱与一般通行钱两种。特制的压岁钱是仿制品,它的材料或铜或铁,形状或方或长。钱上一般刻有“吉祥如意”“福绿寿喜”“长命百岁”等。明清时期通常用流通的银钱作压岁钱。年夜饭后,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时,代表着对孩子的祝福,钱数多少不限,主要在于象征的意义。

亲子小游戏:家庭定制版藏钩游戏

这个游戏起源于汉武帝钩弋夫人的藏钩之戏。游戏开始前,每一位家庭成员手中藏有一件东西,说出与自己手中藏物相关的3个关键词,让大家一起猜一猜这件物品和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发生的哪件事有关。比如豆豆爸爸手中藏了一个乒乓球,说出的3个关键词是“学校体育馆”“5月份第二周”“豆豆”,大家一下子就想到了那次全家人一起去给豆豆的乒乓球比赛加油助威的事。这个小游戏可以让全家人用一个个的小故事,串联起幸福的回忆。

不一样的中国家庭,一样的中国年味!

文|滕朝阳(青少年博物馆公共教育推广人)

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过年风俗不尽相同。这些独具特色的当地年俗,不仅是我们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是现在的孩子们对过年的向往。即便是那些已经消失的过年风俗,也会在大年夜里被我们当成最动听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民俗不尽相同,过年的具体方式可能也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小朋友们想了解不同地方的过年风俗吗?这次,我特别邀请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五位朋友,各自介绍一下自己家乡过年的风俗,作为送给小朋友的新年礼物。

滕老师:

见字如面。我的家乡在青海省的东部地区,这里是黄河与湟水流域肥沃的三角地带。我们这儿有一些特殊的过年习俗,现在依旧保存得很好。

腊八这天很多地方喝腊八粥,但是我们这儿的农民还保持着吃洋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土豆)、青豆面和豌豆面煮成的“馓饭”的传统。吃的时候还要有个仪式,就是用手指头和筷子在每一间房子的门背面画一个十字,以祈求五谷丰登、人才兴旺。农民们还会从河里凿出冰块,分别立在田里的粪堆上,这是要祈求来年雨水充沛,有好的收成。

有些人家年夜饭的主角不是饺子,而是“疙瘩”(青海传统节日美食,类似于馄饨,油面馅,馅料足皮厚)或臊子面。人们不仅自己吃年夜饭,还要给家里的牲畜准备年夜饭,狗、牛、骡马都能吃上馒头。打醋蛋又是一项比较特别的年俗,所谓的打醋蛋就是将几块烧红的石头放在铁锹上,放到各个房间和牲口圈,人们经过的时候会往上倒醋,据说这样可以消解晦气,给人畜祛除瘟疫。

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这儿的孩子总是特别开心,除了能吃到具有当地特色的食物,还能参与打醋蛋的活动,还能给家里辛苦劳动一年的牛、马等牲畜送去好吃的馒头……他们都可盼着过年了!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  白长星

我的点评:老年俗的传承,让孩子们感受到人们对劳动的热爱

青海的河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这里有着悠久的农耕传统,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地农民将对农耕的重视融入到了春节的庆祝中,特别是给家里的牲畜准备年夜饭的做法,更体现出农业耕作时人畜配合产生的情感,朴实的农民将它们当作了自己的家人。打醋蛋的做法多少也有些科学性,因为醋酸确实能够杀死部分细菌。在这些老年俗的传承中,小朋友们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并传承下去。

滕老师:

见信如晤!我来自黄飞鸿的老家广东省佛山市,这里是武术之乡,不过我不会无影脚,也不懂咏春拳。我现在把佛山的几个过年习俗介绍给您。

首先,相较于北方的饺子,我们更注重吃“甜糕”。再就是过年时我们这里的气候是温暖如春的,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各种庆祝活动都会轮番上演。在众多的活动中,“行祖庙,拜北帝”是最热闹的。祖庙北帝是佛山的地方保护神,佛山人将其视为与祖先等同的地位。為了能在初一烧上头炷香,期望来年好运,佛山好多人都会在年三十晚上就开始排队,据统计每年初一来祈福的人都有20万人以上。比拜北帝更声势浩大的活动是“行通济”,也就是到桥上走一走,人们认为这样能带来好运,每年参加行通济的人数超过60万。

“粤俗好歌。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欢乐。”我们这里有“卖懒”的习俗,卖懒时要唱“卖懒歌”。卖懒时,家长们领着自家的儿女结成队伍,提着灯笼沿街巡游,口唱“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现在的迎春花市上,能看到很多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售卖鲜花,勤工俭学,这就是在用实践摒弃懒惰,勤奋努力。

佛山的醒狮表演也是我们当地过年的一大特色。醒狮表演的高潮是“采青”。“青”是用红绳绑住的一个红包(我们叫“利市”)和一捆青菜。狮子会一次完成“采青”,将利市取下后,会把“青”吐出来还给设“青”的人,如果设青的主家能够顺利“接青”,则表示大吉大利。舞狮表演时往往还会伴随着声音洪亮雄壮的鼓乐伴奏,鼓手是舞狮的指挥者,舞狮的表演需要表演者之间互相配合,舞狮者还会与观众亲  互动,形成和谐祥乐的局面。

广东省佛山市  黄希瑞

我的点评:共同参与,让年的气氛更加浓烈

佛山的年俗活动有着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群体性特征。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敬祖追远、祈福避害、克勤修睦的优秀因子在佛山的年俗中都有所体现。据我所知,广东人给孩子包的红包里面的数目往往不多,这保留了压岁钱的本意,而没有让金钱味冲淡年味。孩子们领到压岁钱时收获的更多的是开心,而不会太在乎数目的多少。佛山的舞狮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舞狮活动的开展往往是多个社区共同参与,不同的社区会互动竞技,这让过年的气氛更加热烈。在这里过年,更有大家一起过大年的感觉。

滕老师:

来信敬悉。俺们这圪  (东北方言,这地方的意思)过年老有意思了。听家里老人讲过去过年的习俗,对比现在过年的习俗,我发现俺们这儿变化不是特别大。

首先说说吃的方面,年夜饭的饺子是必不可少的,有的饺子馅比较特别,是酸菜的,这是一种腌制的大白菜,平时更多地用来和猪肉、粉条搭档,这又是俺们东北的另一道大菜——猪肉酸菜炖粉条。另外,各种“冻”是过年饭菜中的一大特色,比如猪皮冻、鸡肉冻、鱼冻等等。哦,对了,滕老师,冻梨您吃过吗?这绝对是冬季里的开胃水果。我总结,俺们这圪  春节期间吃的习俗是冰火两重天,要么热热乎乎,要么透心凉!

穿的方面,我记得我小时候过年,年轻的女性往往会准备一件花棉袄,一般是红花绿叶的纹饰,出门拜年时,在冰天雪地里看上去就那么鲜亮好看!天寒地冻挡不住俺们东北人运动的激情,在春节中能动起来的活动可真不少!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参与的扭大秧歌,孩子们喜欢的抽陀螺,还有充满泥土气息的二人转,都让东北的春节显得喜气洋洋。

辽宁省沈阳市 张建国

我的点评:冰火两重天,热闹过大年

东北地区的过年习俗,从饮食穿着到娱乐都像极了东北人豪爽的性格。东北地区的人们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天寒地冻的气候条件,让大自然成为美食制作的“大厨”,各种冷食让睡火炕的东北人不容易上火;而炖煮的各种热菜,既有能量,又能让冰雪中归家的人不着凉。别人看来很俗气的大花棉袄,是因为天地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需要这样的撞色来点缀,所以红配绿和白雪覆盖的黑土地显得特别和谐,凸显大地之美。在东北过年,肯定是得劲的。

滕老师:

承赐琅函。我们这儿过年的习俗还真有几样比较特别。比如在过年的时候,家里的老人会把祖宗牌位都摆好,在牌位面前摆好各种饭菜点心,意思是邀请逝去的亲人一起过年。包饺子的时候,我们会在其中某几个饺子里放上一枚洗净的硬幣,祝福吃到特殊饺子的家人会交一年好运。

奶奶还曾经跟我说,早些年,煮饺子的饺子汤凉透了之后,大人们会带着孩子,用水桶挑着饺子汤,小心翼翼地分别浇到每一棵苹果树下。滕老师,你知道有句话叫作“烟台苹果莱阳梨”吗?我想烟台的苹果之所以好吃,这是因为我们把苹果树当成了家人。

除了吃饺子,我们这儿做的花饽饽也非常别致,各种各样造型的花饽饽,个头大,颜色多,吃起来松软喷香。

在整个春节的庆祝过程中,我们烟台还有一项特别的节点,那就是我们会在正月十三过一个“渔灯节”。只有烟台所属的蓬莱有几个渔村过这个节日。当地的渔民非常重视这个节日,他们会准备整头猪,准备最美的花饽饽,准备最大个的鱼来敬献给海神,以祈求大海来年赐予他们丰厚的收成。渔灯节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山东省烟台市 苏彦合

我的点评:尊重自然的赠予,是给孩子最好的过年课

烟台的果农会把饺子汤浇到苹果树下,这个故事听来让人感动。千百年来,中国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对待一棵果树也用情至深,孩子们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中长大,怎会不深爱这片土地?烟台地处胶东丘陵地带,适合果木生长,却没有多少粮田,因此面粉就成为比较珍贵的食材,对珍贵食材的重视,才会让胶东花饽饽大放异彩,成为节日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向海而生是危险的营生,所以淳朴、实诚的胶东人愿意把自己财富中最优质的东西敬献出来,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祈求。

滕老师: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我们这里过年和全国各地的习俗差不多了,我就说说我们家乡的年夜饭吧。我们这里的年夜饭一般要用“三全”,也就是全鸡、全鱼、全鸭;“三糕”,也就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也就是鱼丸、肉丸、藕丸。按照流传的规矩,年夜饭开饭前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年夜饭不一定非得晚上才吃,一般就是正常的晚饭时间就可以的。

前面说的“三全”“三糕”“三丸”可以少,但是有道菜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必不可少,但是这道菜还不能吃,只能用来看,这道菜就是—鱼。之所以不能吃它,是因为这道菜是用来祈祷福气能年年有余的。我的孩子如今已经8岁了,他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年年有余的意思,每年年夜饭上桌的时候,他都会奶声奶气地告诉大家:“不可以吃鱼哦,因为我们要年年有余!”

湖北省黄石市 王小勇

我的点评:讲究和规矩构成的传统礼仪,让文明代代传承

类似年年有余的“谐音梗”还出现在春节的其他美食中,比如豆腐是“都福”或“兜福”,饺子是“交在子时”,年糕是“年年高”,等等。人们把美好的寓意放在节日的食物中,直接表达的是美好的期待,在更深层次反映的却是传统文化的无处不在。开饭前要先祭祖,年夜饭上必有鱼,但是不能吃,这些讲究和规矩构成的传统恰恰就是文明传承、文化延续的生动体现。孩子在这样的文化中长大,对传统会有敬畏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中国传统节日亲子活动清单,送给你!

文|肖巍  张宣文  专家支持|滕朝阳(青少年博物馆公共教育推广人)

童年体验,会印刻在孩子一生的记忆中。陪孩子一起过中国传统节日,不但能够给孩子带来丰富的童年体验,而且是孩子了解、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除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节日,其实一年之中还有很多中国传统节日值得被我们了解。春节为万节之首,也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因此,我们从春节开始,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一年中较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在这些节日中可以陪孩子一起做的事情。

按照参考清单,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启中国传统节日之旅,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和孩子一起学说吉祥话,学习拜年的礼仪,还可以阅读和过年有关的经典绘本,了解关于春节的传说和讲究,过一个仪式感满满的中国年。

农历正月初五破五节

破五的意思是此前春节的诸多禁忌在这日之后皆可破;此外又称“送穷日”和“迎财神”的日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天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新年计划或愿望清单,比如改变哪些坏习惯,养成哪些好习惯,制定新一年的阅读计划,等等。

农历正月初七人胜节

又称“人日节”,即人的生日。古时人们在这天会头戴一种被叫作“人胜”的饰品。这天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用彩纸制作成漂亮的发簪等头饰,戴在头上。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和孩子一起做灯笼,提前制作灯谜,挂在客厅的墙上,并准备好一些手工小礼物,办个元宵节猜谜灯会,猜对的人会被赠送小礼物。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汤圆、摇元宵。

农历二月初一中和节

始于唐代,此时正值万物复苏,农事开始之际。可以和孩子一起种一株植物,并鼓励孩子用观察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观察植物从一粒种子到开花的过程,感受生命的神奇之处。

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

又称龙抬头、春耕节,古时人们这天会敬龙祈雨,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天可以和孩子一起仰望星空,寻找东方苍龙星宿的“犄角”。你还可以和孩子分别画下这条龙,看看谁画的更像。如果操作有难度的话,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查资料找到这个星宿的图片,和孩子一起画一画。

农历二月十二花朝节

这时正值百花盛开,古人专门设立节日,为百花过生日(因不同地区花期不同,也有在二月初二或二月十五或二月二十五过节的)。我们可以邀请几个家庭联合起来,一起到公园游玩,看到桃花,背一首古诗,奖励一个礼物;看到杏花,也可以背一首古诗,奖励一个礼物,以此类推,帮助孩子们认识不同种类的花朵,也激励孩子们提前多背古诗。

春分前后春社

祭祀土地神,祈求获得好收成的日子。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种豆子,引导孩子通过绘画、拍照、文字等形式记录植物的变化过程。

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

这个节日是古代人类祭祀生育之神的日子,后逐渐发展为郊外游春的节日。这天全家人可以一起外出游春、野餐。春游前,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一起认真准备野餐的食物,比如一起做肉松饭团、咸蛋黄饭团,看看有哪些不同的食材搭配起来更好吃。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

禁生火、吃冷食是寒食节最广为人知的习俗。这天可以为孩子讲一讲春秋时期名君晋文公与忠臣介子推的历史故事。

公立4月5日前后清明节

传统祭祖节日。这天如有祭祖活动,带着孩子一起参加,让孩子体验庄重的祭祖仪式,但提前一定要告知孩子原因、过程和礼仪。还可以去当地的革命烈士陵园扫墓,去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

小满祈蚕节

是古时祭祀蚕神的日子,也就是纪念嫘祖,感谢她发明了养蚕缫丝的方法,让人类从此有衣服可穿。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家里的旧衣服改装成新的物品,比如把旧牛仔裤改装成牛仔包,或者为白衬衫加上装饰品,看看如何搭配更有设计感。还可以寻找绞丝边的字,比如练、经、绩这些字都和丝织品有关系。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让孩子亲自参与到准备粽子的全过程,带着孩子去买粽叶、米、红枣等食材,让孩子帮助清洗食材,教孩子如何包粽子。还可以教孩子制作五彩绳、做香囊,也可以一起做微型龙舟模型、去野外采集野艾蒿等。

农历六月二十四观莲节

带孩子欣赏荷花,观察荷花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感受夏日独特的景致。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

和孩子一起仰望星空,寻找夏季大三角,并给孩子讲一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这是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看电影《寻梦环游记》,通过精彩温暖的故事让孩子对死亡有新的理解。

秋分前后秋社

这是农民丰收节,用来祭祀与酬报土地神。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果园采摘蔬菜或水果,看看属于这个季节的食材有哪些,感受丰收的喜悦,带孩子亲近土地、感受大自然神奇。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和孩子一起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与孩子一起读与中秋节有关的经典绘本,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与节日习俗。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可以一起玩月字主题的飞花令。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和孩子去登山秋游,捡拾秋天的落叶,并且把它做成精美的书签和贴画。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

我国北方祭拜祖先的传统节日。这天,可以以绘本故事为契机,为孩子打开生命教育的大门。比如共读绘本《小小的她的来访》《我会永远陪着你》等。

公立十二月二十一日冬至

让孩子亲手包饺子、煮饺子,体验享受劳动成果的乐趣。还可以在向阳的地方立一根棍子,记录正午时分影子的长度。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

带孩子去超市购买煮粥的食材并且辨认不同的杂粮,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清洗、泡豆子的过程中。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节

带着孩子一起准备年货并亲手制作甜甜的糖果,用来“粘住”灶王爷的嘴巴吧。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除夕

我国北方祭拜祖先的传统节日。这天,可以以绘本故事为契机,为孩子打开生命教育的大门。比如共读绘本《小小的她的来访》《我会永远陪着你》等。

中国传统节日绘本推荐

除了一起过中国节,节日背后的故事也值得细细品味。我们挑选了10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绘本,一起来看看吧!(排名不分先后)

《团圆》

明天出版社

《打灯笼》

新世纪出版社

《灶王爷》

天津人民出版社

《兔儿爷》

天津人民出版社

《香香甜甜腊八粥》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饺子和汤圆》

连环画出版社

《龙的故乡》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奶奶的絲线爷爷的船》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海豚出版社

《灯孩儿》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的我们很熟悉,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有的应该被我们重新重视起来,它们大都以提倡勤劳、节俭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是中国民族生生不息发展的见证和文化瑰宝。让这个春节,成为我们和孩子一起充分体验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开端吧!

猜你喜欢

孩子
你们这群寂寞如雪的女(男)孩子!
五招搞定孩子的磨蹭
那些特别“听话”的孩子……
顽皮的孩子
孩子的画
Hey Blue!蓝孩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