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未完她的足迹永不消失

2021-02-04陈天慈

北方人 2021年4期
关键词:荷西小姑足迹

文/陈天慈

1991年的这一天,大人们在医院忙着,一直没空,或者也是不知道怎么开口,所以拖到傍晚才告诉从学校回到家的我和姐姐。当天在学校的我和姐姐浑然不知,还在为了搞不懂的数学和永远睡不够的黑眼圈闷闷不乐,后来想想那些都是生死面前的小事。

一个最最亲爱的家人选择离开,大人们除了镇定地处理后事,也只能暂时冷藏心里的悲伤,为了爷爷奶奶,也为了先一步走的小姑,回到家静下来时才能释放,才敢释放,隔天早上起来又得武装得成熟淡定,好长的一天。想想做大人真不容易,总在生活一次次毫无预警的波折中逼自己成长,谁说碰到这种失去时,大人不会软弱和无助?忍耐是成长的标配,挫折是人生的颜料,当人离开时,这些都只是传记里的剧情,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已经一起埋在亲人的心里。

接下来那几天,我和姐姐常常处于失去亲人和玩伴的空荡中,在学校时也感到同学和老师的关心。那天导师王姓历史老师找了班长通知我到办公室聊聊,我心里想:不会在这种日子还要训我那无可救药的数学成绩吧?意外的是善良的老师只是要安慰一个联考生,并建议如何面对大考在即和人生中第一次失去的课题,还有媒体上的报道和家门口日夜守候的记者。我无法记起她跟我说了什么,只记得她自己也很难过,数度哽咽,因为小姑来学校演讲过几次,全校师生早已把她当自己人。我只是直挺挺地站着、听着,不想回话,心里还是感激的。

上课铃响时我才跑回教室,感到许多目光投在我身上。回到座位,桌上放了一堆小纸条,白色的、黄色的、粉红色的,折成小纸鹤或简单的对折,那个年纪的女校同学特别温暖。那堂英文课我什么也没听进去,下课铃声一响,立刻打开纸条,同学、老师们背着我偷偷写好一字一句安慰和关心的话,再偷偷给我,事后也没有人再用言语多说什么。小姑替我选的学校,六年了,今天这个学校的师生们替你安慰了你的两个侄女,她们也想念着你。

放学回家时,总是胆怯不敢去本该每天报到的爷爷奶奶家。一直坚强保护小姑的爷爷奶奶,此时此刻该如何坚强面对这一切?想到这些,我不知所措。最后还是挤出勇气跟着爸妈去了爷爷奶奶家,只能尽尽陪伴的孝道,除此之外惭愧地帮不上其他的忙。我从小不是个甜言蜜语、会讨喜的孩子,默默在旁花时间陪伴也是当时的我唯一能做的。奶奶拿着手绢,眼泪没停过,嘴里说着“妹妹,你怎么先走了”。我们不知道怎么安慰,只知道安慰也是多余,只能在旁边杵着。在旁叹气的爷爷是很了解小姑的人,他忍着悲伤和大姑、爸爸、叔叔们商量后事,让心疼的小女儿走完最后的一程,希望合她的心意,是这对很不容易的父母能给女儿最后的爱和宽容。

丧礼上一堆的记者,哭声混着嘈杂声。我在心里问小姑,会不会太吵?她一向不喜欢人多的场合,但也矛盾地希望见到爱她的人记得她。这是一场没有剧本的戏,出乎意料却只能接受永远没有续集的结局。

这几年每到1月4日,我常常在三毛读者的微信群、微博、朋友圈等处看到大家对小姑的怀念。小姑走了快三十年了,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忘记她,甚至很多年轻朋友也在时时刻刻说着她的故事,念着她的好,传扬着她的善。三毛的作品——书、电影、音乐剧、歌曲、演讲录音和访问,都是她的人生,她的信念。她和荷西姑丈柴米油盐中的爱,她走过的路,她对亲情和家乡的思念,都是她留给我们的足迹,是她贴心为我们留下的想念她时的凭借。

在这里,我的文字也许会让你再次陷入想念,而我更想转述的或许是小姑想说而没机会说的话:“谢谢你们的想念,我去找荷西了。你们要好好生活,偶尔想起我时,请记得微笑和保持自由的灵魂。我的形体已离开,你们的人生要好好继续。”

爷爷曾在一次访问中说,小姑只是从人生的火车上提早下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终点站。旅途中相伴一场是缘分,是遇见,是给彼此交集的机会,分开后想起的悸动,是只有你和她才懂的心理交流。前几天,荷西姑丈的六姐卡门和友人捎来圣诞的祝福,通过网络用中文和西班牙文串联起对三毛的各种怀念和喜爱。我终于安心了,小姑不会被遗忘。三毛在用她一贯充满幽默和创意的方式带领大家,体会人生的美好与遗憾。故事未完,她的足迹永不消失。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想念她,偶尔在忙碌的夜晚不小心抬头看到星星也会想起她的名字,她就一直都在,就在那块我们默默为她耕耘的梦田里,就在那棵经年累月开枝散叶的橄榄树下。

摘自《我的姑姑三毛》

猜你喜欢

荷西小姑足迹
党的足迹
月光下的粉黛乱子
你不平凡
小姑脸红了
红色足迹
三毛辞稿约
中国足迹
三毛与荷西说
结婚礼物
小姑是谁杀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