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级法语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1-02-04张薇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张薇

摘 要: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何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并使其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成为高校教师思考和破解的共性问题。本文以法语专业高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高级法语》为例,探究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级法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级法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6.01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2020年5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该《纲要》强调,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并结合课程类型及学科专业特点,针对性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及目标。这意味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仅依赖于原有的思政课程及专职思政教师,而是成了所有高校、所有专业、所有教师、所有课程的任务和使命。

1 思政元素融入《高级法语》课程的必要性

1.1 中国文化元素在教学活动中的缺失

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相辅相成,高年级学生的法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文化知识水平息息相关。由于文化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愈益显得重要,文化教学的比重也随之加大。河北科技大学法语系《高级法语》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法国语言与文化》,书中所选用的课文大多出自法国报刊的原文,如《世界报》《观点》等,从语言的角度上看,在这样的文章中词法、句法语言现象丰富,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从文化的角度上看,课文中涉及的法国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但交际的行为应该是“双向”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法语教材中的缺失,导致学生一遇到关于祖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话题时就会词穷,无法完整地用法语表达出自己所了解的相关内容。法语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从事翻译、教学、管理工作,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仅能够单向的“理解”法国语言和文化显现出明显的局限性。他们作为文化使者肩负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具备向交际对象进行“文化共享”和 “文化影响”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2 大学生价值观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实施,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我国。一方面,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步融合,对我国的文化、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另一方面,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響。例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一系列“洋”节日在中国受到了推崇,而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却似乎被冷落。再比如,金钱至上、利己主义等西方思想与我国的人民至上、集体主义等文化精髓相悖。而对于学习法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他们不可避免的需要更多地接触西方文化,如果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现实形势不了解,势必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念、文化理念的影响,甚至会产生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这与我国“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相背离。所以,将思政教育纳入大学课堂,让中国大学生真正的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牢固树立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3 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的匮乏

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提出过“四个80%”,即“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80%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专业课程和专业教师”。可见专业课以及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的价值引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部分法语专业教师专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育人”职责,甚至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思政老师和辅导员的工作,混淆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二者的概念;也有部分法语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但是由于缺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沉淀,导致在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过程中力不从心。

2 思政元素融入《高级法语》课程的教学策略

2.1 通过中法文化比较教学,增强学生“输入”与“输出”能力的双向培养

国内外法语业界已充分认识到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教学目标也逐渐从单纯的词汇、语法教学转变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双重培养。作为高校法语专业高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高级法语也不例外,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法语语言知识,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能够在实践中采用正确、有效的言语行为。法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掌握法国重大政治事件、主要历史人物以及法国的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相关语言和文化知识,能够流畅地叙述法国某一文化现象并对此做出评论。但大多数学生却不能简要地用法语表达诸如“京剧服饰”“闹花灯”“猜灯谜”等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这种现象被从丛教授称为“中国文化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最大的拦路虎,该现象与教师只注重传授法语国家与地区的文化,而忽视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有着必然的联系。

这表明,法语教学活动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敢于、善于挖掘思政元素,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采用比较教学法,通过有效的学情分析,结合教材课文内容,选择出适当的主题,如中法教育制度、中法饮食习惯、中法节日等,利用PPT展示、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对相关主题进行阐述和比较分析,从而突出中法两国的文化差异。通过文化比较教学法,既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能够有机、自然、贴切地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能够用法语讲好中国故事奠定语言基础。

2.2 坚持思政教育与课堂、实践的双融合,促进文化自信的逐步提升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22号),要求各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打造“五育平台”。各高校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创青春”“挑戰杯”等创新创业竞赛,把学到的法语语言文化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识与技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以河北科技大学法语系为例,在 2020年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可颂法语——线上线下法语课堂”项目团队以微信公众号为媒介,向用户推送法语知识和法国文化等相关内容的同时,用法语传递中国传统文化,解说国内时事,面向国际讲中国故事;“冰雪冀缘——冬奥推送站”项目团队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以短视频的形式普及冰上运动的相关知识,并适当介绍河北旅游项目,拉近河北与世界的距离;“Ace-F中法文化广场”项目团队是借助微信小程序建立在线学习资源,目的在于帮助使用者了解中法两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差异以及建交以来的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三个项目的运营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互联网+教育”这种受欢迎的新模式为阵地,以自己的专业——法语为来推广中国文化,随着项目地有序开展,无论是用户还是运营者本身都会自然而然地受到爱国情怀教育,有助于文化自信的建立。

经济多元化会带来思想的多元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课堂成了树立文化自信的最佳阵地,教师应加大对学生思想引导,让学生保持刻苦耐劳的精神,避免西方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在思想中作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忧患意识和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只有不被西方外来思潮和意识形态的糟粕所诱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才能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让世界人民更清晰的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2.3 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加快《高级法语》课程的重构

立德树人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要想讲好课程思政,首先,法语教师必须要在情感上认同课程思政,努力掌握课程思政的专业知识,坚定政治信念,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其次,法语教师的自我学习很重要,不仅要掌握法国语言与文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强大而清晰的知识储备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深度挖掘专业知识点,做到和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从而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在润物无声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课水平和政治觉悟,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除了制定知识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以外,还特别注重设立价值引领目标。因教材《法国语言与文化》中所选课文大多出自20世纪90年代,为了弥补内容上的滞后性,教师可以从中法两国的新闻媒体平台筛选一些热点新闻的法文报道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素材,把课程思政内容导入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事件,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在舆论中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比如,在网络授课期间,教师在讲解完教材中《国家》这篇课文后,结合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向海外学子派送“健康包”的热点新闻材料,引用本课课文中不断出现的一个句子“国家是干什么的呢?”作为学生的讨论主题。这次讨论非常的热烈,每一位同学都主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以及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感动。除此以外,报道中“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等专业术语的法语表达在教材中是学不到的,但却是符合学生期待的,真实的语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高年级同学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对专业课知识起到的是促进作用,而不是牵强附会。

3 结语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级法语》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不停地去实践、不停地去思考,在态度上要积极,在方法上要“润物细无声”,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把法语语言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使青年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培养四个自信,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C01).

[3]魏士强.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特点精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N].学习时报,20200713(006).

[4]王安琪,隗雪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初探[J].教育科研,2020,(07):50.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