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对策

2021-02-01张素娟刘增安苑潇卜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太行山区村落河北省

张素娟 ,刘增安 ,苑潇卜

(1.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a.社会科学部;b.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81;2.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存保护中心 管理部,河北 石家庄 050066)

太行山区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传承地和太行精神重要发祥地。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庄,这些传统村落是地方历史文化的综合载体,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根基和各个民族的“DNA 博物馆”,俗称“古村落”[1]。这些传统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富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太行山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太行山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河北省高度重视太行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2020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了《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指出到2035年,太行山要成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展示国家形象,彰显文化自信的标志性山脉和国际知名的山岳型旅游目的地;太行山东西部安全畅达旅游交通网络全面形成,成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和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样板;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旅游业成为太行山区最重要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和幸福产业;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2]。分析太行山区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对策,找准适应太行山区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模式,对提升河北省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水平,带动太行山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河北省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状

“河北省太行山区共涉及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5个设区市30 个县(市、区),土地面积6013万亩,总人口1100万。”[3]太行山区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京津冀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旅游发展重点支撑区。目前区内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191个[4],其中,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32个太行传统村落,文化积淀更为深厚,旅游开发的价值更高。

河北省是全国首批全域旅游试点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加快发展旅游业富民强省战略,加大了旅游开发投入。先后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燕山—太行山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5]《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意见》[6]《河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25年)》[7]等系列促进太行山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政策。随着太行山区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太行山区旅游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目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主要类型有:

1.已开发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

已开发的村落大多于2012年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8],这些村落多在2010年之前就进行旅游开发,旅游产业相对成熟,现在大多已经开门迎客。如蔚县暖泉村,井陉县于家石头村,大梁江村,邢台县英谈村,内丘县神头村等。这些村落利用政府划拨的传统村落保护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对村落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用现存的传统村落建筑资源和民风民俗开展特色旅游。如井陉县于家石头村以村落建筑特色和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后代居住地吸引观光客,常年对外营业,但因资金投入有限,服务设施不足,产品单一,旅游业收入不高。

2.正在开发旅游业的传统村落

正在开发的传统村落起步较晚,现多处在水电路三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还没有形成实质性旅游实体,部分村落处于旅游开发规划阶段。这类村落大多以田园风光和采摘为主尝试开展乡村旅游。利用村民承包的土地种植绿色、有机农作物吸引城市居民前来采摘,以增加农民收入。如井陉县吕家村、地都村、宋古城村,武安县岭底村等传统村落。

3.尚未进行旅游开发的传统村落

尚未开发的传统村落保留着一些特色鲜明的明清建筑,村民生活其中,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类传统村落应该首先做好古建筑保护工作,条件具备时有序做好乡村旅游开发工作。

二、河北省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地调研考察,与相关专家沟通交流,发现太行山区传统村落在旅游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融资渠道单一,开发主体松散

河北省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投资主体以村集体和村民个人为主,开发主体松散,市场化、企业化组织开发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缺乏清晰的市场目标,不利于发展乡村旅游。急需推进旅游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拓宽融资渠道。

2.持续化开发理念缺乏,保护意识不足

部分传统村落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保护意识不足,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资源的开发性破坏和生活性破环比较多,“大拆大建,连根拔起”者有之,“民风异变,民俗消亡”者有之。这些都对传统村落核心吸引力造成破坏,使资源品质大幅下降。

3.开发业态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

太行山区传统村落资源相似,民俗相近,旅游开发没有形成“一村一品”,而是“村村相似,业态雷同”。传统村落旅游产品以低层次的老房子、农家乐为主,不能为游客提供高端旅游产品,游客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不仅没有形成协同效应,还与邻近的传统村落陷入恶性竞争,互相掣肘,影响了太行山区乡村旅游整体品牌形象。

4.服务、管理人才匮乏

目前,河北省共有1650多个村落开展了乡村旅游,带动农民直接就业22.7万人,传统村落旅游从业人员约3.8万,约为河北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1/6。这些人大多是“半路出家”“就地转业”或“就近就业”,以中学学历为主,旅游业务素质偏低。企业管理、金融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导游服务、安全管理、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旅游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5.“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

部分传统村落的交通道路、无线网络、供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落与干线公路连接不畅,通往传统村落的交通支线承载力弱,每逢节假日,激增的旅游车辆和狭窄的道路,导致道路拥堵,尤其是“最后一公里”通行效率更低,缺乏高标准的住宿餐饮、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

6.品牌营销意识欠缺

乡村旅游营销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缺乏品牌意识,产品策划组织和宣传营销意识淡薄,智慧旅游建设速度慢,利用率低,不善于利用互联网媒体开展有效宣传促销活动。

综上所述,河北省太行山区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目前提供的大多是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多是低端的农家乐式的餐饮和住宿,与游客多元化、高品质的旅游需求差距明显,影响了旅游收益。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已成为当前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推进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对策

1.加强党组织建设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建设能否顺利开展,与村民的支持与配合密切相关。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带领才能齐心协力,共同把村庄保护好、建设好、经营好。陕西袁家村的旅游业之所以享誉全国,跟村支部的坚强堡垒作用息息相关。否则,村民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因为一己私利就不惜破坏集体声誉,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质量就难以提高。

2.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以及由此形成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传统村落是太行山区千年农耕文明的结晶,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河北省应组织力量搜集整理太行山区传统村落的有关资料集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更好地保护太行山区农耕文明。

3.打造“千里太行·古韵乡愁”文化品牌

秉承规划先行的原则,抓住太行山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的良机,遵循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2],在省级层面编制千里太行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专项规划,以区域传统村落为连接点,以千里太行风景道为连廊,串点成线,围绕生态农业、健康养生、采摘观光、冬季冰雪运动等旅游业态,形成“一村一特色,无处不乡愁”的高品质旅游产品,构建太行高速旅游产业廊道,形成集群效应,打造“千里太行·古韵乡愁”文化品牌。

4.活化文化遗产,开展特色节庆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推动发展主题展馆、精品民宿、民俗工坊、特色街区、演艺广场等文化体验项目,通过改进工艺、完善功能、拓展用途、提高品质等,提升一批特色文创商品;推进发展特色节庆文化活动,支持太行山区以传统村落为主体,积极开展山村旅游文化节,深化与媒体的合作,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节庆品牌。

5.发展太行传统村落研学旅游

依托传统村落的古建筑、民俗风情、生态农业等,开发历史文化、文物古建、科普教育等系列主题研学课程和路线,积极开展冬季冰雪运动,建设我国太行古村落夏令营、冬令营等实践基地,缓解太行山区旅游夏季旺、冬季淡的压力。

6.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示范引领村民行动,建立特色农家乐、民俗文化示范点等典型样本,使村民能够从传统村落的保护中受益,激发其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保护传统村落的目的。同时,建立传统村落保护考核机制。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定期组织专门人员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情况进行绩效评估,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对由于疏失而造成传统村落破坏的问题给予严肃问责。

7.建设和提升传统村落基础设施,优化旅游服务环境

建设和提升传统村落生态停车场、旅游卫生设施、旅游标识系统、餐饮住宿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及河北省地方标准《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设置规范》[9]施策,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加强风景道、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旅游景区和公共活动场所旅游标识建设,增强旅游标识系统识别度。扩大河北省太行山区网络覆盖面,强化大数据智慧分析应用,为游客提供酒店、民宿、交通、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和线路推介。

8.实施民宿提档升级工程

201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旅游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发布实施[10],2021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第1号修改单[11]。太行山区要全面开展乡村旅游精品民宿评定,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特色精品民宿建设经验,培育一批特色乡村民宿品牌,引导创建一批特色乡村民宿集群,让游客住下来不想走,一来再来,常来常往。

9.加强行业培训,提升传统村落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河北省已经由政府投资、企业参与进行了一系列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但传统村落的旅游有其特殊性,各级政府应着力搭建旅游公众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以线上学习为主、线下面授为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培训模式,开发传统村落旅游人才研修“云课堂”,由省、市级财政共同拨款,共同负担传统村落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费用。加强返乡入乡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引导从业人员返乡入乡就业创业,开发乡村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培育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扶持文创空间、创客基地等的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创意产品设计与现代生活、时尚消费相结合;积极开展文创与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推进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10.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

加强国家文化生态试验区、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等建设,带动传统村落及周边村民共同为旅游者提供优质农产品,为旅游业发展积极开发特色手工艺品、农副产品等;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特色购物街区、购物店,让农民真正吃上旅游饭,让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

河北省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是分布在太行山的一种特殊景观,是未经雕琢的璞玉,太行高速开通后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旅游氛围,必将为其形成集群效应和发展合力提供良好的支撑。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协调,鼓励各方投资,完善利益联合机制与风险保障机制,理顺乡村旅游的管理体制,提高效率。同时,政府还应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对乡村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及经营管理理念,培养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人才。促使相关利益方都能从旅游业获得相应的收益,减少诸要素间的内耗,使乡村旅游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功能,促进太行山区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太行山区村落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太行山区苹果节水灌溉高效技术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旅游扶贫战略模式研究*——以太行山区旅游扶贫为例
基于SWOT分析的太行山区农业产业园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