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原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及其经验(1920—1927)
2021-02-01郭美静张广才
郭美静,张广才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曾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山西第一个党组织也在太原诞生。回顾百年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峥嵘岁月,回首太原早期党组织建立和发展的风雨历程,有利于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提供太原经验,有利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一、太原早期党组织的创建基础
(一)阶级基础:近代太原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19世纪末期,山西开始发展近代工业,太原逐渐产生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太原的工人阶级也随之诞生。辛亥革命后,阎锡山逐渐掌握了山西的军政大权,为了维持自己的独裁统治,他在太原大力兴办近代工业,特别是军火工业。太原位于山西中部,地处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太原便逐渐发展成为山西最重要的工业重镇。太原近代工业的发展,促使太原出现了一批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太原社会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动,工人阶级成为太原社会力量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同时,太原的工人阶级备受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反抗意识也最为强烈。太原工人阶级的发展及壮大,为太原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二)思想基础:新式教育的发展及马克思主义在太原的传播
随着山西近代教育的发展,山西出现了一批新式学校,到1919年,仅省城太原已有中等以上学校10余所。太原新式教育的发展促使太原培养了不少受过西式教育且易于接受新思想的新型知识青年。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全国得到广泛传播,自然也传播到山西太原,太原一批受过新式教育的青年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对比,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在当时的太原,各种学说纷纷涌现,青年因为易于接受新东西却不辨好坏、真伪,使得太原青年的思想呈现出一片混乱状态。彼时,高君宇通过创建报刊的形式借以传播新思想、新文化、马克思主义,为新型知识青年指明了前行的方向。高君宇,山西静乐县峰岭底村(现属娄烦县)人。“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我党最早的五十七名党员之一。”[2]1919年8月,王振翼等人在高君宇的指导下创办了山西第一份红色刊物——《平民周刊》,该刊以“为人民生活奋斗”为宗旨,在太原青年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五四运动后,在山西影响较大的进步报刊主要有《平民周刊》《新共和》《青年》《见闻》和《新觉路》等,其中以《平民周刊》影响最大。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太原的传播及影响的扩大,为太原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组织基础:太原早期团组织的建立和活动锻炼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北京早期党、团组织成立后,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北方各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上。为此,李大钊多次派遣高君宇前往太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他也是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0年,在高君宇的指导下,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以下简称“省立一中”)成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名为“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的大多数成员后加入1921年5月1日成立的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该组织的宗旨是“唤醒劳动,改造社会”。同年5月15日,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会议,草定了团的章程,规定了团的任务。之后,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便积极按照章程开展学生和工人运动。一方面,他们通过创办“晋华书社”“青年学会”,宣传进步思想,团结进步青年;另一方面,他们积极组织工人罢工和学生运动,与反动当局展开斗争。比如:1922年5月的太原大国民印刷厂工人罢工斗争、9月的省立一中反对反动校长魏日靖的斗争、12月的正太铁路工人罢工斗争等。太原早期青年团组织在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组织革命活动和领导革命活动的经验,涌现出了一批斗争坚决、觉悟较高的先进分子,太原青年团组织的力量不断壮大。到1924年5月,团员人数虽未达到最多时的50多人,但也保持在40多人[3]。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和活动培养锻炼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这为太原党组织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四)社会基础:阎锡山的家长制独裁引起太原民众的反抗情绪
阎锡山掌握山西军政大权后,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使本已经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山西人民更加苦不堪言。一方面,阎锡山对外高喊着“保境安民”,看似不参与内战,实则积极备战,实现其扩张野心;另一方面,对内则推行“村本政治”,产生大批豪强村长,严格控制山西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阎锡山的独裁统治使得太原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太原人民对于阎锡山的统治怨声载道,反抗意识日渐强烈。阎锡山的家长制独裁使得太原民众的反抗情绪日盛,这为太原党组织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总之,随着迎接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需要且成立太原党组织的各种条件日臻成熟,建立太原早期党组织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
二、太原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过程
(一)建立中共太原小组
虽然早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便已成立,但是当时党的力量相当薄弱,全国范围内大多数地区并未建立党组织,这些未建立党组织的地区往往选择以团组织来行使党组织的职能。山西也是一样。在建立党组织之前,太原团组织负责领导本地区的革命活动,事实上起到了党组织的作用。为适应大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国共合作,中共北京区委审时度势,认为山西建党的条件和时机都已成熟。为此,中共北京区委多次派遣高君宇返回太原为山西建党和国共合作做准备。1924年春,高君宇亲自介绍,将团员中的积极分子侯士敏、潘恩溥、张叔平等人吸收为共产党员。之后他依据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改章程》中“凡有党员五人至十人均得成立一小组”的规定,将侯士敏、潘恩溥、张叔平等人与先前已经入党的李毓棠编为一个党小组——中共太原小组,组长为李毓棠。从此,太原地区第一次有了党的组织。
(二)改称中共太原支部
中共太原小组的成立标志着山西最早的党组织的建立,也表征着当时北方地区又一个较早党组织的出现。同时,这也意味着太原乃至整个山西的革命运动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山西人民有了前行的指路灯。在太原早期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太原地区由团员发展为党员的人数不断增加,太原地区党员人数初具规模。之后,依据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改章程》中规定的“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的规定,中共太原小组改称为中共太原支部。“支部委员会由张叔平、傅懋恭(即彭真,编者注)和纪廷梓等三人组成,张叔平任书记。”[4]中共太原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展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其中一些革命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比如领导反房税斗争、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领导太原兵工厂工人的斗争、领导太原织布工人的斗争等。虽然从当时整个全国建党的历程来看,太原并不是全国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城市,但是太原却是较早有党活动和党领导革命斗争的城市,在党的领导下,太原的革命活动在当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中共太原支部的发展
太原早期党组织的成立,虽然是山西整个建党事业的一大进步,但以团代党的局面依然存在,这不利于太原革命活动的发展。随着太原党组织力量的壮大,特别是中共太原特别支部成立后,太原以团代党的局面才发生了根本性扭转。1925年10月,北方区委派遣崔锄人等人回到山西工作,崔锄人被任命为中共太原支部书记。崔锄人到太原后,经过充分的调查了解,又吸收了王鸿钧、王瀛、邓国栋等共青团员和一批工人中的先进分子为共产党员,中共太原支部党员的人数达到30人。11月,中共太原支部被取消,成立了中共太原特别支部,崔锄人继续担任书记。随着省立一中党支部等支部陆续成立,太原党员的数量和基层支部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中共太原特别支部下辖6个基层支部。太原的党支部迅速增多的同时,整个山西党支部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为了便于领导全省党的工作,同年12月,北方区党委决定撤销中共太原特别支部,成立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共太原地委”)。之后,太原的党员数量继续增多,党组织不断发展,在一些部队、学校和工厂都成立了党支部。“到1927年3月,太原的共产党员发展到400余名,建立了20多个党支部。”[5]1927年2月和5月,太原先后成立了中共太原特别党部和山西省委,来指导全省的党建工作和革命活动,颜昌杰任书记。从1924年到1927年,中共太原支部由一个活动范围只在太原的小支部发展为一个统辖整个山西革命活动的大支部,其规模和政治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就在太原党组织迅速发展和革命形势高涨之际,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屠杀,太原乃至整个山西的党、团组织都遭受毁灭性打击,太原的党、团组织不得不转入地下工作。
综上,山西虽然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出现了党的活动和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但党组织的正式建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其过程也十分曲折。京、津、冀、黑、鲁、豫相继建党后,山西成为第七个北方建党的省。太原早期党组织创建后,太原的党、团组织结合太原革命斗争的实际,积极开展学生和工人运动,极大促进了太原乃至整个山西的革命进程。
三、太原早期党组织建立的特点
(一)以团组织为基础,由团员发展为党员
高君宇作为太原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他在创建太原早期党组织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先发展团员,由团员转党员,然后建立党组织的方法。高君宇的方法,一方面是遵循中央扩大会议通过的《S.Y.工作与C.P.关系议决案》中关于审查超过25岁团员并介绍入党的规定,将超过25岁的侯士敏、潘恩溥、张叔平等人由团员转党员;另一方面,是从发展党员的效率来考虑,从青年团员中吸收阶级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积极分子为共产党员,可以节省考察的时间,迅速壮大太原党组织的力量。随着党员数量达到中央要求,太原早期党组织也正式成立。
(二)以青年知识分子为骨干,以工人阶级为主体
太原早期党组织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青年知识分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青年知识分子在早期党组织中是骨干成员。太原早期党组织的重要创始人高君宇,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他自己在北京加入党组织后,首先利用自己的学生身份在家乡太原的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他的影响下,王振翼、贺昌、李毓棠等人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且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来,太原早期党组织在省立一中成立,当时的主要成员基本都为青年学生。在太原早期党组织发展和领导、组织革命活动中,太原青年学生和先进知识分子发挥了领袖作用。在此过程中,经过革命实践的锻炼,太原早期党组织由一个成员大多数为学生的小组织扩大为以工人为主体的组织,“由学院式的只研究而不实际去参加工作,进步到实际行动了”[6]。随着太原早期党组织的活动深入到群众当中,太原早期党组织中工人阶级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工人阶级逐渐成为太原早期党组织的主体。依据1923年太原团地委对太原54名团员情况的调查,“其中工人31人,学生20人,教员3人”[7]64,可见,太原的革命队伍已经进一步无产阶级革命化。因此,太原党组织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也逐渐以工人阶级为主体。采取的主要办法是先介绍先进工人分子入党,然后进一步发展工人党员,再建立党支部。比如,五卅运动时期,在太原兵工厂当锅炉工的进步青年崔绍文经王鸿钧介绍,被省立一中党支部吸收为共产党员。之后,在崔绍文的介绍下,又有一批兵工厂工人陆续入党,太原兵工厂党员发展到15人,建立了太原兵工厂党支部,杨高梧任支部书记。中共太原特别支部成立后,陆续成立了印刷工人党支部、晋绥军陆军粮服局制革科工人党支部、正太铁路工人党支部等。其他工厂也纷纷成立党支部,党在工人阶级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在太原早期党组织的努力下,吸引和锻炼了一批先进工人分子,为太原之后的革命斗争培养和输送了人才。
(三)以旅莫支部为模板
太原早期党组织创建之后,能够迅速完成组织建构并统一思想认识主要得益于以旅莫支部为模板。旅莫支部是1922—1926年存在于莫斯科东方大学的中共党、团分支机构,其特点是对党员、团员进行内部严格的训练和学习。高君宇在帮助太原建立早期党组织时,曾带来一份《中共旅莫支部会议记录》,交由李毓棠保管。新成立的中共太原支部便以旅莫支部为范本,进行自身建设。具体表现在严格组织生活、定期召开党员会议、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在当时复杂的革命形势下,中共太原支部以旅莫支部为模板,通过党员会议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法迅速提高了太原党员的思想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比较好地完成自身建设的同时,对全省各地党支部的创建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四)以太原为中心向外辐射发展
纵观山西早期党组织的发展,不难发现,其是以太原为中心向外辐射发展的。1924年,中共太原支部成立后,山西有了第一个党的组织,其不仅在省城太原大力发展党员,更是在全省大力进行党组织发展,晋中、晋南、晋北等部分县都有了党的组织。特别是在中共太原地委成立后,以太原为中心,在全省各地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和革命气氛活跃的地区进行党建工作。中共太原地委指示太原学生党员利用假期返乡之际,在农村和基层积极发展党员,“到1927年5月,全省有30多个县建立了中共党的组织,党员发展到1500余人”[7]86。在太原地委的领导下,以太原为辐射中心,山西各地的党组织纷纷建立,党的力量迅速壮大。
综上,虽然和北方地区其他早期共产党组织一样,太原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过程离不开北京早期党组织的指导,但是,也因太原革命形势和外在环境与北京的不同,太原早期党组织在创建过程中也呈现出了自身若干特点。
四、太原早期党组织建立的经验
(一) 注重有生力量的培养
太原早期党、团组织十分重视有生力量的培养,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太原早期党组织十分重视对非党工人、学生的教育。比如,1922年下半年,太原早期团组织就在省立一中创办了“青年学会”,设立了平民小学。反对反动校长魏日靖的斗争发生后,又增设了成人夜校,由彭真、王瀛、邓国栋等人负责。成人夜校的设立,既使工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又联系和团结了工人,特别是正太铁路和印刷行业的工人。成人夜校培养了一大批工人积极分子,壮大了革命的力量,也为后来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太原早期党、团组织十分重视在青年学生、工人中宣传革命思想,进行革命教育,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积极分子参与到太原的革命活动当中。另一方面,太原早期党组织也十分重视党员的培养。太原支部成立后,更加重视党员教育和培养,1925年,中共太原支部选派纪廷梓等人赴北京中共北方区委党校学习;同年,还派遣李毓棠、潘恩溥、侯士敏等人代表山西到莫斯科学习。之后,中共太原支部不断输送优秀党员前往北方区委党校和苏联东方革命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等学习培训,大大提高了党员的素质,也为革命培养了许多人才。总之,太原早期党组织重视党员培养,其培养的优秀人才,一部分人积极投身山西的革命运动当中,一部分人被派遣到全国各地,为当地的革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党、团发展要结合时代要求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太原早期党、团组织的发展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解决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比如,推动国共合作的形成。山西国共合作和中共太原支部的创建是紧密相连的。正是全国国共合作的大势给了太原早期党组织创建的契机,而后中共太原支部的建立又大大推动了山西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1924年5月,根据党的三大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中共太原支部和太原团地委决定60多名党员、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些人加入国民党后为山西境内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太原早期党组织从创建到发展,正是顺应了当时全国国共合作发展的大势,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又比如,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租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当即中共中央就召开了紧急会议,号召动员全上海市人民团结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不久,上海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响应。太原党组织也积极行动起来,声援五卅反帝爱国斗争。1925年6月6日,太原各大、中、小学集体罢课并在文瀛湖公园召开集会。会后,学生们走上街头发放传单,进行讲演,“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响彻太原市的大街小巷。随着学生运动的发展,声援五卅运动的活动发展为全市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爱国主义运动,其声势不断扩大,继而发展为全省各城市的爱国主义运动。太原党、团组织积极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正是其响应时代号召,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发展的生动体现。
(三)重视经验总结和制度报告
太原早期党、团组织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向中央汇报,并且及时总结革命活动经验。比如,1927年的《山西太原组织部工作报告》,分阶段地汇报了太原党组织在过去一年多的组织工作,正确总结了当时党组织工作的经验,为太原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像这样的工作汇报,在现存的太原文献资料中还有《山西农民运动报告》《山西国民运动报告》等。由此可见,中共太原支部与当时的中共中央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太原早期党组织高度重视与中央的联系,及时总结革命活动的经验并主动向中央汇报。这对当时中共太原支部及时整顿思想、提升工作成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以群众利益为重,密切联系群众
纵观太原早期建党的历史,可以发现,其真正做到了以群众利益为重,密切联系群众。这也是太原早期党组织能够创建并且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根源。一方面,太原早期共产党员坚持以群众利益为重。太原早期党组织自建立起,就密切关注太原普通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并且多次领导和组织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为普通大众争取权益,在他们的号召和努力下,团结太原人民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比如,当时影响较大的反房税运动就是在太原党组织关注到阎锡山政府对山西人民不合理征税、压迫人民的情况下发动的。1925年,阎锡山政府因要扩充军饷而准备在全省实行农村房屋估价征税政策。该项政策一出,顿时民怨沸腾,因为其不仅要对全省乡村的房屋(包括马厩、猪舍、茅厕等)征税,还要以“值百抽九”这样不合理的税率征税,并限三个月内缴清,否则加倍处罚,很显然这是为了强征赋税而巧立的名目。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反动军阀斗争,1925年5月18日,彭真、纪廷梓、潘恩溥等共产党员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迫于形势压力,阎锡山最终当着学生的面写下了取消房税的手谕,反房税斗争取得全面胜利。另一方面,太原早期共产党员坚持了群众路线。太原党组织领导的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是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的,并且最终在实践中确立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太原早期党组织成立后,组织党员深入工人中间,与工人一起劳动,听他们倒苦水,深入体会他们所受的压迫和苦难,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他们。太原早期党组织正是通过深入到工人群众当中,获得群众的支持与响应,才能不断推动太原工人运动的发展。
总之,太原早期党组织创建后,对太原乃至山西的革命活动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挖掘太原早期党组织建立和革命活动的经验,不仅能为我们党迈向新征程提供丰富的现实启示,也能为我们党奋进新时代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太原早期党组织的建立,点燃了太原革命的星星之火,为太原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新方向,同时也揭开了山西历史的新序幕。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最重要的历史交汇期,值此重要时期,回顾太原建党的历史,从中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正当其时。让我们以史为镜、以史明智,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做出太原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