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居家照顾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1-02-02管神艺仲亚琴
管神艺 仲亚琴
(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长期照护制度,失能老人主要依靠家庭照顾。研究表明,失能老人的照顾者,在长期照护过程中,除了体力消耗外,心理负担也较重〔1,2〕。Sansoni等〔3〕对阿尔茨海默病照顾者的研究发现,失能老人照顾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分别高达76%、42%。刘东玲等〔4〕对脑卒中住院患者照顾者的研究发现,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5.9%,其主要危险因素是照顾者年龄、负担水平、每天照顾时间等。杜娟等〔5〕发现北京城区失能老人照顾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1.2%,抑郁症状的发生与照顾者的社会支持、负担水平及自评健康状况等相关。
当前国内失能老人照顾者的研究聚集在阿尔茨海默症、癌症、脑卒中等照顾者的心理健康、负担水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多半在医院病房或门诊开展调查研究,基于社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区失能老人居家照顾者抑郁症状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间,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选取江苏、安徽、贵州及新疆四个省/自治区,每个省/自治区随机选取两个市,每个市随机选取两个社区,每个社区选取约40名失能老人的主要照顾者共567人。失能老人的纳入标准:在穿衣、洗澡、吃饭等日常活动方面需要他人照顾的60岁及以上的老人;失能至少3个月及以上,排除由于手术短期需要照顾的老人。居家照顾者的纳入标准:承担主要的照顾任务;照顾者为配偶、子女或其他亲属,排除护工或其他有偿照顾者;自愿参与调查。失能老人平均年龄80.6岁。其中男260例,女307例。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的分别占62.4%、20.6%和16.9%。61.6%的失能老人在婚,38.4%离异、丧偶或分居。精神状态轻度障碍占10.8%,中度障碍占10.4%,重度障碍占49.6%,认知正常的占29.3%。照顾者平均年龄为61.6岁。男231人,女336人。
1.2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包括失能老人及居家照顾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照顾者每天照顾时间、照顾持续时间等。②简易心智状态调查表(SPMSQ)〔6〕测量失能老人的认知功能,SPMSQ由10个问题组成,包括定向力、个人史、最近记忆及计算力等内容。答错0~2题为认知正常,答错3~4题、5~7题、8~10题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障碍。③流调用抑郁量表简表(CES-D 10)用以调查照顾者最近1 w中体验到抑郁症状的频率,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1,2,3四级评分,其中第5、8项为反向计分,将总得分相加计算受访者心理健康得分,>10分说明受访者近1 w内有抑郁症状〔7〕。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76。④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8〕:利用该量表测量照顾者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共12项内容,每项按支持程度计为1~7分,总分为12~84分,其中12~36分、37~60分、61~84分分别为低支持、中支持、高支持。⑤Zarit照顾负担量表(ZBI)〔9〕从健康状况、经济、社会生活、精神状态等方面对照顾者进行评分,共22个条目,每个条目按负担轻重计为0~4分,总分0分(没有负担)~88分(最大负担)。0~39分、40~59分、60~88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负担。
1.3调查方法 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筛选研究对象,通过社区工作人员与研究对象取得联系,确定调查时间。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学生担任调查员,开展入户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40份,获得有效问卷567份(88.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15.0软件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照顾者抑郁症状的单因素分析 失能老人照顾者CES-D 10得分均分为15.12分,有抑郁症状的占49.2%。不同性别、自评健康状态、负担水平、社会支持的照顾者抑郁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的照顾者抑郁症状发生情况比较〔n(%)〕
2.2照顾者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照顾者是否具有抑郁症状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2)。
表2 居家照顾者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模型一控制了照顾者社会人口学变量及照顾者负担。结果显示,女性照顾者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是男性的1.92倍;与照顾负担较轻的照顾者相比,照顾负担越重的照顾者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越高。模型二在模型一的基础上控制了社会支持,结果显示,与社会支持高的照顾者相比,社会支持中、低的照顾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可能性是其2.45倍和7.65倍。模型三进一步控制了自评健康变量,结果显示,与自评健康状况好的照顾者相比,自评健康状况一般和差的照顾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可能性是其3.27倍和4.79倍。模型四进一步控制了失能老人的精神状态变量,结果显示失能老人的精神状态对照顾者抑郁症状的发生无显著影响。
3 讨 论
本研究中自评有抑郁症状者高于CES-D量表在国内所建立的常模水平(33.3%)〔10〕。这与郭园丽等〔11〕研究结果相近,提示我国的失能老人居家照顾者的抑郁症状发生风险较高。抑郁症状会导致居家照顾者的生理和心理出现严重的危害,如躯体功能下降、生活质量下降,残疾率、病死率和自杀率升高等〔12〕,因此要多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失能老人居家照顾者更易出现抑郁症状,与Li等〔13〕和Lei等〔14〕研究结果类似;Reisner等〔15〕总结美国过往研究抑郁症状性别差异的文献得出,与男性相比,女性在抑郁和焦虑中所表现出的性别差异持续的概率是男性的两倍。抑郁症状的性别差异,与女性本身的心理和生理特质有关,生理方面如女性更年期雌激素分泌锐减,容易烦躁焦虑,久而久之从而产生抑郁症状;在心理方面,女性情感细腻,对外部刺激敏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情绪上的波动。
本研究显示,失能老人居家照顾者自评健康状态较好的,其抑郁症状发生率较低,抑郁症状与自我评价健康具有相关性。姜璐婷〔16〕癌症照顾者的调查,也证实了这点。自我评价健康能够有效地反映被访者对身心健康状况的自我感知和综合认知,因此,自我评价健康一定程度上能够识别并干预所涉及的不同因素,尤其是抑郁症状,Milláncalenti等〔17〕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本研究中照顾者自我感觉照顾负担主要以轻中度负担为主。研究脑卒中照顾者的Bhattacharjee等〔18〕发现抑郁症状的首要预测因素为照顾者自我感觉负担状况。Adelman等〔19〕研究也发现,沉重的照顾者负担与照顾者身心健康受损密切相关,且发生抑郁的程度与照顾者负担呈正相关〔20,21〕。可能如此长循环的照顾,不可避免地会对照顾者的心理、生理、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负担〔22〕,照顾者的生活、人际、社交就会受到影响,照顾者失去了自己的空间,从而使心理不堪重负,从而更容易产生抑郁症状。
本研究显示有抑郁症状的照顾者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无抑郁症状的照顾者,社会支持作为一种照顾资源有利于身心健康,能帮助保持良好的情绪,起到缓冲应激的作用。杨雀屏等〔23〕发现,精神分裂症照顾者感知的社会支持越多,则抑郁水平越低。韩燕红等〔24〕亦发现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越低越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德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在家庭照顾者社会支持建设方面起步较早,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照顾者社会支持性服务,包括护理费、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方面的经济支持及短期、暂替性的专业护理服务,专业知识和照护技能的相关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实物支持。
综上,失能老人居家照顾者的抑郁症状值得关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做好居家失能老人多种慢性病的管理,为居家照顾者指导疾病相关的照护技能与日常生活技能;失能老人家庭应关注其居家照顾者的抑郁情绪,及时疏导,提供帮助和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