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伏笔照应 结构严谨

2021-02-04刘克锡

故事作文·高年级 2021年2期
关键词:陈慧私事伏笔

刘克锡

【习作主题】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日常生活中,我们说的话应该是抚慰别人的暖阳,而不应是伤害人心的利剑。不声张别人的私事,不嘲讽别人的难处,克制自己的评价,是对人对事最好的尊重,也是做人的善良之处。请以“善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病文入院】

不泄露朋友的私事

湖北荆门市沙洋县五里中心小学六(1)班 刘思颖

陈慧家租的房子离我家不远,我们一起上学、放学,因此成了好朋友。

一天,我发现陈慧很不开心,问她有什么事,她一声不吭。

放学回家,做完作业,我想到了陈慧,便向她家走去。还没进门,就听到她媽妈的吼声:“喝!喝!我让你喝酒!”很明显,她妈妈对她爸爸发火了。我赶紧闪到一旁。她妈妈继续吼道:“我跟你讲,我已经给慧办好了转学手续,明天我们就回老家。没了人管你,你再去喝吧,喝醉了打人,我看你再打谁……”我连忙撤退。

第二天,陈慧真的没有来学校。同学们议论纷纷,可谁也不知道真正原因。后来几天,有同学直接问我:“刘思颖,你们家离陈慧家很近,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对于她家的情况,我知道一些,但我不能把同学的私事公之于众啊!我得让朋友离开得体面,于是我隐晦地回答:“谁不想自己的老家呢!”

【病因诊断】

小作者没有泄露朋友的私事,这是对人最好的尊重,文章选材立意恰到好处。美中不足的是,文中许多地方缺少交代,让人读起来不明不白。要想让文章情节合情合理,我们可以设置一些伏笔、照应等,将事情介绍得更清楚,使文章结构更紧凑。

【诊疗处方】

伏笔,即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或事预先做出某种提示或暗示;照应,即对前文预伏的内容进行关照和呼应。文章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情节更加连贯,脉络更加清晰,结构更加紧凑,中心更加突出。

【康复出院】

我知道了朋友的私事湖北荆门市沙洋县五里中心小学六(1)班 刘思颖去年,我们班转入一名新同学——陈慧。她是随妈妈一起来“投奔”爸爸的,在我校插班。她家租的房子离我家不远,我们一起上学、放学,因此成了好朋友。(简介朋友关系,为后文作铺垫。)

这学期开学不久的一天,我发现陈慧很不开心。平常一下课她就会跑来和我玩,可是那天她没来找我。我找她玩,她也无精打采。问她有什么事,她更是一声不吭。而且,中午休息时我发现她妈来过学校。(“发现她妈来过学校”为后文埋下伏笔。)她一定有事瞒着我!

放学后做完作业,我想到了陈慧,于是向她家走去。“啪啦……”还没进门,我就听到好像是摔瓶子的声音,接着听到了她妈妈的吼声:“喝!喝!我让你喝!”很明显,她妈妈对她爸爸发火了。我赶紧躲到一旁。她妈妈继续吼道:“我跟你讲,我已经给慧办好了转学手续,(照应前文,揭开陈慧妈妈到校的秘密。)明天我们就回老家。没人管你,你继续喝吧,喝醉了打人,我看你再打谁去……”难怪陈慧不高兴呢,原来她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啊!我好舍不得陈慧转学呀!可是我一个小孩又能做什么呢!这一夜,我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心理描写很真实。)

第二天,陈慧果然没有到校,同学们议论纷纷:

“可能生病了吧!”“听说转学了。”“是她爸妈找不到工作了吗?” (写同学们的议论,引出“我”为朋友保守秘密。)

后来几天,有同学直接问到我了:“刘思颖,你和陈慧平时都在一起,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这叫我怎么回答呀!我不能把同学的私事公之于众啊!于是我惋惜地回答:“谁不想自己的家乡呢!”

现在,我虽然一直和陈慧保持着联系,但我从不问她为什么回老家。(略写从不过问此事,表现对朋友的尊重。)

猜你喜欢

陈慧私事伏笔
个人事项报告并非“私事”
Drawing
莫以私事废公心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大家来找茬
Word Changing单词变脸
退路
微澜尽处是狂涛——《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伏笔手法漫谈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谈《斑羚飞渡》中的伏笔照应
办公室里“沉默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