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钴胺联合硫辛酸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1-02-03施明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硫辛酸氧化应激神经

施明霞

作者单位: 226100 江苏省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总数的60%~70%[1]。DPN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发凉、疼痛等,部分病变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足部坏疽、神经源性关节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威胁生命健康[2]。针对DPN,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主要是予以基础降糖及饮食干预控制血糖稳定,在此基础上使用甲钴胺治疗,然而单用甲钴胺对并发症的症状改善效果并不理想。为进一步提高DPN的疗效,本研究观察甲钴胺联合硫辛酸辅助治疗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7月江苏省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DPN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3~70(58.21±2.34)岁;糖尿病病程2~11(6.22±0.83)年。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2~71(57.98±2.25)岁;糖尿病病程3~10(6.18±0.74)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糖尿病病程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DPN诊断标准:①症状:四肢末梢感觉异常或出现障碍,存在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有麻木感、灼热感及肢体发凉;②体征:浅感觉、震动觉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肌电图检查:感觉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缓[3]。(2)患者均对甲钴胺、硫辛酸无单药或联合用药禁忌。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2)合并精神疾病、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3)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主要是饮食控制及胰岛素降糖治疗,同时进行糖尿病教育,以使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血糖稳定的标准主要是每周监测3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其中空腹血糖3次水平若均处在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在5.4~9.0 mmol/L为控制稳定。此外嘱咐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在用药期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免疾病反复发作引起不良情况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江苏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290,规格:0.5 mg×24 s)0.5 mg口服,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注射液(江苏神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9737,规格:12 ml ∶0.3 g×5支/盒)24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时间>30 min,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2组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期间停止使用其他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且指导患者严格遵医用药。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情况评估疗效,使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NCV,选择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测量。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NCV较治疗前增加幅度>5 m/s或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NCV较治疗前增加1~2 m/s为有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无改善,NCV无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丙二醛(MDA)及氧化指标:治疗前后均采集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4 ml,经3 000 r/min的离心机中持续离心15 min后分离出血清,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MDA水平,MDA的最低检出限为0.1 U/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化氧(ROS)水平,其中SOD的最低检出限为1 UN/ml,ROS最低检出限为1.0 U/ml。

1.4.3 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发热及头痛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χ2=4.153,P=0.042)。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MDA及氧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MDA、SOD及ROS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MDA、SOD及ROS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DA及氧化指标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1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治疗期间仅发生发热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经对症治疗后均消失,无感染、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反应发生。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糖尿病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4]。糖尿病患者发病后,以持续高血糖为主要特征,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治疗难度[5]。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疾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剧烈疼痛、神经反射减弱,严重甚至可能引起骨髓炎及败血症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6]。关于DPN的病机,研究认为该病是因多种机制联合参与疾病发生发展所致,比如代谢紊乱、缺血缺氧、氧化应激及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其中氧化应激是比较关键的因素。糖尿病患者处在高血糖状态下,一方面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则产生大量的游离自由基,导致体内氧化因子及抗氧化因子失去平衡。氧化应激能直接引起神经元DNA、神经元蛋白质及脂质损伤,阻止轴索运输与信号传导,并且氧化应激也会使很多的神经营养因子减少,让损伤神经纤维的再生能力减弱,氧化应激反应同DPN发病的其他因子进行相互作用,在多个环节引起DPN发生。因此,改善氧化应激也是临床治疗DPN的关键[7]。

DPN的治疗通常采取降糖治疗,血糖控制稳定后应用改善神经系统病变的药物[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MDA、SOD及ROS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用药干预DPN的效果满意。甲钴胺属于一种内源性辅酶B12,广泛存在于人体血液及髓液中,对神经元传导具有良好改善效果,利用甲基转换反应促使核酸—蛋白—脂肪代谢,此外作为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辅酶,甲钴胺也可参与脱氧核苷酸合成胸腺嘧啶的过程,使核酸及蛋白合成,加速卵磷脂的合成及促进神经元髓鞘形成及轴突再生,修复受损神经细胞,促进疾病康复。然而甲钴胺的用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表现为药物对氧化指标如SOD、ROS等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使整体治疗效果不佳[9]。为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临床提倡在使用甲钴胺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治疗,硫辛酸属一种强效抗氧化剂,可直接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及活性氧,同时帮助机体再生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显著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神经损伤系统的修复[10]。硫辛酸配合甲钴胺治疗DPN,可发挥药物协同配合的效果,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表明甲钴胺联合硫酸锌的用药方案治疗DPN的安全性高,分析原因主要是硫辛酸易在体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物质可经尿液排尽,不引起药物聚集情况。联合用药也可通过药物协同配合使DPN患者的症状尽快控制,减少总体用药剂量,也使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甲钴胺联合硫辛酸辅助治疗DPN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可降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硫辛酸氧化应激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神经”病友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