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到哪些,能让我们远离胃癌

2021-02-04

家庭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萎缩性螺杆菌复查

前不久,我科室一个实习医生因胃癌死亡,仅24岁。发病前一周,患者还在打篮球,因上腹不适去做胃镜,发现胃印戒细胞癌并广泛转移,没多久就并发肺栓塞而死亡。而他还不是我见过的最年轻的胃癌患者,目前,我诊治过的最年轻的胃癌患者是19岁。

在我国最常见的癌症里,胃癌排名第二,患者数占全世界胃癌患者数的40%。虽然胃癌的高发年龄在50~80岁,但近年来19~35岁的年轻胃癌患者数量比30年前翻了一番,国内胃癌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且以恶性程度高的胃癌居多。

高发人群有7类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胃癌患者?哪些属于高发人群?研究显示,胃癌更偏爱以下几类人:

1.40岁以上的男性。40岁以上的胃癌患者占胃癌总患者数96%以上,而男性患胃癌的几率为女性的2倍多。

2.重口味者。尤其是习惯吃高盐、腌制、烟熏、特别烫的食物,或进食新鲜蔬菜较少者。

3.生活习惯不好者。比如长期吸烟、饮酒、不爱运动、肥胖等人群。

4.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杆菌是被公认的头号胃癌致癌因子,据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39%的胃癌发病率。

5 .胃有问题的人。有胃癌癌前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做过胃部手术的人,或有胃癌癌前病变者,如肠化生、异形增生(又称为上皮内瘤变)。

6.家族有肿瘤疾病史者。在两三代直系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者,其得胃癌的几率会更高。

7.有相关疾病者。比如恶性贫血者常常伴有萎缩性胃炎。

此外,出生在胃癌高发区,或在高发区生活过的人,患胃癌的几率也较高。

胃癌发病9因素

需明确的是,胃癌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一般认为是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可由遗传、地理环境、饮食、幽门螺杆菌、精神等多种因素引起,其中环境、饮食、幽门螺杆菌是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环境的破坏,空气、水源、食品安全等问题十分严峻,无不向人们的健康发出挑战。改善环境水质,尽量减少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污染,对预防胃癌有重大作用。

饮食因素 长期食用腌酸菜、咸菜、咸鱼、咸肉等食物容易诱发胃癌,这类食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进一步可转变成具有极强致癌性的亚硝胺和亚硝酰胺类物质。烟熏烧烤食物在制作过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其中很多都具有强弱不同的致癌性。环境潮湿食物易发霉,真菌毒素污染为强致癌物质。

因此,建议人们应低钠饮食,少吃腌制、烟熏、烧烤食物,拒绝霉变食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已被多项研究证实是肠型胃癌(绝大多数胃癌是肠型胃癌)发生的必要条件(不是唯一条件),也就是说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胃癌的可能性很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较非感染者胃癌发病率增高4~8倍,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39%的胃癌发病率。

因此,单从预防胃癌角度出发,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都要及早予以根除,尤其在胃黏膜萎缩、肠化之前根除,价值更大。

癌前病变 最常见的胃癌发生模式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残胃、胃息肉等,这些都是“胃癌前疾病”,在发病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进一步有演变为癌的可能。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称为“胃癌前病变”,就是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其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胃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尤其是异型增生是胃癌的前一步,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10年癌变率:轻度异型增生2.5%~11%,中度异型增生14%~35%,重度异型增生10%~83%),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因此,对胃癌前疾病要及时、正规治疗,以防恶化;对胃癌前病变,更要足够重视,密切随访;对中重度异型增生及时进行内镜下治疗,以防进一步恶变。国内指南指出:

(1)不伴有肠化和上皮内瘤变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酌情进行内镜和病理随访。

(2)中、重度萎缩或伴有肠化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应1年左右随访1次。

(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6个月左右随访1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证实后行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治疗。

吸烟酗酒 烟草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胃黏膜,诱发胃炎、胃溃疡形成,并延缓其愈合,进一步导致恶变。酒精可直接损伤胃黏膜,破坏其屏障,促进胃酸分泌,诱发胃炎、胃溃疡。胃黏膜慢性损伤会诱发胃癌。

因此,戒烟禁酒对预防胃癌也很重要,尤其原有胃病的患者更应戒烟禁酒,这对治疗胃病、防止复发很重要。

遗传因素 有研究表明,与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4倍。因此,直系亲属中有恶性肿瘤病史,尤其有胃癌家族史者,更应重视对胃癌的预防,定期胃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精神心理因素 调查显示,孤独、抑郁、精神崩溃、压力过大等会使胃癌危险性明显升高。因此,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压力,对防止胃癌也很重要。

职业因素 胃癌发生也与其职业有关,如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及金属行业工人,胃癌风险明显增大。长期接触放射线、放射性物质的特殊人员胃癌风险也较大。对高危职业者,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EB病毒感染 EB病毒是引起鼻咽癌及淋巴瘤等恶性疾病的主要致病源,目前认为也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EB病毒并不是胃癌的直接致癌因素,而是由于其他的基因组变异使得EB病毒得以进入恶性细胞。

胃镜加病理活检是诊断“金标准”

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而且部分早期胃癌可在胃镜下治愈。中晚期胃癌即使經过外科为主的综合性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但在我国,发现的胃癌极大多数为中晚期胃癌,早期胃癌发现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的70%、韩国的55%。那么,怎样才能发现早期胃癌呢?建议如下:

1.35岁以上,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做胃镜检查。

2.40岁以上的人如果从未做过胃镜,即使幽门螺杆菌阴性,也应马上去检查1次;如果检查没问题,也无症状,此后可3~5年复查1次胃镜。

3.有肿瘤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针对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1次,具体可根据医生建议。

4.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每1~2年复查1次胃镜。

5.病理活检证实伴有肠化生的患者,应每年复查1次胃镜;

6.病理活检证实有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即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应3~6个月复查1次胃镜。

7.病理活检证实有重度不典型增生(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这已经是早期胃癌了,应立即内镜下治疗。

个体化综合治疗很重要

在治疗上,需根据胃癌处于早期、进展期、后期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一般有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

·存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应用促消化、改善食欲的药物,如多潘立酮。

·反酸时,应及时应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药物,如奥美拉唑。

·疼痛严重时应考虑使用吗啡等药物镇痛。

·化疗造成的恶心、呕吐等可使用地塞米松预防或缓解。

2.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上关于胃癌的手术治疗主要分为根治性手术和非根治性手术,应根据治疗目的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根治性手术包含标准手术、改良手术和扩大手术:

标准手术:主要目的为根治肿瘤,应切除2/3的胃,并做区域的淋巴结清扫。

改良手术:肿瘤早期的患者可考虑选择该手术,该手术方式的胃切除范围较小,且仅针对必要的淋巴结进行清扫。

扩大手术:若患者胃癌分期较晚,可选择胃全切术,必要时应联合切除周围组织器官,同时进行区域淋巴结的清扫。

非根治性手术包含姑息手术和减瘤手术:

姑息手术:以解决因胃癌引起的并发症为目的,如出现胃癌出血,应行止血手术;出现肠梗阻,应行胃肠道转流手术等。

减瘤手术:若患者存在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或者腹膜转移等因素,但没有出现并发症时可选择该手术方式处理,但临床意义目前存在争议。

3.放射治疗

放疗对于胃癌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多适用于局部晚期的肿瘤患者。放疗的同时可以配合化疗,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局部复发。放疗后患者可能出现一些恶心、呕吐、乏力、骨髓抑制等反应,应及时予以对症处理。

4.化学药物治疗

早期胃癌且不伴有任何转移灶者,术后一般不需要化疗。尽管胃癌对化疗不够敏感,但术前、术中、术后化疗仍有一定作用。

5.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可以单纯针对癌细胞,对于正常组织细胞影响很小,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内镜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总之,胃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

术后仍需定期复查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应该在手术后,或者在医院治疗以后,做永久性的随访。随访的频率:早期胃癌,3年之内每半年复查1次,3年以后可以每年复查1次。对于一些进展期的胃癌,或者是中晚期胃癌在2年之内,每3个月复查1次;2~5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5年以后,每年复查1次。复查项目主要有:

1.血液营养指标检测。一般建议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其后每年进行。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葡萄糖、铁蛋白、肝功能、血脂、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1、锌、铜。如果出现严重的缺乏,需相应的膳食补充剂治疗。

2.血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CA724,当胃癌复发、转移时会增高。

3.腹部增强CT检查,可显示胃癌累及胃壁向腔内和腔外生长的范围、附近的解剖关系以及有无转移。

4.患者应1~2年做1次胃镜检查,观察残胃、吻合口情况,有无局部复发。

总之,抗癌是一场持久战,我们无需谈癌色变,但对癌症患者来说,后续的康复,不只是用药和随访那么简单。医学的每一次进步,都将使患者收获帮助,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社会的包容与接纳,更是伴随他们坚强走下去的信心来源。

>>链接 胃癌术后要调整饮食

胃癌手术后,食物在体内的走行发生变化,患者非常有必要进行饮食调整。

(1)术后早期辅助口服营养补充剂。口服营养补充剂,就是在进食的食物以外,再经口补充能提供多种宏量和微量营养素的营养物质,可以是液体、半固体或者粉剂。胃癌全胃切除后,推荐在术后应用2~3个月作为过渡,直到可以适应正常经口进食为止。

(2)循序渐进。术后少了胃,要让消化道有一个适应过程,不管吃什么都要逐渐加量,适应期大约需要3个月。

(3)规律进食时间。定时定量进餐,坚持少食多餐,以每天5~6餐为宜,正餐跟喝汤间隔30分钟。

(4)切小塊、多炖煮、细嚼慢咽。在食物进入肠道之前应尽量通过烹饪和充分咀嚼把食物变成食糜,以弥补胃机械性消化缺失的不足,对于较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更应细嚼慢咽。

猜你喜欢

萎缩性螺杆菌复查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勘 误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首批7所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迎接复查评估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