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背景下基于区块链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2021-02-01董飞燕李昕宇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双高区块考核

董飞燕 李昕宇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在科技发展与经济交流的催进之下,全球化时代正式来临,我国在融入对外开放交流的过程中,以教育提升为手段,不断强化各类型人才的培养。2019年3月,教育部与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2019年12月,首批遴选的197所高职学校与专业群公布,推动了“双高计划”与高职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双高计划是人才培养与人才评价的结合,其中缺一不可,只有在健全的人才质量评价机制下,双高计划的实施方能得到有效保障。

一、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现状

(一)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模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自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启动以来,建设和发展了超过450余所优质学校和3800多个骨干专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整体拔高高职教育水平的同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高职(专科)学校在校人数达1133.7万人。

(二)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现状

双高背景下高职教育以国际化发展为方向,从而形成渐近性的科研交流、人才交换以及文化跨界模式。在经济全球化下生产要素的流通以及人才交流的频繁,高职院校强化全球性的人才培养,与全球五大洲的众多国家都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公布的信息显示,目前经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224个,部分专业开设水平已然居于世界前列。而且,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还具有集聚化的优势,双高专业群建设以集中化人才培养政策,将职业人才的外语水平、区域文化适配能力紧密结合,增进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契合度,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三)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高度一致性,以学科考试达标、主修学分完成和毕业就业情况为主要衡量标准,可以将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为人才考核方案、人才评价指标以及考核负面清单等多个组成内容。以考核方案为例,人才的总体考核要求与范围、内容与方法与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联系;而人才评价指标又分为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等,这些指标下又细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等;考核负面清单则专门为特殊情况下人才的考核而设立,包括意识形态、党性考核、重大事故等。在这三大内容的体系化组成下,形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成为当前衡量高职教育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如2020年6月23日,山东省教育局公布的《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方案(试行)》便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作为办学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科技化水平较低

当前,高职院校中以学科考试达标、主修学分完成和毕业就业情况为主要衡量标准,这些硬性标准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虽然能反映院校人才培养的效果,但缺乏灵活自主,很难真实反映人才在其它方面的质量。同时,无论是学科考试、学分计算还是毕业就业评价,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都相对较低,时下流行的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利用程度不高,不仅加大了质量评价的工作量,还无法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失误,使得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带着深厚的主观性色彩。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学科考试成绩,一旦阅卷出现失误,抑或成绩录入时稍有差池,那么对人才培养的评价便会产生差错,质量评价便失去准确性。

(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标准制定参与不够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涉及到院校治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就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人才评价而言,由于我国教育标准较多地参考了国外教育机制,国内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体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不够,标准体系的制定参与明显乏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无法从本质上认清高职人才质量评价的国际化发展意义,人才质量评价脱离国际体系的范畴,人才的培养方向与塑造构成便相应缺失了国际竞争力。而且,当前高职国际化发展受到全球眼光与意识格局的限制,对国际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整体认知和研究兴趣缺失,在高职人才评价国际化标准参与中主动性不足。二是中国特色职教标准体系构建滞后,缺乏国际化探索勇气,对于国外职业教育人才评价标准无法做到外为中用,因势利导,集中表现在合作办学中,特色专业的打造与人才培养评价无法放眼国际进行高水准的国际标准制定参与。

(三)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客观性把控乏力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整个实施过程受到外界干扰因素较多,学校制度的建立、学生的配合与否、教师是否倾尽全力等,都是评价体系是否能正常运行的外部因素。具体而言,涉及到的因素包括领导机制不完善,评价方式不统一、评价内容不全面、考核机制不适应、学科教学特点不同等。此外,双高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开设水平参差不齐,王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缓慢,同时伴随区域性的分布畸形问题,在这种差异化条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受地区差异与专业差异影响较大,同一地区不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不同,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也存在差异,外在因素导致人才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三、区块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一)区块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科技化中的应用

从应用视角来看,区块链本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在技术上对第三方服务的依赖较小,分布式核算与存储自成一体,每个节点脱离了中心管制的牢笼,实现信息的自我验证与独立传递,具有高度自治性与去中心化特点。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促进人才培养评价信息、内容与结果的数据化分析及传递,通过点对点传输与共识机制的运用,在设定的智能评价机制上,减少对人才评价结果造成的外界因素影响。而且,区块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区块链的透明开放、安全可靠、高效便捷与不易篡改等特点均适用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如区块链运用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公示中,通过与学校教务系统的结合,保证评价结果的可溯源与稳定性。因此,通过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公示环节更加科技化,从而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二)区块链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化推广中的应用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标准化参与不够的情况,依托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可以增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标准化推广。一方面,在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各高职院校的评价模式、评价方法与考核标准各不相同,每所院校涉及的考量因素与考评范围成为质量评价差异化的主要原因。而纳入区块链,则可以通过区块链主流开源技术差异化的设置相同水平高职院校的人才评价标准,使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高职院校在相同的专业学科与人才培养目标下,具有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在国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通过国内基于区块链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的成熟与完善,逐渐渗入到国际职业教育中,不断提高中国在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话语权,最终使区块链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化推广中得到广泛应用。当然,只有各高职院校秉持开放性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理念与公正透明的评价标准,区块链发展下的标准化评价才能实现,技术开源下打造的高职人才评价系统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起到作用。

(三)区块链在增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客观化程度中的应用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客观性把控乏力问题,也可能通过区块链技术予以解决。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可以有效保障人才评价系统的高效性,在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区块链技术运用使得不同高职院校通过智能合约的身份进入到人才评价的大环境中,并通过数字形式指定一系列承诺来规范各高职院校履行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相关的承诺协议。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履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客观性被放大,各高职院校在遵守这一规则的同时,无疑增进了人才评价的公正客观程度。而且,高职院校一旦接受这种根据逻辑来编写的智能合约,合约中的义务将在安全和取得信任的网络中得到执行,即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供了技术层面的必然履行性。而且,高职院校之间达成的合约会被复制和存储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在密钥保护与匿名运作之下,合约信息的篡改性与破坏性被降到最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外界因素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干扰。

猜你喜欢

双高区块考核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内部考核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区块链将给媒体业带来什么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