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检查对颈部肿块的诊断效果

2021-02-04王科佳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腺瘤病患颈部

王科佳

瓦房店轴承医院 放射科,大连 瓦房店 116300

当前,MRI是公认的颈部肿瘤诊断的金标准,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CT诊断已经可以准确诊断颈部肿块及其分型,其结果不亚于MRI[1]。文章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颈部肿块病患的相关治疗数据,对CT诊断对其的诊断效果、以及CT诊断与病理诊断、MRI诊断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入选资料均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颈部肿块病患的相关临床治疗数据,共60人,随机分为CT组、MRI组和病理组,每组各20人。其中病理组,女性7人,男性13人;年龄41-76岁,中位(53.30±4.32)岁。CT组,女性8人,男性12人;年龄40-77岁,中位(55.03±4.42)岁。MRI组,女性7人,男性13人;年龄43-75岁,中位(51.72±4.74)岁。比较三组病患基本临床数据,P>0.05,无差异性,具有对比性。

1.2诊断方法 病理组采用常规病理诊断方式进行诊断,方法:医生根据病患临床病征、临床症状以及体表变化、血液检测、生物检测来确定病患是否发生颈部肿块。相关诊断标准依据院内关于颈部肿块的相关诊断标准。

CT组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方法:使用东软16排螺旋CT检测机,由我国沈阳东软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病患取平卧姿或侧卧姿,扫描区域定位为颈部及淋巴区域,范围为蝶鞍附近颅底至胸廓入口,进行头足向检测。检测前对病患进行心理建设,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检测前6h禁饮水或少饮水,医生可视病患具体情况给予止痛药或基础治疗药物,完成相关准备事宜,在诊断中使病患保持平静,减少身体尤其是颈部活动。诊断中要求病患屏息,进行至少一次CT扫描,视具体情况可进行多次扫描。16排螺旋CT机的一般运行参数为140kv、200mA,矩阵设置为512×512,扫描规格设置为0.75mm×16.00mm,扫描层距和层厚设置为5mm,扫描视野(FOV)设置为300mm。利用静脉高压灌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法来提升扫描效果,规格为(300mg I 100mL)50-60ml,速度设置为2.5-3.5 ml/s。

MRI组使用MRI进行诊断,使用SHNADW 4.2工作站的核磁共振机器。病患取平卧姿或侧卧姿,扫描区域定位为颈部及淋巴区域,范围为蝶鞍附近颅底至胸廓入口,进行头足向检测。检测前对病患进行心理建设,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检测前6h禁饮水或少饮水,医生可视病患具体情况给予止痛药或基础治疗药物,完成相关准备事宜,在诊断中使病患保持平静,减少身体尤其是颈部活动。使用FSE序列做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扫描,使用STRI中的脂肪序列做整体序列处理,扫描层厚度设置为5mm,层间距设置为0.5mm,矩阵标准设置为224×320,通过在静脉内灌注Gd-DTPA对比剂来提升扫描效果,使用对比剂后着重对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做扫描,并最终获得T1WI图像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进行分析,以t检验计量数据,以χ2检验计数数据,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CT组诊断准确率明显好于病理组,P<0.05,有差异性。MRI组诊断准确率明显好于病理组,P<0.05,有差异性。CT组与MRI组诊断准确率比较结果,P>0.05,无差异性。比较三种诊断方式的医疗花费,由低到高分别为病理组、CT组、MRI组,其比较结果,P<0.05,有差异性。见表1。

表1 病理组、CT组、MRI组病患诊断准确率统计表

3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CT诊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诊断准确率越来越高,当前多层螺旋CT诊断对颈部肿块的诊断和分型评定结果已经与MRI诊断结果无异,并且每种不同的颈部肿块病变类型在CT影响下均有特异性图像特点[2]。其中颈部淋巴结结核图像特点为呈现不规则环形边缘,淋巴结呈现融合趋势,低密度,内有分离情况。甲状腺腺瘤图像特点为呈现囊样低密度结节,增强后呈现斑状强化,并且具有特异性[3]。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症状一般为泌尿系统高血钙症或多发性结石,病变组织的坏死和出血过程和垂体腺瘤自发出血症状非常类似,病患常常出现右颈无原因疼痛[4]。临床上鲜见甲状腺腺瘤出血症,若出现出血症则会导致主细胞数量的降低,进而使甲状腺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并出现钙流失症状[5]。因此,当病患出现钙流失情况时应着重对甲状腺腺瘤出血情况进行辨别,必要时可以进行重复影像检测。囊性淋巴管瘤图像特点为有清晰的囊壁,伴有向内生长的深层结构,甚至淋巴管瘤侵入到甲状腺中下叶后缘。多层螺旋CT已经能够准确检测绝大多数颈部肿块病变及其分型。

本次研究中CT组诊断准确率明显好于病理组,P<0.05,有差异性。MRI组诊断准确率明显好于病理组,P<0.05,有差异性。CT组与MRI组诊断准确率比较结果,P>0.05,无差异性。比较三种诊断方式的医疗花费,由低到高分别为病理组、CT组、MRI组,其比较结果,P<0.05,有差异性。

总之,多层螺旋CT已经能够对颈部肿块及其类型做出准确诊断,其诊断效果优于常规病理诊断,与MRI诊断效果相似。

猜你喜欢

腺瘤病患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