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探析

2021-02-01周笑梅胡嘉慧

关键词:辽宁民营企业融资

周笑梅,胡嘉慧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十四五” 规划指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1]。民营经济是吸纳税收、解决就业、促进创新、稳定增长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社会良好运行不可或缺的力量。近年来,辽宁省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从金融支持视角来看,应该继续完善经济金融支持体系,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推动辽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辽宁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辽宁民营经济起步相对较早,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社会贡献率日益增强,是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主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辽宁私营企业数量达到88.39万户,吸纳就业人员372.9万人。2020年上半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冲击,辽宁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辽宁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27.5万户,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6%,达到1 302.8亿元,规模以上私人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于全省9.1%,领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但和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辽宁民营经济发展还面临很多制约因素,民营企业存在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从金融支持视角看,由于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制度不完善,民营企业很难获得高质量发展需要的资金。内外多种因素导致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辽宁民营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突破资金匮乏的发展瓶颈。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有三种途径:直接金融支持、间接金融支持和政府金融支持[2]。

(一)辽宁民营经济发展的直接金融支持途径少

民营经济发展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民间借贷三种途径获得直接金融支持。

1.发行股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辽宁共有79家民营企业上市,市值累计0.84万亿元。其中,市值超过1 000亿的上市公司1家,市值超过500亿的上市公司1家,市值超过100亿的上市公司18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充分,直接融资体系不健全,证券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获得直接金融支持。

2.发行债券。2018年10月22日,央行发布公告,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但由于受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部分民营企业相继出现债券违约风险。资料显示,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1月,全国民营企业债券市场净融资量为-2 981亿元[3],2018年,共有35家民营企业违约。其中,信用等级在2A以上的民营企业是31家,这表明民营企业面临的债券融资形势还很严峻。大多数辽宁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信用度不高,生命周期较短,更难通过发行债券达到预期融资效果。

3.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融资方式,民间借贷的主体是借贷公司、典当行。由于借贷手续简单、资金到账周期短,以社会集资为主的民间借贷可以很快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要。但民间借贷存在贷款成本高、交易信息不对称、借贷行为不规范等弊端,增加了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风险,部分民企被迫求助民间借贷,陷入高息债务旋涡。

(二)辽宁民营经济发展的间接金融支持成本高

民营企业发展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获得间接金融支持。

1.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获得间接金融支持的主要途径。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缺乏公平竞争的融资环境,部分国有企业资质明显低于民营企业,但却能以更低的融资成本获得银行贷款。商业银行长期存在 “重国轻民” 的观念,普遍认为贷款给民营企业风险大、监管困难,造成信贷资源供需错配的矛盾。2019年,我国金融机构基准贷款利率为4.3%,民营企业贷款利率平均高于国企1.5%。尽管中央不断出台政策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但金融机构要求民营企业以抵押、担保等方式为条件变相提高民营企业贷款门槛,东北地区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更为突出。各地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融资纾困,担保费率也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近年来,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民间投资意愿不足。同时,由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企业贷款额度下降,这些情况增加了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

2.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一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融资租赁对企业资信和担保要求相对较低,符合制造业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截至2020年12月31日,辽宁有1家金融租赁企业、32家内资租赁企业、729家外资租赁企业,融资租赁企业总数为762家,排名居全国第四位。排名前三名的广东、上海、天津融资租赁企业分别为4 278、2 222、2 066家。辽宁融资租赁企业数量虽然居全国范围前列,但和上述金融发达省市相比差距很大。这些融资租赁公司由于成立时间短,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制造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但仍无法满足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辽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金融支持政策落实较难

政府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引导、财政资金支持和优化组织建设等方式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通过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达到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目的。

1.货币政策引导。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央行实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和再贴现政策,要求把释放的贷款额度覆盖到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银行的信贷投放力度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辽宁省政府发挥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落实降低准备金政策,增加各金融机构可贷资金;落实再贴现相关政策,降低票面金额限制,优先办理民营企业票据的再贴现。发挥上述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需要增加金融供给数量和质量。但从目前来看,县域金融机构相对较少、金融服务民企意识差、专业操作管理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

2.财政资金支持政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法》规定,中央财政预算必须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财政支持[4]。近年来,辽宁省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给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财政补贴,并且制定一系列政策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由于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很多职能部门责任缺失,很难做到从实际出发,把财政资金支持政策落实到位。

3.优化组织建设。为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政府还应该优化组织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搭建民营经济信息开放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融资工具等方式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促进银企对接、实现数据共享、简化民营企业融资程序,辽宁已经建立多家民营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服务平台存在数据陈旧、信息不对称、管理落后、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虽然辽宁省政府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相对于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而言,政府的金融支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辽宁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的原因

(一)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造成民营经济发展的直接金融支持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发行股票门槛高、要求严格,很少有民营企业能在主板上市。能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的民营企业,一般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辽宁大部分民营企业是传统型,其经营状况、发展规模很难达到上市要求,而且上市后信息披露成本高、风险大。因此,只有一小部分科技型民营企业能够通过发行股票获得直接金融支持。近年来,受国际不确定因素和国内经济转型压力的影响,辽宁民营企业生产管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激烈,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民营企业的还债压力大,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就会违约,直接影响下一个周期的债券融资。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资信等级较低,再加上经营管理能力较差、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投资者很难识别企业风险,投资偏好下降,导致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更加困难。虽然民间借贷具有贷款门槛低、贷款审核简单、放贷速度快等优势,但也存在贷款利息高、借贷程序不规范、贷款风险发生可能性大等问题,导致辽宁民营企业借贷意愿下降。因此,直接金融融资结构不健全,导致辽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无法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

(二)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金融供给不足

民营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金融租赁两种方式获得间接金融支持。从民营企业自身看,除少数高科技企业外,大多数辽宁民营企业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没有真正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理念相对落后;二是产品竞争力不足,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三是规模相对小,没有足够的净资产和抵押品。从银行角度看,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出于贷款风险和回报的考虑,只关注少数优质客户,对民营企业贷款偏好下降。银行金融工具单一导致金融服务效率低,同时,还缺乏有效的信用监管和服务手段。虽然信用担保机构介入可以减少贷款风险,弥补因信用不足而导致的金融堵塞,是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有效手段,但是从目前辽宁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现状看,信用担保机构也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增加的不利局面。信用担保机构内部存在的风险有资本风险、决策风险和业务操作风险;而外部又有来自银行权利义务不对等的风险、企业的违约风险、政府部门政策不稳定的风险。信用担保机构由于专业人才短缺,防范与化解风险能力不足,很难发挥银企信用黏合剂的作用,同时担保费率又增加了民营企业贷款成本。

融资租赁是民营企业获得间接金融支持的另一种方式。融资租赁是银行信用与实物信用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服务形式[5]。与银行贷款相比,融资租赁可以弥合信息不对称,同时具有手续简单、无需民营企业提供资产抵押、不存在融资歧视、节约融资成本等优点,可以更有效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从全国发展形势看,辽宁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和东部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监管机制缺失、民营企业违约风险增加、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小、融资租赁企业整体运营成本高、还有业务单一、多头管理、法律不健全等问题存在,导致融资租赁无法给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的间接金融支持。

(三)政策时滞和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致使政府金融支持的渠道不畅通

政府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近年来,辽宁省政府制定多项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由于政策时滞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限制了相关政策的有效性。政策时滞包括货币政策时滞和财政政策时滞[6]。政策从制定到执行是内在时滞;政策从执行到真正发挥作用属于外在时滞。货币政策外在时滞较长,需要通过较多的中间变量才能影响到目标变量;财政政策内在时滞较长,从决策被批准到执行需要较多程序。由于政策时滞的影响,短时间内政府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效应不明显。而且现行金融支持政策的执行力度有限,导致多项政策仍停留在政府层面,并没有得到充分实施。由于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得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与意愿不足。由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落后,无法实现数据共享,民营企业信息与商业银行不能高效对接,使得民营企业融资成功的可能性降低;信用服务机构产品开发与创新不足,收费不合理,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信用评级机构运行不规范,不能准确评价民营企业信用状况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得许多本应得到的资金支持的项目无法运作,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三、辽宁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毋庸置疑,辽宁金融支持体系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但目前金融支持体系还不健全,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探索有效的金融支持路径对于推动辽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直接金融支持结构

1.完善股票市场改革,鼓励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建议进一步划分资本市场层次:一是健全不同层次资本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二是完善不同类型民营企业上市标准,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杜绝资本市场投机行为;三是完善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上市 “绿色通道” 机制,建立科创板后备民营企业培育和筛选制度,积极帮助这些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四是支持规模以上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发展。辽宁大部分民营企业处于传统产业领域,规模相对较小,很难达到主板市场上市要求。中小板和创业板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平台,但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新三板是全国性股权交易平台,对挂牌企业规模、类型、盈利状况没有硬性要求,是当前辽宁民营企业最佳直接融资途径[7]。

2.优化债券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建议对《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取消发行债券企业所有制限制,支持具有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好且有偿还能力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考虑辽宁民营企业合理诉求,扩大定向可转债适用范围和发行规模,推广创业创新债券试点经验,健全风险定价机制,积极引导非挂牌、非上市民营企业发行私募可转债[8]。推进债券利率市场改革,逐步放开债券市场利率管制,降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

3.合理利用互联网众筹平台,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互联网众筹是基于 “互联网+金融” 的一种新的融资渠道模式[9],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众筹具有门槛低、融资流程快捷、众筹成功率高等优势,是拓展辽宁民营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互联网众筹平台能够准确判断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众筹平台不受地域限制,民营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充足的资金。但互联网众筹融资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需要规范发展才能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加大监管力度,避免诈骗行为发生;强化众筹平台管理,降低投资风险等。

(二)整合金融资源,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间接金融支持能力

1.完善金融机构贷款机制,降低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现有贷款制度和抵押制度,取消贷款审批环节的歧视性规定,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享受与国有企业相同的贷款利率。新发放的贷款中,提升民营企业贷款比重。制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年度目标,并将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与金融机构负责人任用提拔挂钩。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减少金融机构对传统抵(质)押物的依赖,扩大抵(质)押物范围,银行可以根据产业链核心企业信用优势,为上下游民营企业提供无抵押的订单融资和账款融资。完善贷款风险管控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平衡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与化解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适当提高对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增强金融支持辽宁民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民营企业金融交易风险。一是构建良好的政银企关系,坚持和完善政银企双月座谈会机制,畅通银企供需信息对接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组织投融资对接路演活动,帮助民营企业了解金融政策、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确保民营企业利用好金融产品和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对民营企业信息采集与管理,确保信息及时准确披露。二是建设民营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和共享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信息,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为银行提供大数据服务;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对接长效机制,实现企业、银行、政府信息共享;民营企业可以利用辽宁投融资信息网,及时发布融资需求,实现银企信息市场化对接。建设民营企业信息库,银行根据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金融产品,有针对性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三是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以政府注资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充分发挥辽宁省担保集团作用,完善再担保体系建设,提升民营企业信用水平,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银企金融交易顺利进行。

3.推动融资租赁发展,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融资租赁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也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有效方式。完善互联网金融立法体系,积极推进融资租赁行业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相结合,使民营企业可以快速获得资金并节省中间成本;实行融资租赁债券证券化,通过盘活资产加速资金周转,实现融资租赁公司可持续发展。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改进融资租赁服务平台建设,让民营企业充分了解这种新型融资方式。

(三)提升政策效应研判能力,落实政府提供的金融支持政策

1.缩短政策时滞,提升政策运用的前瞻性和时效性。一是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明确货币政策的核心调控目标是为地方金融机构增加低成本资金来源,扩大面向民营企业的融资规模;灵活使用货币政策操作手段,引导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当局应当建立宏观经济运行监控体系,及时准确获得经济运行节点信息,确定货币政策出台的最佳时机,及时运用最适合的货币政策工具,从而降低政策时滞;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各类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提高货币供给存量流动性,扩大民营企业融资的获得性。二是缩短财政政策时滞。财政政策时滞会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如果资金供给与需求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财政政策无效。政府要提高对经济运行进行准确研判的能力,畅通政策传导机制,缩短财政政策时滞。税收是有效的财政政策工具,民营企业税收负担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应消除税收歧视,实行优惠的财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2.构建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落实政府提供的金融支持政策。一是加快建设政策性民营银行可以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商业性民营银行虽然能够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但其必须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借鉴国际经验,由国家设立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民营银行,能够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有效服务。从当前经济发展实际出发,辽宁可以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民营银行的同时,通过试点设立政策性民营银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推动辽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确保政策性民营银行正常运营。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是为实现政府政策性目标而设立的担保机构,属于 “准公共产品” ,在税收政策上可以实行减免政策,推动建立对省级再保机构资本注入机制和保费补偿机制,有效防范与化解担保风险,提升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水平。三是规范管理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民营企业发展基金,优先扶持成长型民营企业。辽宁各市财政部门和民营企业管理部门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开展情况,确保专项资金发挥作用。四是加强民营企业发展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辽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建设是打造民营企业发展数据服务平台的重要措施,可以提升政府支持政策的知晓度。完善数据下载应用制度,实现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精准落实政府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政策,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辽宁民营企业融资
辽宁之光
融资
融资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5月重要融资事件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