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究
——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

2021-02-01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聂 玺 王 星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改革开放40余年,在全球贸易较快增长的良好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向好,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向各行各业渗透。会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点行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智能财税的出现使得会计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对传统的会计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如何使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发展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贴合企业岗位的需求,为高职院校培养会计技术技能型人才指明了新的方向。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创造性地提出了“1+X”证书制度,此制度开辟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纪元。随后,为了使“1+X”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领域生根落地,教育部等先后发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确定了“首批试点院校名”单,启动了“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一、“1+X”证书内涵及现状

(一)“1+X”职业技能证书的内涵与发展

“1+X”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着重于教育的基础性,“X”侧重于教育的社会性。政策的本质是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努力增强就业本领、扩宽就业渠道,积极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实际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非新生事物。从国外与国内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都能看到其缩影。首先,国外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早,经过了长时期的探索与改进,已经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的职业证书制度体系。例如,作为国际高等教育的成功范例,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模式将实际的工作经验与传统的教学课程相结合,实现了工读交替。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复苏贡献了重要力量。“双元”是指学校和企业,学生的培养工作由学校和企业、教师和培训师协作完成。通过在校期间的考试,学生可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通过实践技能考试,学生可获得由企业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流行于北美的“CBE”模式产生于二战期间,是以实际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这里的“能力”是指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反馈。从国内来看,“1+X”证书制度的雏形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发展于1993年的“双证书制度”。二者都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经过不断的实践演变,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两种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都遇到了新的问题。“1+X”证书制度正是对前者的传承和创新,是将国际先进的职教理念与中国自身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

(二)职业技能证书融入人才培养的现状

以英美为代表的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已较为成熟,近年来各个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探索实践中涌现出许多新思想、新模式。例如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强调要进一步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学习者与外界的联系,而不是重塑的过程。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只有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密切合作,才能够切实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从国内来看,截至2020年8月,我国公开发表与“1+X”证书制度相关的论文395篇,其中学术期刊385篇,学位论文1篇,会议4篇,报纸5篇。但是,研究“1+X”证书制度如何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应用的文章仅有16篇。会计作为传统热门专业受智能化技术的影响较大,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高职百万扩招的大环境下、德勤的财务机器人、建行的无人银行等相继出现,财会行业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在这种情形下研究“1+X”证书制度赋能会计专业,将对创新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1+X”视域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

(一)社会层面

近年来,随着高职百万扩招开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是生源质量却在下滑。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等部门相继颁布了若干政策制度,旨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1+X”职业技能证书制度正是在以往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基础上的传承和创新,旨在有效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实施的效果不尽人意。政府作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在平台的搭建与政策的落实保障方面不到位。首先,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陕西省现有18所国家及省级示范院校,不论是教育资金的支持还是仅有的优质企业资源都倾向于这些示范类院校,这样使得其他普通院校的发展难上加难。同时,在“1+X”职业技能证书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的推动力和监督力还不够,没有建立起全社会公认的形态,考取证书的难度较低,证书的含金量和通用性欠缺。

(二)学校层面

目前,陕西省共有高职院校39余所,其中绝大多数院校都开设有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并先后引入了“1+X”证书制度,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效果参差不齐,还存在诸多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于培养面向于中小微企业,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个定位无疑是准确的,但是各个院校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首先,大多职业院校都鼓励学生升本,并且把“升本率”指标作为考核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专升本的学生,职业院校所要求的顶岗实习,很多学校也会给学生“开绿灯”,学生写一份实习报告,找一家企业盖上章子即可过关。因此,半数以上学生在这种指挥棒的引导下,会格外重视专升本科目的学习,把“升本”作为自己高职阶段学习的终极目标,并非努力提高所学专业技能。同时,国家规定的专升本科目无非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这与职业能力的提升产生偏差。其次,在的课程设置上,大多职业院校目前都非常注重实务实训类课程的占比,比如纳税实务、审计实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财务管理综合模拟实训、VBSE等课程的开设。但是所开设的这些课程还是由学校的专任教师讲授,且在教室或者实训室完成难以达到实训的目的。

2.考核评价机制单一

由于受资金、实训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X”的考评机制上较为单一。不论是先作为试点的示范性院校,还是后期全面铺开实施“1+X”证书制度的普通院校,主要是通过考核学生是否能够考取具有“1+X”证书考评资质的企业所颁发的职业等级证书来判定。这些企业将真实的业务场景融入到计算机模块当中对学生进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了解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但是在学习的方式上主要还是通过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操作为辅,与在校期间传统的授课模式并无本质的区别。并且,许多院校并没有针对所有学生进行考评,而是仅仅选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测评,忽略了证书的普适性。学生如果想顺利拿到证书,可以通过复习基础知识、背诵操作步骤、反复演练即可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对学生的激励政策不够,以往提倡学生考取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时,也只是作为学生评定奖助学金的参考项目。这样的考评方式,并没有达到校企合作应有的效果,没有发挥证书该有的效力。

3.师资力量薄弱

“遇到好老师是一个人的幸运,一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的希望”,总书记以其精炼的语言概括了老师的重要性。“1+X”证书制度在实施的初衷就在于推动院校的“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教师排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但是目前“1+X”证书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大多数院校采取的形式是先选取中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的职业证书技能培训,通过考核后,企业颁发给老师相应的“1+X”职业技能证书,而这些老师再作为传播者,去教授在校学生。这种模式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大多数受训教师虽理论经验丰富,但还是缺乏真正实战的经验。而企业的课程虽然是对实际业务的模拟仿真,但是与真正设身处地的在企业工作还是两张皮的感觉。因此,这样的环境下根本没有办法保障教学质量,也使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含金量大大降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展“1+X”证书制度首先缺乏的是一批“懂业务、精财务”的新型“双师型”教师。

(三)企业层面

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企业是关键的角色,不仅仅是参与者。因为,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输送到社会中,由企业来接纳。所以,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质量高低,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技能是否与企业需求相符,这些对企业乃至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但是,企业都以盈利为目的,急于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和动力不足。很多企业甚至是考虑到可以收取学校为每位实习生所缴纳的实习经费而成为校企合作单位,把学生看成廉价劳动力。在接受学生实习过程中,提供岗位的专业对口性差,大多是没有技术含量、打杂类的岗位,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并不能掌握真实有用的实践技能。而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企业的账务、财务数据一般具有保密性质,并不希望实习的学生去亲自操作。因此,想要了解企业核心业务并能够亲自动手感受变得很难。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很多学生甚至是在实习阶段就已经改行,选择了“销售”等来钱快的职业。在“1+X”职业技能证书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除了教育部所遴选的具有“1+X”职业证书颁发资质的企业外,其他企业参与职业技能证书改革的欲望并不强烈。

三、“1+X”视域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社会层面

政府作为职业技能证书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应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化,使得政府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建立“校企合作公共网络平台”,并作为平台的运行者和监督者,保障平台的良好运转发展。同时,为了吸引优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一定要在工商、税务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政策,予以大力支持。前期,首先政府相关部门人员通过调研企业和职业院校,了解双方各需要什么样的人和能提供什么样的人。在网络平台上,政府发布校企合作单位的招募信息,企业方面包括企业的资质、主营业务、用人需求、福利待遇等;学校方面包括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学生人数、特色方向等。这样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就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避免了信息的不对称所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在“1+X”职业技能证书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要进一步完善“X”证书的社会认定工作,确保证书的含金量。

(二)学校层面

1.优化落实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首先要明确自身与本科院校所要培养的学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这种区别并没有优劣之分,从各学校源头上就应该摒弃那种“本科为优”的理念,摒弃传统上所认为的专科生都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因为,目前在高考的录取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某些职业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录取分数的状况,原因就是这些职业院校定位明确,确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他们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光明、工资待遇好。有些专业的学生甚至是在入校时就已经是为企业定向培养,一毕业即上岗,校企实现了无缝对接。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成绩优异的学生才真正应该是学校输送给社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们专业技能过硬,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作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而言,虽然社会需求量大,但是每年毕业的学生更多,已经出现了饱和状态。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际的岗位需求为引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现阶段企业的会计早已不是“死做账、做死账”的时代,现代社会的会计应当是“懂金融、精会计、能办税、会工商、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院校的培养目标不仅应该是个性化的,而且应当具备综合性、开放性的。

2.完善考评机制

对于学生考核制度的设计应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应邀请教师、培训师、学生共同商议制定。首先,应注重考核的过程性。可以把所要考核的内容项目化设置,每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实践就考核一次,最终的证书发放应以整个过程的考核为准。考核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理论考核与上机操作,还应加入校企合作单位中真实业务的处理,包括顶岗实习。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一考定论,也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其次,应注重考核的权威性,并且引入竞赛环节。可以定期举办由企业冠名的职业技能竞赛,包括理论、实操等方面,竞赛的结果纳入学生个人考评体系,在奖助学金的评定、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等作为强有力的加分项目。通过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誉感,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标。

3.建设“懂业务、精财务”的“双师型”队伍

各院校在“1+X”证书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对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而言,要求教师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还要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要实现业财一体。第一,职业院校在招聘教师时,应加入“企业服务经历”的硬性要求,从源头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没有企业服务经历的老师,学校应定期选派教师赴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践锻炼,并且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保障。第二,要加强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X”职业证书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那么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也应当是全面的。应当包括教学能力、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典型企业业务流程、业财融合等多方面培训,从深度上挖掘“X”证书的内涵。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应从学校内部培养一支“懂业务、精财务”,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第三,在职业能力证书的培训过程中,一定要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担任一定课时比例的实践教学工作。这就好比外语类课程中“中教”与“外教”的关系,“外教”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外国人实际的生活情境,而企业当中的能工巧匠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今后的工作内容场景,更加具有代入感。

(三)企业层面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国外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参与程度很高,形成了校企互惠互利的模式。因此,企业不应只看重短期的经济利益更要,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针的制定与实施、实训室的建设、订单班制培养等,这同样可以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首先,企业应提高主观能动性,多了解相关制度,积极探索校企共建专业的模式。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就是企业所需要的,节约企业的人力招聘成本。在用人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从而进一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企业应定期派员工进校与专业教师了解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接纳专任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锻炼。作为会计又有自身的特殊性,中小型企业财务部门的员工数量较少,接收实习生的人数大多1-2个,很难满足大批量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需求。因此,可以探索校企共建财务咨询公司等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校专业老师充足、理论知识扎实,并且具备一定空闲时间;企业具备资金支持条件,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创收,同时还可以较大批量接收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就业。学生也可以了解到企业真实的社会环境,接触到在外实习所接触不到的真实账务,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四、结语

任何事物的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1+X”职业技能证书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众多挑战。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对职业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1+X”职业技能证书政策下,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变成了一个发展更新的课题,这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通力合作。对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受新技术的影响、冲击非常大,如何保持创新、与时俱进,如何在社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需要职业院校不断探索实践。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