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四运动”:一声惊雷 百年回响

2021-02-03崔燕

青岛画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青岛马克思主义

崔燕

在青岛,五四广场是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地标,北依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南临浮山湾,总占地面积10公顷。五四广场因青岛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五四运动导火索而得名。五四广场涵盖的不仅是一个公共性开放空间那么简单,这里集中浓缩了这座“青春之岛”高歌猛进的时代脉动,展示了青岛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城市精神。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五四运动“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精神给落后的中国带来了文化思想的解放,也释放了人们埋藏已久的爱国热情。挟五四之势而使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中国的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于青岛而言,尽管这座城市建置的时间不过百余年,却与北京、西安这样的古都一道,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交替的动荡时节,五四运动这个影响中国前途命运发展的重大事件,让青岛凸现在世人视野。

那段风起的日子,时间以另一种方式流淌,但却是回望中国历史无法逾越的一个章节。1919年5月4日,历史从这里转折。五四运动如闪电惊雷,劈开旧中国如磐铁幕,唤醒暗夜中沉睡的灵魂,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沿着五四运动以来开辟的道路,踏上新征程的中国,风华正茂、青春飞扬!

“五四运动”大潮中的青岛

“五四”运动是因青岛的主权问题而引发的。1898年3月6日,在德国船坚炮利的威胁之下,中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条约规定:德国租借青岛99年,并获得胶济铁路的筑路权及沿线采矿权。对于德国在华利益,日本垂涎已久。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后,日本于1914年夏对德国宣战,由于德国忙于欧洲战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于11月7日出兵攻占青島,取代德国成为青岛地区的殖民统治者。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拒不归还青岛,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幕。中国北洋政府派外交总长陆征祥、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法公使胡惟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五人为参加巴黎和会全权代表。广东军政府派出王正廷、伍朝枢、汪精卫为出席巴黎和会专使。1月21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从北京发来训令:特委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为巴黎和会全权委员。4月29-30日,参加巴黎和会的英美法三国代表召开会议,日本代表应邀出席,议定了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第156、157、158条),将德国在山东所攫取的权益让与日本。

1919年5月1日,上海《大陆报》最先透露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报道说中国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青岛)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5月2日,山东三千余工人在济南北岗子举行收回青岛演说大会。同一天,北京《晨报》刊登了题为《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的新闻,确定了中国外交的失败。两天后,北大学生走向街头,暴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收回山东、青岛主权”、“誓死力争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怒吼,响彻神州大地。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919年,象征着中国民主革命转折点的五四运动爆发。新型的知识分子与进步青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青年的觉醒犹如黑夜里划破长空的闪电,“这个社会中最活跃群体一旦苏醒,启动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活力”。

五四运动的发展,为青年提供了空前广阔的活动空间,办报、游行、罢课、街头演讲、组织工运等此起彼伏,客观上也使得青年更深入地接受新思潮、更理性地判断是非,让青年们“对于迎接新的思潮,怀着满腔的热忱,对于改造中国社会,充满胜利信心”。譬如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发表的《民众大联合》就这样写道:

时机到了,世界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五四之前,正在孜孜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对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而又茫然无措的中国先进分子,已经从俄国十月革命中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作用,得出了向俄国革命学习、走“俄国人的路”的结论。挟五四之势而使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中国的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等人借助了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文献和著作,开始向中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逐渐成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思想运动。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青年组织起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他的大力宣传下,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中国的五四运动,亦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共产国际的关注。1920年4月,以维经斯基为首的共产国际代表团抵达北京,前来访问五四运动的领导人物,了解中国革命情况,并商量建立共产党组织。在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帮助下,1920年5月,陈独秀组建了秘密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于8月成立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

五四运动一年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并日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的无产阶级逐渐成为历史的主角。同时,从初步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也不断涌现出一大批坚信马克思主义、决心走十月革命道路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一大批在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分子,如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等人,也分别在这个时期先后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一切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哲学家艾思奇即认为,“中国的无产阶级在五四以前早已存在,在五四运动中飞快地成长起来,并且组织了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

很多年以后,毛泽东《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和《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中,把五四运动纳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建构中,从历史上追溯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五四运动的关系:“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则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领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这时,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长成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己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和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的纲领,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而土地革命的实行,则是中国共产党单独进行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各地共产主义者在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过程中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向广大青年工人、青年学生传播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介绍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积极吸收和发展青年工人和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入团。在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广泛传播的条件下,1921年7月,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从此迈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青岛马克思主义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美丽的青岛
95年前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