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视觉传达的发展趋势探析
2021-02-03阿依那扎尔帕哈尔丁
阿依那扎尔 帕哈尔丁
摘要:新媒體时代的到来,使新闻的视觉传达形式呈现多样化。为了在充满竞争的新媒体环境中更好地发展下去,新闻媒体必须认清视觉传达未来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大胆创新,使受众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文章总体探究新媒体时代新闻视觉传达的发展趋势,以央视新闻客户端VR板块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分析中央级媒体客户端新闻视觉传达的特点,以期为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央视新闻客户端VR板块;新闻视觉传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0-0151-03
一、引言
视觉传达是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方式,将人眼看到的事物转化成视觉表达,以人的眼睛作为传递媒介,用人眼看到的事物将人的情感和语言建立联系的一种表现形式[1]。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推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还使受众的审美水平逐步提高,这为新闻的视觉传达提供了发展机遇,促使新闻视觉传达呈现全新的发展趋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19年2月借助自身优质新闻资源及先进的技术设备着力打造的新闻客户端高品质的新闻板块——VR板块。该板块利用VR技术对新闻的视觉传达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以VR全景播报新闻,开启了新闻视觉传达的创新之路。
二、新闻视觉传达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
(一)新闻视觉传达的多维度发展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的视觉传达逐渐吸引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以传播媒介进行新闻的视觉传达,受众只能通过单一维度的平面图形获取信息。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的传播渠道日益拓展,受众需求与日俱增,因此传统静态的新闻视觉传达已经很难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为了改变传统平面图形的枯燥感,如今各大媒体平台的新闻视觉传达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而是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将文本、音视频。图像等融为一体,在其创办的官方网站、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各类短视频平台等多个渠道发布,以此实现新闻视觉传达效果的最大化。此外,各大媒体的新闻视觉传达方式也逐渐由单一静态的二维平面向三维、四维等多维度、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特点,使新闻画面更具层次感与立体感,还增强了视觉传达的体验感、真实感及趣味感,带给受众极大的视觉冲击。
(二)新闻视觉传达的动态化转变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静态的视觉传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不同层面的需求。想要优化新闻的视觉传达效果,满足受众的感官体验,就要结合新媒体技术将静态展示转变为动态呈现。静态展示在表达形式上存在诸多局限,也未能将新闻所要传达的内容完美呈现出来。而受众通过动态化的视觉传达方式更易掌握新闻的中心思想,获取有效信息,因此这也成为新闻视觉传达由静态展示向动态化转变的关键原因。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受众的心理学层面分析新闻图片,动态图片相较于静态图片更具感染力与吸引力,因此,新媒体人对图像、色彩、文字等进行动态化处理后形成的新闻视觉传达,不仅能带给受众全新的阅读体验,还能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
其次,动态化的视觉传达方式将热点新闻事件与新闻图片、音视频、文字等融为一体,并加入衬托新闻内容的背景音乐,将听觉艺术融入视觉空间中,呈现出内容丰富、形态多元的新闻信息,带给受众奇妙而美好的视听感受。
最后,动态化的视觉传达方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真实地还原新闻事件的现场及整个过程,这使受众在任何时刻都能进入新闻现场,仿佛身临其境。这种方式不仅能将受众从以往的被动接收新闻转变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参与者和从业者,而且能使他们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更为深刻。由此可见,动态化的新闻视觉传达方式不仅能满足受众不同层面的需求,获得受众的青睐,还将成为媒体今后展示新闻内容的主要趋势。
(三)新闻视觉传达的个性化趋势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崛起,受众的关注点开始从新闻内容转移到平台特色、视觉效果、受众体验感等方面。在众多的新媒体平台及海量的信息中,媒体该如何通过独特的新闻视觉传达方式吸引受众的眼球显得尤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众多平台的激烈角逐中,新闻从业者开始更加注重新闻视觉的个性化表达,通过自家媒体主打的风格特色,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的新闻作品,以此满足受众需求。
目前国内新媒体复合型人才并不丰裕。部分新闻从业者为了紧跟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纷纷效仿权威媒体的新闻视觉传达方式,对其进行照抄照搬,造成各平台推出的新闻作品视觉效果极为相似、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新闻从业者要学会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增强新闻作品视觉传达的层次感与丰富感;结合当地特色及传媒行业的发展状况,针对受众不同层面的需求,创新新闻视觉传达形式;将丰富的艺术内涵与多元文化融合,增强新闻视觉传达的美观性与艺术感,突出各平台间的差异性。这样才能用个性化的视觉传达效果吸引受众眼球,探索出属于自家媒体视觉传达的风格特色。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媒体应以何种视觉传达方式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以此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19年2月打造的新闻客户端高品质的VR新闻板块,改变了以往单一古板的新闻报道模式,利用VR技术展开全新的新闻视觉传达,赢得受众的一致好评。这种独特新颖的方式不仅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拓宽了受众的思维空间,还成为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强大推动力。目前该项技术已运用于VR板块的文化旅游、社会民生、政治军事、会议展览等多种类型的新闻报道中。利用该技术,受众不仅能穿越时空重返卢沟桥缅怀抗日英雄,也能驾驶“驾驶”战机“翱翔”蓝天,还可以与央视记者深入叙利亚千年神庙,目睹战后古城的满目疮痍。
三、央视新闻客户端VR板块的新闻视觉传达
(一)沉浸式体验的艺术美感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最早提出“沉浸体验”一词,指个体将全部精力投入某种活动中后无视外物的存在甚至忘我的一种状态,并且产生自我满足感,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这种全神贯注而忘记自身存在与时间流逝的感受就是沉浸式体验,也被称为“最佳体验方式”[2]。为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央视新闻客户端利用先进的VR技术将沉浸式体验较好地运用在了新闻的视觉传达中,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使受众完全沉浸其中目睹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产生一种在场的沉浸体验感。例如,在《走进克里姆林宫》这篇VR全景报道中,克里姆林宫依托VR技术以一种动态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受众眼前,背景音乐的强烈节奏感更是完美衬托其建筑的宏伟壮观。受众沉浸式观赏了这座规模宏大、设计精美的建筑,“参与”了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的乔治大厅里为习近平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受众还可以通过全景视角360度旋转手机屏幕,看到克里姆林宫室内装潢、参会人员等相关细节,感受到亚历山大厅和孔雀石厅的豪华气派,体验一种超现实的艺术美感。
这种新颖独特的沉浸式视觉传达方式,不仅将新闻的视觉传达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形成了客户端的一大特色与亮点,也增强了视觉传达的艺术美感和传播效果,还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受众在国内便可参与到远在国外举办的会议,获得了一次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在该板块推出的世界非遗昆曲首部VR纪录片《昆曲涅槃》中,更是通过先进技术展现古老的艺术,将听觉艺术融入视觉传达中,使古老的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夺目光彩。受众不仅可以通过沉浸体验的方式与传统昆曲艺术展开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还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艺术魅力,深刻体会到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可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视觉传达越来越注重受众的沉浸体验感,逐渐以受众为中心,以受众的第一视角为主要传达方式,给予了受众最大的自主性与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二)全方位展现新闻现场
真实性和现场感是新闻视觉传达的必备要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视觉传达的画面感和现场感也在不断增强。以往的传统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以音视频、图片、文字等静态的视觉传达方式为主。相较于传统媒体呈现的新闻视觉方式,央视新闻客户端VR板块中的新闻报道不仅将图片、文字、音视频合而为一,还通过VR技术对新闻现场直接“复现”,真实反映新闻事件,立体化地展现新闻场景。麦克卢汉曾言“媒介即人体的延伸”[3]。这种传达方式不仅让受众第一时间置身于新闻现场,使他们的视听感受向现场延伸,还能让受众更加直观、具体、真实地了解新闻事件中的所有细节,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200秒驾着战机飞过天安门》的报道中,央视新闻客户端运用VR技术还原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伴随着人民群众的欢呼声和背景音乐的衬托,受众很快融入新闻画面中“驾驶”着战机360度空中俯瞰仪式现场全景,产生了逼真的飞行体验感和强烈的情感共鸣。在VR全景新闻《跟着VR驾战车,乘武装直升机参加大阅兵》的特别报道中,通过点击屏幕上的“点我走进现场”按钮,受众可以“驾驶”坦克和直升机亲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阅兵仪式现场,目睹阅兵仪式的壮观场面,深刻体会祖国的繁荣富强。这种以“驾驶”战机、坦克等,利用全景VR画面进行新闻视觉传达的新颖方式,不仅全方位展现仪式现场带给受众的视觉震撼,而且增强了新闻视觉传达的专业性、真实性与现场感。
(三)多感官并存受众互动
新媒体时代将成为一个视觉时代,因此一部成功的新闻作品要能根据受众的喜好与不同层面的需求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不仅要让受众的多个感官都能受到刺激,以此加深受众的体验感,还要让受众深入体会新闻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产生情感共鸣。
央视新闻客户端的VR板块可谓将VR技术运用得淋漓尽致,其以个性化的新闻视觉传达方式带给受众别样的视觉体验感。该板块中的VR全景新闻与图片、音视频、文字等结合,将受众作为新闻视觉传达的中心,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传播信息。受众既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观看各种类型的新闻报道,还可以把手机插入VR眼镜盒中享受一场视听盛宴,拥有一次更为有趣的沉浸式虚拟互动服务。
例如,在《百里漓江,百里画廊——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漓江》的VR报道中,点击进入按钮,便可跟随悦耳的音乐声与习近平总书记一同开启对漓江的“探索之旅”:“瞰漓江—桂林山水甲天下—九马画山—20元人民币背景—漓江上的捕鱼人”。受众既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点自由选择以上场景,也可以随意转动手机360度全方位、多视角欣赏漓江的美景。此外,受众还可以根据每个场景中的文字介绍深入了解有关漓江的多方面信息和众多细节,拥有一次更深层次的交互体验。
在《文化盛景,古韵传承——跟着总书记走进承德避暑山庄》的VR全景新闻中,最先呈现的是地球的全景,其次跟随背景音乐将受众带入避暑山庄、内午门、烟雨楼、热河等场景中。受众不仅可以通过短视频和文字介绍了解每个场景独有的历史背景、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获得不同的文化体验,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多角度观赏到每个场景中的盛景,沉浸式体验一场视听盛宴。这种视觉传达方式不仅带给受众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和新鲜感,增强了受众接受视觉传达的主动性,还通过这种文化体验方式实现了对各个场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新闻视觉传达的多样需求,使受众拥有多元化的互动方式。
四、结语
多维度、动态化、个性化的新闻视觉传达方式逐渐获得受众青睐,成为媒体展示新闻作品的主要趋势。央视新闻客户端的VR全景新闻本着追求沉浸式体验,呈现艺术美感,再现新闻现场的理念,打破了以往新闻视觉传达方式。不仅成为新闻视觉传达中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也成为央视新闻客户端对创新新闻视觉传达的一次成功尝试。毋庸置疑,这一大胆尝试既为媒体提供了全新的视觉传达方式,最大限度避免了媒体新聞视觉传达的同质化现象,也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因此,为了在充满竞争的新媒体环境中更好地发展,各地的新闻媒体不仅要认清视觉传达未来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对新闻的视觉传达方式进行大胆创新,还要将丰富的艺术内涵与多元文化融合,以融合传播的理念对新闻的视觉传达方式进行转型与升级,创造出符合大众审美与时代特色的个性化新闻作品,从而更好地发挥视觉传达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真正价值,为受众打造最佳体验感。相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运用,我国媒体的新闻视觉传达方式必将得到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远林.视觉传达新媒体元素融合创新研究[J].中国报业,2019(23):84-86.
[2] 郭涵钰.浅析“沉浸理论”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J].当代电视,2019(9):46.
[3]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17.
作者简介 阿依那扎尔,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帕哈尔丁,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