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入产出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评估模型研究

2021-02-03朱美霖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2期
关键词:效能变量因子

朱美霖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1 引言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部署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时,要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也随之颁布,强调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自此,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上升到了法律保障层面。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的实现程度[1],而对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行客观评估是了解其发展状况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基础。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之一,是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要生产者,所以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进行科学评估是发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中存在问题的关键突破口,也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环节。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我国学术界对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服务效能的评估方面,有不少学者探究了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评估的关键指标和评估指标体系,柯平[2](2016)等人基于对前5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的关键性指标的分析,总结出了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的关键指标应由保障条件、业务建设、服务效能等方面构成。金胜勇和周文超[3](2010)则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构建了面向用户评估的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第二,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方面,邱冠华[4](2015)从影响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4大主要因素着手去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使服务效益与服务能力相匹配。潘雪和陈雅[5](2018)引入协同理论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探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的路径。李世敏[6](2015)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目标应该包括满足基本的文化需求、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塑造政治文化认同三个维度。第三,文化服务效能均等化研究方面,吴江等人[7](2019)对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均等化的政策演进、效能评价,和路径提升进行详细梳理和针对性的研究。李雨蒙和郑万腾[8](2019)从省域视角出发,探讨不同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均等化的演化格局。胡弢[9](2015)通过泰尔指数对 2012年全国31个省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进行实证测算,发现2012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区域内差异引起的,其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差异最大。第四,某一具体文化服务效能研究方面,王锰[10](2018)等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李雅和周俊烨[11](2016)则针对当前国内较为流行的地铁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按照不同区域和不同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五,不同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研究方面。少数学者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或情景更加全面客观的研究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如程大帅[12](2017)基于信息弱势群体视角,探讨了公共图书馆为提升文化服务效能而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可行性及相关措施。张丽英[13](2018)则从主观感知的视角构建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价框架,以此来弥补客观性评价指标无法评估其社会影响的缺陷。

综上所述,国内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研究相关理论成果较为全面丰富,不同学者已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视角对我国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研究作出了许多贡献,也为今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高价值的参考。基于此笔者尝试从更多的视角以及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出发,运用多变量统计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构建一个科学的综合评估模型,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进行定量评估,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

2 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

影响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的因素复杂多变,因此只有用一套科学客观的指标体系来反映图书馆的整体素质水平,才能建立起切实合理的评估模型。公共文化服务可以看做是一种“投入—产出”过程,即通过投入资源,获得产品及服务的产出来满足公众的需求,因此将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投入和产出结合进行分析,对于研究其服务效能的影响因素,提升服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深入理解和领会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本质的基础上, 借鉴最新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新指标》中新增的有关服务效能的9个二级指标[14]),并充分参考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孙江成等人[15]在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指标体系中所包含的服务资源、服务项目、服务效率等指标以及傅利平[16]等人从政府投入、服务保障、总体效应三个方面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进行评估。同时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代表性,遵循目标导向、关联性、操作性、科学性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服务效能的角度入手,初步提出了地方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该评估体系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投入、产出两大一级指标,其中投入指标主要反映公共图书馆的目前所具备的服务能力和基础条件等方面,该指标下设立了11个可量化的二级指标,如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和下设机构数量、图书馆的从业人员数等;产出的指标则反映了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该指标下设立了14个可量化的二级指标,如图书馆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及其参与人数、图书馆的流通人数和借阅人次等。这一体系共计25项具体指标来反映和衡量中国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状况(见表1),力求更全面、科学、客观地反映影响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的客观因素。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全国31个省级(除港、澳、台地区)公共图书馆作为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效能评估的样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的:第一,从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构成角度来看,我国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是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主要生产者,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坚力量之一;第二,从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文化信息、开发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文化欣赏与娱乐消遣的职能。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各项职能的重要力量,也是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者之一;第三,图书馆在古代又称藏书阁,是历史悠久的知识文化传播中心,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担任着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知识教育,传递科学情报等角色,所以相比起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图书馆积累了相对更多的可供参考和研究的文献和资料,可以使研究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性。而省级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的骨干力量,是所在省的文献信息、馆际互借、图书馆学研究和业务辅导中心,省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往往代表了该地区公共图书馆满足本地用户文献信息需求的最高能力。只有客观合理地评估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效能,才能为其余下级图书馆的评估提供参考模板。

表1 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构成的指标体系

本文以2017年的统计数据为基准,参照了《中国图书馆年鉴》和《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至于年鉴中缺少的数据主要通过访问各馆网站查询获得,而需要馆员提供的相关数据,则通过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向各个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馆员询问,对于极少部分的缺失值,采用均值替代法进行处理,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由于显变量较多,而不同变量的统计单位存在着差异,因此本文采用z-score标准化法,对显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归一化后的数据呈正态分布,使标准化后的变量在量纲上保持一致。

3.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因子分析是通过在多个变量指标中寻找公因子,用公因子来充分反映原始变量信息,并通过因子来确定权数,进行降维以反映和解释原始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17]。因子分析的最大优势在于各综合因子的权重不是主观赋值而是根据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大小来确定的,方差越大的变量越重要,从而具有较大的权重;反之,方差越小的变量所对应的权重也就越小。这就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随意性,使得评价结果唯一,而且较为客观合理。除此之外,因子分析可以通过正交旋转使得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命名清晰性高。

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是因子分析的一种,其主要思想是,在没有先验信息的前提下,依据原始变量的因子载荷,推断数据的因子结构,从而提取公因子并进行分析。该数学模型表示如下,假设原有n个可观测的随机变量,记为X1,X2,...,Xn,且这些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从中提取公因子F1,F2,...,Fm(m≤n),则变量可用矩阵表示为:X=AF+ε。

即:

其中,F为公因子,相互独立;A为因子载荷矩阵,系数为初始因子载荷,表示Xi对Fj的依赖程度,aij的绝对值越大,依赖程度也就越大;ε为特殊因子,代表公因子无法解释的部分。本文运用SPSS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可实现两个重要研究目的: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估。本文的因子分析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步骤:①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②计算所有变量的相关矩阵R。③因子提取。这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相关系数矩阵R进行因子提取,可通过研究公共因子在变量总方差中所占的累计百分数(一般为85%以上)确定所需要的公共因子数。④因子旋转。因子分析的目的不仅是要找出公因子,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每个公因子的意义。为便于对公因子进行解释,一般须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以达到结构简化的目的。由于代表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的各原始数据之间存在正相关现象(有些相关系数很大),故这里作了斜交旋转。⑤通过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系数,再结合方差贡献率计算各个公因子的权重值,得出最终评估模型。

4 实证分析

4.1 评估模型的构建

4.1.1 原始数据检验

本文将上述总结得出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的指标作为模型的初始变量,通过因子分析将25个指标进行简化,已达到降低降维,简化研究的目的。首先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结果显示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观测值中投入指标为673.625,产出指标为669.939,对应的概率接近0. 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原始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KMO值分别为0.820,0.812,皆大于0.6以上(见表2),因此判定该评估指标体系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4.1.2 公因子提取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对原有的变量进行归并和降维处理,根据特征值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从投入指标中提取2个成分作为公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0.04%(见表3),表明这2个公因子可以代表原有11个变量的主要信息;从产出指标中提取3个成分作为公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8.45%(见表4),表明这3个公因子可以代表原有14个变量的主要信息。

表3 投入指标解释的总方差

表4 产出指标解释的总方差

4.1.3 因子旋转

通常情况下,在计算因子得分前要进行因子旋转。因为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系数可能不是太明显,其显示的逻辑意义也不明确,为了使因子载荷系数向0或1分化,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进行因子旋转,旋转后得出因子载荷矩阵,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越大,其能反映整体变量的信息越多,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评估的影响程度就越大,对公共图书馆就越重要。对投入、产出指标中提取出来的5大公因子按照方差贡献率分类排序,如表5所示。

根据表5所示的因子分析结果,对公因子进行命名解释,公因子1F在财政投入y1、购书经费y2以及本年支出合计y3等指标变量上负载显著,且都在0.9以上,从其所代表意义上分析归纳,可以被解释为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财政资源因子”,财政资源是公共图书馆成立和发展的基础,是公共图书馆日常运营与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财政资源因子显著代表了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投入指标,其贡献率最高,达到了54.97%。而公因子2F要在机构数y4、电子阅览室终端数量y7以及从业人员y9等指标变量上负载显著,且都在0.6以上,主要反映了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故可被解释其“人力物力因子”,其因子贡献率为35.07%,先进的基础设施与专业的技术人才的配合是提升服务效能必要条件。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物品的特性决定了政府必须作为主要角色参与其提供,而政府主导着公共文化服务,掌握其人权、财权、事权,以及图书馆基层的一手数据资料。这些保障条件是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根基所在[18],所以对政府保障的评估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评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因子F3主要反映了x4有效借书证数、x3书刊文献外借册次、x1总流通人次等7个指标的情况,体现了公众在图书馆的活动情况,将其称为公众参与因子,而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是公民文化权利的体现,是公共图书馆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19],对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F3在三个主成分因子中的贡献率最大,达到了36.46%,这也表明公众参与度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产出有着最大的影响;公因子F4集中了x10本年新增藏量、x11本年新增电子图书、x13流动图书车数等5个变量的信息,其所代表的内容大致集中在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各项基本服务保障上,可将其归纳命名为服务保障因子,服务是图书馆价值实现的重要表现,故也要作为评估图书馆服务效能的重要依据;公因子F5体现了x6组织各类讲座和x8举办培训班两个变量,命名为培训活动因子,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倡导社会阅读、信息服务和促进社会和谐等[20],所以培训活动作为实现其核心功能的途径之一,同样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表5 各因子包含指标情况表

4.1.4 因子得分

因子分析是将众多原始变量表示成被提取的少量因子的线性组合。但在实际研究中,将公共因子表示成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更有助于描述研究样本的特征。所以在此采取反方向办法,用被提取的公共因子替代初始变量。利用因子分析中的回归分析法,得到因子得分系数表,进而得到公因子得分模型:

4.1.5 构建评估模型

根据表5中旋转平方和载入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出各公因子的权重,F1、F2的权重分别为0.611、0.389,F3、F4、F5的权重分别为0.412、0.385、0.202,这与前文因子载荷矩阵中因子贡献率相匹配,由此可得出投入、产出的综合评估模型:

4.2 评估模型的验证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分析得出的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将样本组中2017年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各项指标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各个公共图书馆的投入、产出综合得分,并按照投入产出的综合分数进行汇总排序如表6所示。

从投入评价得分情况来看,全国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投入得分的标准差为0.72,极差为3.55,整体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位于东部沿海和中西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排名比西部内陆地区靠前,其中,排名前三的广东、浙江、江苏,在其贡献率最大的财政资源因子上,得分均在1以上,表明经济强省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上更加充分,尤其是在财政投入上,经济发达的省份能够为地区财政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财政的长期、稳定、充足的投入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另外,排在前十的山东、四川、河南的公共图书馆,虽然在其财政资源投入得分较低,但其人力物力的投入都在0.5以上,最终使其综合投入得分跻身前十,这也表明这些省份的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较完善,后备人力资源充足,为提供效益良好的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6 省级公共图书馆投入产出综合分数排序

从产出评价得分来看,除排名前三分数较高的省份,全国31个省级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效能产出得分的标准差为0.28,极差为1.07,整体水平大体相当。排在前三位的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产出总分都在1以上,而排在第四位山东省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产出总分剧降至0.45,说明除极少数发展较好的图书馆以外,全国省级图书馆服务效能的产出水平普遍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产出与投入密切相关,其中,位居前三的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在其投入得分排名上也是位于前茅,这也表明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产出是以一定规模的投入为基础,通过设施的兴建,提供相关文化产品和服务,才能提高产出的效益,也这是投入转化为结果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是因为排在前三的省级图书馆在其产出评价指标贡献率较高的公众参与因子或服务保障因子上的得分超过了1,而紧随其后的山东、四川省图书馆在这些因子上的得分皆在0.5以下,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公众参与度、服务保障以及培训活动等因素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产出的巨大影响。

综合投入和产出来看,即投入/产出的比率,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浙江、江西、上海等9个省份的比率较高,其中,内蒙古和江西得分最高,均为2.57。从前述投入产出的分析来看,笔者认为,这并非陷入了“投入越少,产出越多”的悖论,而是与“边际效益递减”有关,公文化服务的基础实力较好的省份,每单位投入对文化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也就是其产出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其增长速度不断变慢,效率也就逐渐降低,并有可能衰退,效率较高的这几个省份,其投入产出得分均为负数,且远在平均分之下,也从侧面也反映了其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实力相对较为落后,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而浙江省、上海的效率较高,与其经济发展、政府的重视程度或关联产业的完善程度等误差项有关。总之,效率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地区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衡量。

综上所述,科学评价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必须同时考虑投入和产出两项指标,不能只偏向某一项指标,而是需要将2项指标关联起来分析。另外,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评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状况的工具,更大的作用在于,透过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的表象,发现各省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目前存在问题,并由此寻找解决办法。对于那些综合得分排名靠后的图书馆,未来应该从加大财政资源投入、鼓励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文化服务和培训活动,以及提高图书馆文化服务保障等方面入手。

最后,将本次评价结果与2018年第6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21]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本文服务效能综合评价中得分为排名前10的图书馆都被评为了一级馆,而得分为负数的福建省图书馆以及安徽省图书馆被评定为了2级图书馆。由此可以看出该综合评价得分结果基本能够与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5 结论

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以后,探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紧迫性。笔者在系统梳理目前国内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价现状基础上,从投入—产出的视角构建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构建出的25个评估指标进行降维归纳,最终抽取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发展和评估应当关注的五大关键指标(公因子),即F1财政资源、F2人力物力、F3公众参与、F4服务保障、F5培训活动。

为进一步了解和验证上述公因子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的影响程度,首先对提取出来的公因子按照方差贡献率计算其因子权重并构建出综合评估模型。该评价模型的综合评价结果与我国第6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说明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数理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然后利用我国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评价研究,结果发现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投入水平不均衡,各省服务效能投入综合得分极差值均大于得分中位数,差距明显。财政资源、人力物力投入综合得分在0以上的图书馆只有11所,占比35.48%,呈现出顶部收缩的金字塔型分布。另外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产出在公众参与、服务保障、培训活动3个方面分化比较严重,位列前茅的极少数图书馆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得分较高,大部分图书馆则相反,形成强烈的反差。除此之外,大部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产出综合得分都大体相当且分数普遍偏低,这也表明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综上可知,以上五大关键指标能较好地体现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水平,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评价的重要构成要素,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评估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效能变量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寻求不变量解决折叠问题
抓住不变量解题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