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新技术成为老年抑郁症的“新病因”

2021-02-04张雯静

家庭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老伯老太老家

张雯静

网络时代,有些老人“掉队”了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也就是说近2亿60岁以上的老人(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2.54亿)从没有接触过网络……

● 场景1 为啥“空车”总是不停呢?

“唉,又不停!”满街都是挂着空车标志的出租车,但怎么都招不停……这样的事情,74岁的吴老伯和老伴已经记不得经历了几次。后来问了很多人,吴老伯夫妇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出租车司机不停车,是因为已经通过手机接了订单,“可我真的不会使用那些打车软件啊!”无奈之下,吴老伯和老伴约法三章,就算再想乖孙孙,也不能超过晚上10点离开儿子家,“打不到车至少我们能坐公交和地铁回家嘛!”吴老伯苦笑着说,他觉得抛下他们的不只是那一辆辆出租车,而是这个时代。

● 场景2 不会用自助服务机,只能在人工窗口排长队

小张在上海名牌大学博士毕业,作为人才引进,进了高科技企业当工程师,还落了户、买了房,娶了媳、生了子,眼看着疫情得到控制,就把老妈张老太从农村老家接来上海同住。初到上海,张老太觉得一切都很新鲜,但也有点陌生、害怕,比如这次要去医院配一点治疗慢性病的药,却发现自己完全弄不懂上海医院的“规则”,戴口罩、测体温、出示健康码……看着身边的人刷着手机鱼贯而入,张老太有些手足无措。她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健康码,好在一旁的工作人员主动上前帮忙,引导她去一旁手动填写纸质表格,才顺利地进入医院。可站在一楼门诊大厅,看着那一排排自助服务设备,张老太再次懵圈了,“我们老家农村的卫生院可没有这些。虽然在老家我也去城里看过几次病,但一般都是让在老家的女儿提前帮我挂号,然后带着我去科室找医生开药。现在女儿在老家,儿子、媳妇工作又忙,我想着不麻烦别人,就自己过来,可这些机器我不会操作啊!”好容易找到一个导诊员,问清楚操作步骤,可一转头又给忘了,“真是老了,跟不上趟了!”在机器前,张老太琢磨了半天,最终只能无奈地回到排着长队的人工窗口。

● 场景3 害怕“迷路”,所以还是窝在家里吧

“有的时候,真觉得自己寸步难行。”家住上海闵行区某高档住宅区的64岁苏阿姨也抱怨自己在智能时代“处处碰壁”。几周前,为了帮儿子带孩子,她从东北老家“迁徙”到了上海。可是“哪儿也不认识,导航、打车都不会……”有那么几次,苏阿姨想着儿子媳妇忙,自己每天窝在家里看电视也无聊,就曾尝试一个人坐地铁出去溜达,却被地铁站的各种指示牌弄得晕头转向,最终还是打电话让儿媳把她“解救”出来。更多时候,她只能窝在家里,带带孩子,做做家务,日子单调而枯燥。

● 场景4 不认真学,还是学不会?

“你太笨了,就这么难吗?”因为教母亲使用智能手机,在单位一向以脾气好著称的小林和69岁的母亲已经吵了好多次了。让小林不能理解的是,用微信发送图片给好友这么简单的操作,已经重复教了不下20遍,可母亲还是不会。小林觉得是母亲“学习”的态度不认真,但母亲也是一肚子委屈,明明很认真地在学习,可就是记不住。最后,母亲觉得自己被嫌棄了,一甩膀子不学了,母子俩不欢而散。

● 场景5 不会用手机,儿女的孝心无法送达

在上海某外资银行工作的客户经理孙女士眼中,住在江西农村老家的父亲(78岁)保守而固执。她抱怨道,因为父亲只会使用手机的接打电话功能,她甚至连快递也没法给他寄。因为现在快递员都把快递放进小区的智能柜,随后以短信的形式发送提取码,让收货人自己去取,可他不会用短信功能,就无法取快递……“有的时候,我要给他买点东西表表孝心,只能先寄给老家其他亲戚,再让亲戚转交给他。”

● 场景6 刚学会一个“新玩意儿”,又出现一个更新的

“嘀”,看着13岁的小孙女娴熟地划着手机,扫码打开了一辆共享单车,退休工人王先生心里既感慨又失落。王先生自认为学习和接受能力不错,平时微信用得也挺溜,可碰到手机支付、共享单车这类流程稍微复杂一点的操作,他还需要向孙女“请教”。他感慨道:“我们刚学会了微信,年轻人又学会了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好不容易看到赶上时代的希望,结果更新的事物又出现了。”

建议:耐心带着老人融入科技新生活

老年群体被“互联网+”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必要的科技和互联网知识;学不会智能设备和应用的复杂操作;年龄渐长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降低;内心恐惧、抗拒;缺少学习的机会和场所;子女对老人的陪伴有限,教其学习新知识的时间不多;移动软件不贴心,没有考虑到老年群体用户的需求,硬件不完善等。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给予老人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善意体恤,是一个文明社会应当有的温度。所以,现在社会各界也在努力着,各地的老年大学开展智能手机班,老师们从安装手机应用到扫码点餐,从网购车票到预防网络诈骗,一一进行讲解示范;社区方面也有类似课程,就是希望让更多老人努力跟上这个时代。

此外,让老人不觉得孤独、“掉队”,还需要子女的关心与耐心。如果子女不能做到耐心、关心,帮助父母跟上时代的步伐,久而久之,许多老人甚至有可能出现各种身心障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抑郁倾向,而任由其发展,抑郁症也是早晚的事。所以,千万不要让生活便利的新技术成为老年抑郁症的又一个“新病因”。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篇在网上收到无数赞扬的帖子,他是这样说的:“我花了一年时间,才教会母亲使用智能手机。虽然她现在仍会连不上网络、误删各种App,但我都不厌其烦地帮她解决。小时候,父母将我们带进了他们的世界,一遍又一遍地教我们走路、说话、写字……而现在的我们,也应当多一分理解和耐心,将父母带进我们的世界,带入这个万物互联的世界。”

猜你喜欢

老伯老太老家
老伯和桃园
最美是老家
乡下老家
乡下老家
八旬老太和她的两元“发廊”
L 老太再婚
老家
老太网上聊天 唤醒百名迷途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