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空气发电

2021-02-04简爱

北方人 2021年4期
关键词:纳米线薄膜发电机

文/简爱

2020年2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一种装置——空气发电机,并在《自然》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该装置由硫还原地杆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纳米线制成,凭借空气中的水分就能成功发电。

15年前,论文的作者之一、微生物学家德里克·洛弗发现,地杆菌能将电子从有机物质中转移到铁氧化物等金属类化合物中,这样的电子转移可以产生微小的电流。这一发现,为研发空气发电机奠定了基础。

论文的另一个作者姚军是一名电机工程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用硅胶纳米线设计电子设备。两年前,姚教授的学生刘晓萌在研究传感器设备时发现,孤立的蛋白质纳米线会自发地产生电流。当把纳米线薄膜夹在两块用金属薄片制成的电极之间时,可以产生至少维持20个小时的电流。那么,这种电流是怎么产生的呢?

经过排查确定,这些电子不是来自金质金属电极,也不是蛋白质纳米线自身分解并释放的,更不是光以某种方式触发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而是空气湿度在作怪:电流大小会随着空气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湿度为45%时,电流效果最好。不过,即便是在极为干燥的地方也一样能发电,比如撒哈拉沙漠。这说明空气中的湿度促成了蛋白质纳米线的电子释放,纳米线的化学属性能吸引空气中的水汽。

于是,研究团队决定将这一发现应用到空气发电机的研制中,其发电过程的驱动力,正是薄膜暴露在空气中时膜内自然形成的湿度梯度变化。研究团队把从地杆菌里收获的蛋白质纳米线制成薄膜装置,装置只需要一个不到10微米厚的薄膜,将薄膜置于一片电极上,再让一个更小的只能部分覆盖纳米线薄膜的电极置于薄膜的上方,薄膜便会从大气中吸收水蒸气:蛋白质纳米线的导电性,加上蛋白质表面的化学性质,再结合薄膜内部纳米线之间的细孔,为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流创造了条件。若将多个薄膜装置连接起来,线性地放大电压和电流,即可向电子设备供电。

这种空气发电机能够7天7夜不间断地发电,产生清洁能源。这项新的技术不受地点、气候等环境因素的限制,将对可再生能源、医学及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纳米线薄膜发电机
透明导电银纳米线薄膜的制备及热稳定性研究
乙二醇热还原法制备超高长径比银纳米线的工艺条件研究
笑声发电机
发电机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及其工艺参数优化
不得随意弃置、掩埋、焚烧农用薄膜
小番茄发电机
“不知疲倦”的仿生智能薄膜问世
新型纳米线
随身携带的小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